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古鎮南潯“論劍”,這些長三角古鎮活化亮點你知道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楊希林
江南多水鄉,水鄉多古鎮。但正如聽戲,長三角地區古鎮古村各有腔調。在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各古鎮、古村如何“和而不同”,在保留歷史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共同發展?
6月17日,在長三角古鎮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優秀案例展演階段,來自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八大古鎮的各位代表,各自分享了古鎮活化亮點。
八大古鎮活化案例精彩紛呈
作為本次的東道主,南潯古鎮分享瞭如何圍繞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南潯段頔塘故道,為滋養文化氣質和自信,守望歷史古鎮初心、打造獨特古鎮IP的成功經驗。“古鎮堅持保護運河與市河相交的‘十字’水系為框架的空間結構,保持鎮內水城相依、街巷曲折有致的典型江南水鄉空間風貌特色,延續粉牆黛瓦、雕刻精緻的傳統建築風貌特色,探索建立‘活態遺產’保護體系。”
在數字化改革的背景下,南潯古鎮圍繞“數字賦能智慧景區”主題,全面推進景區數字化改革工作。古鎮建立了智慧管控平台與三維可視化管理平台。智慧管控平台對景區進行大數據決策分析與智慧管理監測。三維可視化管理平台通過對景區概況、遊客畫像、交通接駁、業態分析、智慧服務、景區黨建六大模塊的數據整合,發揮出應有的管理效能,達到管控景區全域目的。
在周莊古鎮看來,基於當代年輕人需求,古鎮文旅運營已進入夜遊時代。近年來,周莊古鎮打造“夜周莊”系列玩法,以光影科技、藝術設計點亮周莊的湖灣、水巷、小橋、老街、古宅、名剎,用情景演繹和文創燈光將夜間體驗串聯成珠,涵蓋了夜漁、夜戲、夜畫、夜囍、夜宴、夜禪、夜月、夜泊八大特色產品,帶動古鎮內住宿率、餐飲、住宿業者收入全面增長。
其他古鎮的奇思妙想同樣引人注意:安徽省運漕古鎮,恢復當地老底子早點傳統制作技藝,並以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用精湛、原真的傳統制作技藝和優質服務理念,打造古鎮美食口碑;朱家角在修繕文物同時着重考慮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結合古鎮文化旅遊、非遺文化,創造性開創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朱家角文史館、珠裏吳越文化館、角里非遺木雕館、井亭民宿等……
專家點評
多領域助力古鎮活化發展
本次長三角古鎮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優秀案例展演,也是首次長三角省市範圍內,江南古鎮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集中展示。現場邀請了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旅遊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旅遊學會副會長魏向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遊智庫專家王其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建築與景觀設計所所長郝傑等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他們就大會現場進行展演的古鎮代表給出建議。
上海新場古鎮以“非遺土布”為抓手,通過舉辦傳統文化手作課程,傳統文化展示、居家就業輔導、打造藝術家社羣等內容,創新平台、盤活資源,實現非遺活態傳承。中國美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表彰“非遺保護特殊貢獻專家”王其全表示,非遺保護需要見人見物見生活,新場古鎮在活態保護傳承中動足了腦筋。“建議新場古鎮可以和浙江的‘小巷三尋’土布生活體驗館交流溝通,也可以把‘黃道婆IP形象’進一步結合。”
寧波前童古鎮在導入業態發展設計時,出台了引進和鼓勵非遺項目在前童古鎮的落地和活化。古鎮通過龍舟製作技藝、寧海竹編技藝展演,草木染製作技藝及寧海舞獅等,吸引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更讓遊客和消費者產生互動和購買的慾望。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旅遊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旅遊學會副會長魏向東指出,文化遺產一方面是歷史文化元素的遺留;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文化遺產與現代人存在着由時代差異而產生的文化距離。“如今,許多‘古’的東西在現代叫好不叫座。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未中斷。”當下,長三角古鎮中印刻着古老深厚的文化烙印,既與年輕遊客產生了距離感,也讓市民遊客倍感親切。如何利用文化遺產去激活文化記憶,是當下古鎮活化自身元素時可考慮的途徑之一。竹編在江南普遍流傳,別的地方不能成為產業,但前童古鎮成功活化,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文化的活態利用,要在生活中傳承。”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