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穿祁連探敦煌 自駕豐田C-HR EV/奕澤E進擎西北行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休閒

清晨的西寧,早早的就擁堵起來,準備好乾糧,調整好編隊,為期13天的“西北大環線”之旅就這樣在都市的喧囂中開啓了,車隊穿越西寧城區上班高峯的車流,漸漸向城郊駛去時,我們內心偷偷湧上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脱感,把生活的紛擾拋在身後。

“E路,不辜負”,在壯美山河中穿行、體驗、感悟、昇華,是的,我們要去“修仙”啦,歸來將是不一樣的少年。

行程:西寧——達坂山——祁連卓爾山

路線長度:342公里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腹地

第一天的行程,幾乎都穿行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腹地,這裏將在年底前後“轉正”,成為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之一,幸運如我們,也算是搶鮮一睹國家公園的丰姿了。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範圍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於2017年9月設立,總面積5.02萬平方公里,包括了一眾青海和甘肅的絕美風景: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馬蹄寺省級森林公園、冰溝河省級森林公園、青海省祁連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祁連黑河國家濕地公園。

一日看盡四季容顏

在其間行駛,一日可看盡四季容顏:山地森林的鬱鬱葱葱、高寒草甸的清新雋永、温帶荒漠草原的遼闊蒼涼、冰川雪山的肅穆神聖……

如此山河,不禁讓我們對自己的“坐騎”生出一種自豪感。純電車型最大的優勢就是跑起來沒有多餘的震動,且從NVH表現來説,十分安靜和線性。沒有汽油車變速箱的闖動,沒有擾人的發動機噪音,沒有尾氣的侵擾,只是這樣靜靜的穿行在壯麗景色中,守護着大自然的寧謐,呵護着自己內心的本真。

令人自豪的“坐騎“

奕澤E進擎和CH-R EV是誕生在豐田TNGA架構下的純電車型,簡單來説,TNGA豐巢概念是“豐田的全新造車理念”,是一個涉及汽車研發、設計、生產、採購等全產業鏈價值在內的創新體系 。所以,當優秀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坐騎:獨有的智行互聯車機系統“想聽就聽”,手感極好、操控凌厲的轉向,質感優秀濾震乾脆的底盤,隨心所欲隨叫隨到的線性暢快加速……怎一個“爽”字了得?

開起來怎一個“爽“字了得

沿張汶高速、227國道行駛約120公里,便抵達了達坂山觀景台,這裏是青海通往甘肅的要道,北眺是被雲層環抱的祁連山雪線,山腳下的浩門河谷是青海的重要農牧區,也是百里油菜花海所在地,青稞和油菜混種在這片沃土,黃綠相間的色板上,風吹草低見牛羊,像極了一幅現實主義油畫鉅作。

達坂山觀景台可遠眺祁連雪線

牧民家“扎染”的羊

驅車翻越達坂山

青稞與油菜混種

門源整片田野燦如豔陽

花海里生機盎然

此處還可遠觀著名的崗什卡雪峯,它是祁連山脈東段的最高峯,海拔5254.5米,在神話傳説中,西王母的水晶宮便坐落在此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西王母便會在此宴請眾神,而在民間,此日也會舉辦盛大的奉祀活動,轉山、誦經、煨桑、放飛青鳥;射箭、賽馬、摔跤、載歌載舞……大自然對人類的震懾,以人文為載體,就這樣代代流傳至今。

崗什卡雪峯

作為門源境內的羣山之首,在隨後的很長一段行程內,崗什卡雪峯都將陪伴着我們,慈母般的目送我們一路西行。

崗什卡雪峯目送我們西行

崗什卡雪峯腳下是肥美的祁連山草原

車行在祁連山草原上,便能深刻的體會到當年匈奴為何會痛心疾首的呼喊“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語中的“祁連山”意為“天之山”,在這片由眾山神庇護的聖地,冰川融水滋養出了肥美的草原,繼而誕生了一處又一處“黃金牧場”,世界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馬場“山丹軍馬場”便位於其中的大馬營草原,培養出來的"山丹馬",是我國少有的挽乘兼用良驥,馬場的“創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戰神霍去病。

穿行在祁連山草原間

沿227國道繼續一路向西北行進,千里碧毯向遠處綿延,雲海蒼茫,祁連雪線如一條哈達時隱時現。在峨堡鎮轉至302省道繼續西行約80公里,便抵達了祁連縣八寶鎮的卓爾山風景區。

卓爾山風景區

卓爾山是當地藏傳佛教信眾心目中的神山,藏語稱為“宗姆瑪釉瑪”,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這也正應了其由紅色砂岩、礫岩構成的丹霞地貌特色。相傳宗姆瑪釉瑪是來自龍界的公主,而八寶河對岸與她相望的便是祁連眾神山之王阿咪東索,也是公主甘願冒犯天規也要與其相守的戀人。

陽光勾勒出卓爾山的褶皺

卓爾山頂建有烽火台,站在烽火台可眺望山神“倫布夏果”,“倫布”意為大臣,“夏果”便是神的名字。烽火台往前走不遠有一處名為“民族團結祥和塔”的息諍塔,塔身所在平台可觀祁連縣城全貌和“天橋神殿”景色,而這天橋山據説便是《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錄的不周山。

卓爾山頂的烽火台

民族團結祥和塔

有着“中國小瑞士”之稱的祁連縣全景

我們一行人當晚落腳在卓爾山腳下的祁連縣,這個被眾山環抱的小鎮,有着獨屬於自己的一份寧靜,站在縣城可望見卓爾山頂的白塔在夕陽中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像極了眾神的祝福。

行程:祁連縣——扁都口——張掖七彩丹霞

路線長度:308公里

黑河水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祁連山下的草原“人煙撲地桑柘稠”

行車途中時常需要跟着犛牛羣走一段

第二天上午,沿着302省道東返至峨堡鎮,再沿227國道北上約35公里,便抵達了扁都口。現今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扁都口, 因其獨特的地貌風光和相對成熟的服務配套,被遊人們熟知並喜愛。

在扁都口峽谷中穿行

但當我們在扁都口的峽谷盤山路中前行時,回想起這鬱鬱葱葱的關隘,兩千餘年來所扮演的角色,不禁大呼相見恨晚。

扁都口一直淡然的守護着兩千餘年的歷史風雲

兩千多年前,“海淘鼻祖”張騫,正是從這裏翻過了祁連山脈,歷經艱難險阻,最終抵達了現今烏茲別克斯坦所在地。隨後,衞青、霍去病擊退匈奴,張騫二次出使西域,河西四郡依次設立,承載着漢武帝經略西部夢想的河西走廊誕生,“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的雄圖就此鋪開。

作為“甘青咽喉”和“絲綢要衝”的扁都口,在隨後的歷史長河中,還見證過東晉法顯和尚西行求法,“五涼”時期中原鴻儒至河西避難,北魏時期河西儒學東漸反哺中原,隋煬帝西巡會見西域27國使節,大唐玄奘“西天取經“,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復新疆……

即將抵達張掖

驅車穿越扁都口,有種穿越了兩千餘年中華歷史的厚重感,而前方等待我們的,還有上億年的時光沉澱。

張掖七彩丹霞景區西門

沿227國道向西北繼續行進約111公里,轉至連霍高速再前行約61公里,抵達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時,約下午六點。八月中旬,張掖七彩丹霞的日落時間為20:13,可以説我們來的恰是時候,此時的光線比正午時分柔和,光照角度又更能勾勒出主要景觀的層次感,且可以欣賞到日漸西沉時丹霞百變的模樣。

還未進入七彩丹霞景區時就已經可以在沿途看到壯麗的丹霞地貌

觀賞七彩丹霞,光照條件和地表濕度都會帶來有趣的變化。同一處景觀,清晨、正午、傍晚的色彩都可能截然不同,如果你有幸趕上雨後初晴的日落時分,那麼恭喜你,將喜提七彩丹霞最美的容顏。

大自然用上億年創作了丹霞,可謂滿滿匠心了

如果説上午停留的扁都口,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歷史的重量,七彩丹霞則向我們呈現了大自然斗轉星移的分量。張掖的丹霞地貌由白堊紀紅色砂礫岩經上億年的構造運動、風雨侵蝕、溶蝕作用、流水切割以及重力崩塌等作用而形成。

18:00左右的光線勾勒出的丹霞

站在七彩丹霞景區的一個個觀景台上,看着隨光線變化,變幻出各種美麗容顏和身姿的丹霞地貌,會由衷的感嘆物化天造,智人之於地球,不過是新生事物,若不用心呵護這僅此一份的家園,也許我們終將不過是地球的過客。

而今天所駕駛的奕澤 E進擎和CH-R EV這兩款純電車型的定位,也恰恰符合我此刻的心境。NEDC續航里程400公里對於日常出行來説絕對足夠;在長途旅行中,服務區吃頓飯的工夫就能解決下一段續航的問題。而眾所周知,豐田在環保上一直是先鋒軍,從上世紀便開始研究混動技術,到現在有混動、純電等多種技術選擇,在保護地球環境、減少資源浪費這些事情上,真的是相當認真。

智人之於地球不過渺小的存在

雄偉的紅色巨浪之上有一座被稱為“小布達拉宮”的宮殿式丹霞

如果時間充足,七彩丹霞13公里外的冰溝丹霞也值得一去,那裏雖然不如七彩丹霞般盛名,但卻是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集大成者,每一處景觀,彷彿都曾是上古眾神的居所。

行程:張掖—嘉峪關

路線長度:230公里

離開張掖,沿連霍高速繼續一路向西北行進,車窗外的景緻愈發荒涼,人煙愈加稀少,讓人聯想起戴弁的詩句“氣吞沙漠千山遠,勢壓番戎六月寒。”而穿越這茫茫戈壁,兩百餘公里開外處,等待我們的正是“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天下第一雄關

在今嘉峪關市西側,嘉峪山和黑山之間,有一個僅約15公里的通道,“峽谷似瓶,易守難攻”,作為河西走廊上的天然隘口,宋元以前,這裏雖已有關,但並無關城。公元1372年,明朝大將軍馮勝“以嘉峪關為中外巨防,西域入貢,路必由此,築土城,週二百二十丈”。

嘉峪關入口處立有馮勝將軍的雕塑,手指嘉峪關關城修建處

站在嘉峪關城牆南眺,雪線清晰可見

隨後在歷代帝王的助力下,嘉峪關不斷被升級優化”加外掛”,最終形成了一座由外城、南北兩翼、城壕、城樓、翁城等部分構成的全能關城,佔據“連陲鎖鑰”的西部國防重地之位,“雄關”之稱由此誕生,就連四百餘年後到訪嘉峪關的林則徐也賦詩感嘆“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

站上嘉峪關城牆,極目西眺,灰黃色的戈壁灘滿眼蒼涼,透過這和平富足歲月裏的午後斜陽,慵懶之餘,瞥見不遠處祁連山頂終年不化的積雪,胸口不禁湧上一股血氣,如此蒼勁的景緻,把“蔓草含煙古戰場“的出場氣氛已烘托到極致,耳畔響起了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彷彿看見百餘年來的將軍們一一登上城樓,怒目圓睜,朔風火辣辣的撲面而來,獵獵軍旗被鮮血染紅,沙場戰畢,硝煙四散,城門關上,炊煙裊裊升起。

古城牆一直延伸到討賴河墩

萬分慶幸,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嘉峪關沒有像其他古關城那樣被黃沙侵蝕、湮沒,能夠讓我們這些人世間的初來乍到者,有一處感懷之地,洗去對歷史的無知,更深刻的領悟得來不易的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極目西眺,灰黃色的戈壁灘滿眼蒼涼

如果回望歷史略感沉重,那麼不妨去嘉峪關城牆上看看嘉峪關城“段子手”擔當——定城磚。

定城磚

此磚位於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檐台上,稍不留意便可能錯過。相傳明代修建此關時,有位名叫易開佔的工匠,可以經過精確的計算,得出建築用料的具體數目。監事不信,要求其算出嘉峪關用料數量,並按數發磚,如若建成後數目不對,則要砍掉易開佔的頭,並罰眾工匠勞役三年。嘉峪關建成後,多出了一塊磚,於是被放置在此,監事發現後欲按規處罰,易開佔卻説“此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若搬動,城樓必塌。”監事聽此,只好作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KPI無法按約完成時,一定要編好一個可以震懾領導的故事。

雄關北側可見黑山山脈

聽完“定城磚”亦真亦假的故事,一笑而過,轉至城牆北側,可望見黑山山脈清晰的輪廓和層次,順着黑山山脈往東遠眺,則可見酒鋼集團所在地。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國家“戈壁灘變鋼城“的號召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都懷揣着開發大西北的夢想,來到了嘉峪關落地生根,而當年的嘉峪關民間流傳着評價嘉峪關城區的一個段子“一條馬路看到頭,一個公園沒有猴,地上不長草,風颳石頭跑,小夥子對象找不着”。

嘉峪關高樓林立的市區

六七十年過去了,當年赤手空拳建設這座城市的“匠人”們都已老去,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澆灌了一座製造業重鎮,這裏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丁興旺,雖然朔風依舊強勁,但早已不再蒼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留下,關城常開,來來往往遊人如織,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暖暖的喜悦。

行程:嘉峪關—鎖陽城遺址—瓜州

路線長度:320公里

滿眼枯黃的戈壁灘

西出嘉峪關前往瓜州的途中,或許因為太多古人蒼涼悲壯詩句的鋪墊,我們一行人着實感受了一把西出嘉峪關之後的蒼茫感: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滿眼枯黃的芨芨草,來來往往的重型卡車拉起一道道塵土疾馳在祁連山腳下…… 好一幅“天山巉削摩肩立 瀚海蒼茫入望迷”的景象。

繼續往西北行進,植被越來越稀疏,裸露的砂石帶來視覺上的灼熱感,偶然路過一片綠洲時,即使來不及停留,依然內心充滿喜悦。而當地居民也早已無所不用其極的逐水草而居,凡遠望有綠樹處,必有村莊,在這茫茫戈壁灘上,生機從來不曾被塵土淹沒。

車行至近瓜州地界時,會逐漸開始看到成片的風車,沿戈壁灘行駛上百公里之後,如此浪漫的風車,成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愉悦的音符。而這浪漫背後,則是瓜州響噹噹的名號“世界風庫”。瓜州因其温差大、距冬季風源地近,植被稀少、地勢可形成“狹管效應”,風能資源極為豐富,如今已是我國的風力發電重鎮。

車行近瓜州時可見大片大片的風車

奕澤E進擎和CH-R EV這兩款車在節能環保上,與風能發電有異曲同工之妙,用環保風能產生的電,去推動同樣環保的新能源車馳騁,是一次多麼有意義的出行。當然,如果説節能是環保,那麼在我看來把車內空氣變得清潔也是一種變相的環保:奕澤E進擎和CH-R EV配置的PM2.5過濾系統以及納米水離子發生器,在前車帶起的飛揚塵土中,讓車內的小夥伴們享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待遇。

今天的第一站便是曾經絲綢之路上的戍邊重鎮鎖陽城。鎖陽城始建於漢,興旺於唐,集城邦、河道、寺廟、農墾區、墓葬區為一體,且具備非常完善的軍事防禦系統。安史之亂後,此處落於吐蕃之手;宋仁宗時又落於西夏之手;元代已失去重鎮地位;明代修建了嘉峪關後,鎖陽城被棄置關外;明末清初時,此處居民遷移關內,為了引水灌溉,將流向鎖陽城的疏勒河水改道,失去了水流的鎖陽城終被徹底廢棄。

曾經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今荒草叢生

鎖陽城遺址留存下的唯一角樓,因其東西向的門洞減少了東西向強風對建築的侵蝕

據記載,鎖陽城在玄奘西天取經時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玄奘抵達邊關鎖陽城後,受到當地官員的歡迎,受邀在城內阿育王寺講經説法,同時,機緣巧合讓他偶遇了石磐陀,組隊成功,於是終於由鎖陽城北門出城,走向危機四伏的西域。而由西域移居瓜州的石磐陀便是孫悟空的原型,因此瓜州也被稱作“孫悟空的故鄉”。

城內塔爾寺內部寺院遺址,是唐及宋元時城內的重要祭祀場所

塔爾寺的身影好似如來佛祖的背影

從廢棄至今,鎖陽城歷經數百年時光的打磨,曾經水草肥美的綠洲城鎮,如今已是荒草叢生,風沙四起,與遠處險峻的祁連山、奇特的雅丹地貌逐漸融為一體,展現出殘缺的美感。如此人文古蹟,幾乎每天都被大自然不斷融合,或許,等五十年後,垂老的我們再來造訪,這裏的地表已然成為一片蒼涼的荒原。

人文古蹟逐漸被自然吞噬

繼續西行,偶然與駱駝羣擦肩而過

離開鎖陽城,繼續向西北行進,我們距離瓜州縣核心城區便只剩下61公里的路程了。沒想到,這剩下的短短路程,還贈予了我們兩份驚喜。

酣睡在270縣道旁戈壁灘裏的“大地之子”

途經270縣道,距離瓜州縣城只剩約20公里處的路邊,赫然守候着董書兵老師的兩件著名作品:“大地之子”和“無界“。這兩件作品近些年已被稱作“戈壁灘上新地標”。

董書兵作品“大地之子”

大地之子建於2016-2017年,當這由紅砂岩雕刻而成的15米嬰孩酣睡於茫茫戈壁灘時,人們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就連飛沙走石的荒野也好像變得温柔起來。

董書兵作品“無界”

無界則落成於2018年,以絲路文明為創作背景,以莫高窟、榆林窟中經變畫中的建築樣式為藍本,用純白的鋼管、簡約的造型構架而成,經戈壁中光線的勾勒,遠觀呈現出海市蜃樓般的意境。

能於茫茫荒原中偶遇這兩件作品的遊人,可以説是極其幸運的,它們是藝術家“為天地立心“的願景,就這樣守在偏遠公路旁,於日月星辰下,表達着人類對大自然的赤子之心,延續着千年絲路的文明和精神。

帶着被藝術家洗滌了的心境,傍晚時分,我們終於來到了人煙稠密的瓜州縣城。洗卻一身塵土,出門覓瓜獲高人指點,得一瓜州甜瓜,一行人迫不及待剖瓜大快朵頤:酥軟多汁,入口即化,瓜香四溢,好一個名不虛傳!

行程:瓜州—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

路線長度:110公里

瓜州的瓜還沒吃夠,就要踏着朝霞啓程了。車沿柳格高速向西前行時,睡眼朦朧之際,駕車的小夥伴驚呼“快醒醒!回頭看!”,一扭頭,萬丈金光,把我們這些帶着起牀氣的旅人,一個個襯托的宛若下凡而來。

與朝陽同行

九點剛過,踏金光而來的我們,就已經躍躍欲試的站在了鳴沙山腳下。懷揣着一覽山頂丰姿的信念,抬眼望一望並非高不可攀的山頂,大踏步向上進發,然而第一步踏出便直呼大事不妙,細綿的沙山,踏一腳即沒過腳踝,發蠻力,只會使自己越陷越深,走一步退半步,無奈之餘,感覺自己彷彿西西弗斯身前的巨石般笨拙無用。自信不過三秒,便被鳴沙山卸了力。

多希望鳴沙山景區的駝隊可以提供登頂服務

於是只好耐下心性,勻力慢慢與沙山廝磨,也不願抬頭用目力丈量山頂距離,爬,一步一步,只管爬,全部的專心都凝聚在自己的雙腳下,山頂已失卻了存在感,唯有此攀爬,像一場修行,磨鍊着我們的心智。

半山腰回望,已可見月牙泉全貌

突然眼前豁然開朗,這沒有路的路,終於不再向上方延伸。於是大口喘着粗氣,回望來路,被風力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沙山,又被光線勾勒出凌厲的線條,用單純到聖潔的色澤,守望着不遠處的城市。而躺在山腳的月牙泉,更像是海市蜃樓一般的存在,神奇到令人無法置信,卻又極力想要向它飛奔而去。

鳴沙山凌厲的線條

在山頂回望月牙泉

於是鼓足勇氣向山下踏去,卻發現下山猶如神助,三步並作兩步,即使連滾帶爬,也不至於直直跌落山腳。瞬間,月牙泉便來到了眼前。這“沙漠第一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內有月泉閣一座,守着“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游龍”的奇景,身在此閣,不羨鴛鴦不羨仙。

月牙泉內有月泉閣

離開鳴沙山月牙泉,驅車13公里,便可抵達莫高窟。莫高窟始建於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一千餘年層層累聚,宛若一股歷史洪流,裹挾着你遠去,任由五官去體驗信息過載的快感。

莫高窟九層樓,供奉着世界最大的室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

青褐渾厚的北魏,柔美華麗的隋,壯麗繁複的唐,温煦精細的五代,黯然雅麗的宋……據説,若果把莫高窟的壁畫首尾相接,足足可以鋪向30公里開外,有太多太多的研究者,終其一生,只為仔仔細細的走完這30公里。

吉光片羽背後可能曾是令人歎為觀止的華麗

莫高窟究竟是什麼?是跨越千年的歷史故事、藝術鉅製、宗教長卷、美學符號……無論用多少詞彙去概括,似乎都無法飽覽其全貌。唯有用餘生的時光,一遍遍造訪,來表達自己的崇敬和嚮往。

明天我們即將離開敦煌,深入人跡罕至之境,西出陽關,旅程過半,而對於古絲綢之路上的旅人而言,漫長的告別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