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威尼斯竟然沒水了!?又是天氣的鍋嗎?
近日,世界聞名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出現了罕見的低水位。不少河道乾涸、河牀暴露。當地的主要交通工具貢多拉船也擱淺在淤泥中,可謂是“水城”變“旱城”。
印象中的威尼斯應該是這樣
而近期的威尼斯卻是這樣
等一下!早在6年前,小編曾造訪威尼斯,當時就聽當地朋友説過一則預言:隨着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威尼斯將在2100年之前被徹底淹沒……2019年,威尼斯遭遇50年一遇的“洪水+大潮”,全城80%以上的區域被淹沒。可如今,這座城卻為何遭遇“乾涸”?
小編拍攝的威尼斯河道。攝/舒揚
首先,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威尼斯周圍海平面並沒有“逆向下降"。當地政府測算,威尼斯周邊海平面高度,已較50年前,偏高了10釐米。因此,水城面臨的“淹沒”風險並未得到減輕。
其次,要想解開威尼斯內城運河干涸的秘密,先要了解這座城市的“水”從何而來。雖然從天空俯瞰,威尼斯如同一座漂浮着海上的城市。但其實,它是建造在威尼斯潟湖內的一片灘塗之上。這片潟湖與亞得里亞海相連。因此,威尼斯內城運河的水位高低,主要受潟湖水位與大海潮汐影響。
那麼,近期“乾涸”的原因有三:
天氣氣候影響
春季(2、3月份)本來就是意大利降水最少的季節。同時,近期意大利大部地區被一個強勁的高壓系統控制。在該系統控制下,天氣持續晴朗、少雨,導致潟湖得不到降水補充,進而導致城內運河水量不足。2018年2月,威尼斯運河水位也曾低於海平面66釐米。但那次乾旱少雨天氣的持續時間,並未較這次長久。
紅色的區域表示高壓系統。
此外,持續的高壓控制也會影響到海平面的高度。有一種説法叫“反變氣壓計響應”,當大氣壓強大於(或小於)整個海洋表面上的平均氣壓時,每百帕的大氣壓變化將使海平面局部降低(或升高)約1釐米。在高壓控制下,威尼斯周邊海平面在短期內也有所下降。
潮汐影響
另一方面,威尼斯內城運河水位受到潮汐影響較大。當出現天文大潮時,海水倒灌進潟湖,就會導致城內漲水嚴重。2019年的洪災,便與大潮有關。然而,2月底至3月初正是低潮期,海水也難以“趁虛而入”,為運河補水。(注:2019年洪災後,意大利政府在威尼斯潟湖東部與亞得里亞海相連處建成了名為“摩西工程”的“浮動水壩”,一定程度上也阻止了海水倒灌。)
圖為2019年威尼斯遭遇洪災。
土壤結構和人類活動影響
除了天氣氣候和潮汐影響,威尼斯建築和其下的土壤結構也是重要影響因素。這座城市下面的土壤就像一塊海綿,在水位過高的時候,可以吸收水分;水位低時,土壤中藴含的水滲出。
如今,威尼斯老城區建築密密麻麻,建築和硬化路面影響了土壤的蓄水和滲水能力:澇時蓄不了那麼多的水,旱時也滲不出多少水來。還有一些填海的項目也間接影響了威尼斯內城水位的調蓄能力。
威尼斯密密麻麻的建築物
總結一下,威尼斯既不是變得“更少水”了,也不是變得“更多水”了,而是內河水位調蓄“能力”變弱了。在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愈發極端的旱澇災害,則讓它更為頻發的出現“乾涸”與“洪水”的交替狀態!
當地媒體有關威尼斯“乾涸”的報道
!
敲重點
其實,不僅在威尼斯,在全世界,還有不少臨海城市時常面臨乾旱和洪水交替出現的情況,且近年來,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極端。
2019年洪災時,威尼斯市長布魯尼亞羅曾感慨:“這座城市正危在旦夕。”他將這次洪災歸咎於氣候變化,稱洪水已給這座城市“留下永久的傷疤”。而在今年,旅遊業因疫情備受打擊的威尼斯,又遭遇“乾涸”窘境,顯得雪上加霜。
是的,如果我們不積極行動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將更加頻繁發生
許多美好將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