平遙古城最大地下金庫,鎮海神針是鎮縣之寶,財迷都這麼祈福?
接着分享平遙古城之行。由於古城實行工作日免門票的優惠政策,古城的大街小巷裏總是擠滿了老年旅行團,古城裏變得喧鬧起來。別高興太早了,新年伊始,景區已經回覆收票了。
中午時分,平遙古城的南大街上早已人聲鼎沸。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的平遙古城,還較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時期的基本風貌。古城內遍佈着眾多老宅開闢的博物館,古城的南大街是古城裏人氣最旺的區域,也是博物館“扎堆兒”的地方。今天要去參觀的是協同慶票號博物館。
協同慶票號創建於清咸豐六年(1856年),是平遙十大票號之一,主要從事異地匯兑及存放款業務。財東為榆次聶店村王家和平遙王智村米家,初期投資僅為3.6萬兩,是山西各家票號中投資最少的一家,該票號用了短短數年便成為當時中國著名的票號,前後經營五十餘年,至民國二年(1913年)歇業。
其實,平遙古城裏有多處票號博物館,建築形式和展示內容多有類似,但協同慶票號裏,有一處最吸引人,就是這裏的“地下金庫”。入口處有提示牌,上面寫着:金庫佔地面積300平方米,承載量120人,僅限120人循環出入。同時也提示進出通道較窄,遊玩時要多注意安全。
由於跟團遊客眾多,這裏需要排一會隊,入口排隊處的牆面上有地下金庫的圖文介紹。協同慶票號的院子下面有平遙最大的地下金庫,當年儲存着數量眾多的黃金白銀,還有平遙的鎮城之寶——樟木雕刻的神龍寶柱,也多次成為影視劇的取景地。
地下金庫的面積是300平方米,兩邊多個窖室分別存放金銀,大廳正中樹立一根龍柱,還是比較寬敞的。在平遙古城的票號博物館的老宅中,一般都會有地下金庫,就相當於現在銀行的金庫。但開放參觀的只有這裏,難得一見,滿足遊客對“金山銀山”的獵奇心。
在地下錢庫最顯要位置,陳列着平遙古城的“鎮城之寶”。這是一根樟木雕刻的神龍寶柱,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文物。這根龍柱,是建在整個“龜城”(平遙古城)的正中心,也被稱為“定海神針”。以前流行摸神龍寶柱沾財氣的説法,但為了保護文物,現在已經被玻璃罩嚴密地保護起來,遊人只好爭相與寶柱合影留念了。
大廳裏還有一處神位,神位前是一隻巨型的金元寶,被一個方形的玻璃罩保護起來,推測以前也是慘遭遊客的“毒手”,而不得已採取的保護措施。有點奇怪的是,密閉的玻璃罩內滿是紙幣,這是怎麼回事?
仔細觀察了一下,在玻璃罩的上面發現了一處缺口,似乎是景區管理方有意開了一個小“天窗”,方便遊客投擲錢物,這可能也是景區方的無奈之舉吧。
在地下金庫兩側的窖室裏,展示的都是金銀元寶的模型,一半窖室不可進入,一半可以進去參觀。可以營造着“金山銀山”的既視感,滿足“財迷們”的渴望。
這個比較震撼吧,這裏就是我夢想中的“金山銀山”。
這裏還有一個兑換處,“財迷”遊客可以帶回金元寶作旅遊紀念。
兑換的價格表在這裏,50元兑換50兩的“五福”元寶,500元兑換500兩的“龍鳳呈祥”元寶,似乎這裏有點冷清,沒看到遊客在此兑換。
隔着柵欄看不過癮吧,咱們找能近前觀瞧的窖室裏去,過過“金山銀山”的癮!
展品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都是亮瞎眼的金銀元寶,但遊客們“費盡心思”扔進展示櫃裏的東西,就很令人驚訝了。
遊客通過展示櫃的縫隙,把紙幣等塞進去,這是一種祈福或“沾財氣”的方式嗎?感覺很low。不可思議的是,除了紙幣外,還有火車票、飛機登機牌,甚至有電影票根、景區門票,還看到了超市購物的小票,這是祈福?還是拿這裏當作垃圾箱,真是搞不懂。
在出口處,指示牌故意寫成了“出路”,有些寓意吧。這裏有一面財神的磚雕璧,拍張照沾沾財氣吧。
從地下金庫的出口出來,就結束了這裏的參觀,出口在一個小巷裏。小巷裏有幾個小攤,也在售賣金元寶和其他一些紀念品,當然價格優惠多了。走在小巷子裏,突然感覺迷失了方向。
走出小巷拐個彎,就又回到了火熱的南大街上,這裏還有多個博物館等着遊人參觀,你得有個好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