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讓私設“景點”給旅遊市場“埋雷”| 新京報快評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休閒

安全有序是旅遊行業發展的底線。

資料圖。湖邊橋上的遊客正在欣賞風景。圖/Pexels

文 | 孔德淇

前往“種草”的景點卻發現被騙,被私設的“路卡”收取費用,因沒有安全設施而遭遇危險……據光明日報報道,近期,一些地方私設“景點”違規攬客,造成了一系列問題和隱患。

私設“景點”,顧名思義,即未經相關部門許可,在一定的場所或區域,違規為遊客提供遊覽服務、違規開展旅遊經營活動的行為。

近年來,相較於傳統人山人海的熱門景區,人跡罕至、別具風情的小眾景點漸成網紅打卡地,出現在消費者“新興旅遊視野”中。於是,一些投機取巧者,眼見有利可圖,便堂而皇之地對具有公共屬性的場所區域“圈地收錢”,銷售門票。

廣大遊客苦私設“景點”久矣。每逢大型節假日,遊客被忽悠下套的新聞就屢見不鮮。無論是出於何種理由,私人都無權“圈地為王”。未經許可的亂收費,更無異於強買強賣,吃相難看自不必説。

需特別警惕的是,這種私設“景點”,一方面屬於“無證經營”,既不合法又不合規,另一方面則是私設可能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遊客前去遊玩的安全性也是未知數,還有可能為圈錢而破壞生態環境。

因此,對於這類損害遊客合法權益,擾亂旅遊市場秩序的行為,有必要一查究竟、追責到底。

今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專門通知指出,近期,一些地方未經相關部門許可的私設“景點”,違規為遊客提供遊覽服務、違規開展旅遊經營活動,人民羣眾反映強烈,並定於2022年9月至11月開展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關於印發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截圖來自文化和旅遊部官網

而此前,也已有不少地區陸續開展了針對私設“景點”問題的專項整治活動。目的都在於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保護生態環境、維護遊客權益。這順應了社會期盼,也釋放出對私設“景點”嚴管嚴治的決心。

事實上,私設“景點”的問題涉及工商、住建、文化和旅遊等多個部門,存在管理交叉,有可能導致管理上的盲區。因此,也需要通過多部門聯合執法,明確責任分工,整合監管力量,提升監管和治理效率,才能避免私設“景點”給旅遊市場“埋雷”。

此外,消費者個人也應對這類小眾景點注意甄別,需在出遊前做足功課,儘可能通過正規渠道全面瞭解相關信息,以免因輕信盲從而誤入“雷區”。畢竟,旅遊也是安全第一。

還需注意的是,私設“景點”頻繁出沒,社交和旅遊等平台也難逃其責。

在此方面,平台亦需盡到審慎注意義務,認真審核相關內容的真實性、全面性和準確性,並做好消費安全風險提示。

安全有序是旅遊行業發展的底線。越是在當前人身安全疊加疫情散發的非常時期,越要打好“組合拳”,用好治理工具,給私設“景點”的違法行為以足夠震懾,維護旅遊市場秩序,也給遊客以穩穩的安全感。

撰稿 / 孔德淇(媒體人)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