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石窟,是佛教徒用來修行和禮拜的場所。在古代印度,人們相信通過修行能獲得智慧和力量。

隨着絲綢之路和佛教東傳,石窟藝術逐漸成了見證絲路文化與東西文化交流的“路標”。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以及今天我們要説的“北敦煌”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早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疏通了我國到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佛教及佛教藝術便沿着絲綢之路開始向我國內地傳播。

今天看來,敦煌的交通算不上發達。但古時,這裏地處沙漠邊沿的小綠洲,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站點,月氏、匈奴等遊牧民族均活躍於此。由敦煌向東,可以通往中原長安和洛陽;由敦煌向西,出陽關南行或向西北,出玉門關北行,可通往西域諸國,甚至到達歐、非大陸。

敦煌堪稱漢唐時期聯結歐亞非三洲的“交通樞紐”、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那時的敦煌,一片繁盛景象,有絡繹不絕的使者;有長期往來中原與西域之間的各地商人;還有東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和西行求法的中土僧侶。

以莫高窟為主體的敦煌石窟,包括西千佛洞、榆林窟等,有800多個洞窟,近5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展現了石窟藝術在北朝-隋唐之際的鼎盛風貌。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莫高窟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之上,坐西朝東,與三危山遙遙相望。據碑文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名為樂僔的和尚在此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代代相傳,跨越一千多年。

直到清末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一個名叫王圓籙的道士偶然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發現了一個復洞(現編號為17窟),這個復洞約一丈見方,六尺多高。洞內重重疊疊堆滿了從十六國到北宋時期的經卷和文書。這個復洞就是赫赫有名的敦煌藏經洞。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藏經洞的發現,使得敦煌的千年寶藏重現天日。數萬卷3世紀至11世紀的經卷就是震驚世界的“敦煌遺書”。

敦煌石窟值得我們關注的原因有三:

1.

張大千曾説:世間流傳的畫作,宋元時代較多,他基本都看遍了。隋唐以前的繪畫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唯有敦煌。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2.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保存的五萬餘件重要文物是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3.敦煌石窟是中古石窟藝術至高的起點,為中西文化交流和傳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自晚唐景福始、歷經五代十國戰亂時代、直至南宋淳祐年間,從未停止造像。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石窟造像羣,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共5萬餘尊石窟造像。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終於讓這處人類的文化遺產得到了應有的關注和保護。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説起中國的石窟藝術,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名揚海內外的敦煌石窟(莫高窟)。相比而言,大足石刻地處重慶的深山老林,直到改革開放、通了公路後,才漸漸被人瞭解。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如果説,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重要節點。那麼,大足則是唐宋以後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溝通川藏、川滇聯結南亞與東南亞。

如果説,敦煌展現了石窟藝術在北朝、隋唐之際鼎盛時期的風貌,是佛教藝術至高的起點。那麼,大足則演繹了石窟藝術於宋代步入晚期後的再度輝煌,代表了中古石窟藝術的句點。

“北敦煌,南大足”,是對中國境內石窟藝術的客觀評價。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國,掀起了公元5-7世紀前後(魏晉至盛唐時期)的兩次造像高峯,才有了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成就。

公元8世紀中葉,輝煌戛然而止;至12世紀,世界各地的石窟藝術逐漸衰微,而當時的大足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皆相對穩定,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人文環境,遂形成了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峯,從而把中國石窟藝術史向後延續了400餘年。

1.大足石刻的崛起,

2.大足石刻還

3.大足石刻是

敦煌石窟和大足石刻,這兩座世界石窟藝術史上奇異的高峯。同以其綿長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精湛的藝術、珍貴的價值、完好的保護,成為文明傳承特別是佛教文化傳承的兩顆明珠。

參考文獻

何山:《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

李偉主編:《穿越絲路——發現世界的中國方式》

寧可、郝春文:《敦煌的歷史與文化》

趙聲良:《敦煌石窟藝術總論》

張先春:《試談大足石刻與佛教的轉折期》

蕭易:《大足石刻,三教曾經如此親密》

編輯丨清如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5 字。

轉載請註明: “北敦煌,南大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兩座豐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