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冰雪產業觀察丨冰雪裝備“中國製造”吹響“突圍”號角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休閒

  新華社石家莊1月25日電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在即,在雪上項目舉辦地河北張家口崇禮區,一些雪場裏,一個形似推土機的“大傢伙”正在加緊作業。它爬坡過坎,如履平地,所到之處留下條條五六毫米深、細脊狀的“麪條雪”,雪道變得平整均勻。

  這台噴塗有“SG400”標識的“大傢伙”是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高端大馬力壓雪機。它壓出的雪面可以更好回應滑雪者的用力,讓運動健兒滑得更平穩。

  壓雪機是保障雪場雪質的重要場地設備。但此前,全球市場幾乎為國外企業所佔據,中國市場也不例外。

  “以前,國內沒有成熟的製造廠家生產這類機械。”SG400壓雪機的設計者温曉宣介紹,“為了推動冰雪裝備國產化,我們立足高起點,首先推進高端壓雪機的研發與應用,填補了中國同類產品的空白。”

  位於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內,壓雪機在賽道上作業。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隨着北京冬奧會的申辦與籌備,冰雪運動不斷普及,冰雪裝備市場升温。受需求刺激,中國企業積極投入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有效突破國外品牌的壟斷優勢,冰雪裝備製造領域“國潮”湧動。

  温曉宣所在的河北宣工公司位於張家口市,原來是一家生產工程機械的老牌骨幹企業,幾年前關注到冬奧的帶動效應,積極開展產業轉型。

  2017年,該公司對壓雪機項目立了項,此後一路攻克多項重點技術。針對冬奧張家口賽區雪少風大、雪層硬的特點,研發團隊對19個部件進行了109項改進設計,以更好滿足雪場温度低、工作力度強的要求。

  約一年後,SG400壓雪機下線了,並於去年底通過安全性能試驗。優化後的機器車架重量僅為一般工程車輛的三分之一,可攀爬45度的陡坡,能在零下40攝氏度打碎板結雪層,且儲存有國內多種雪情參數,可快速應對雪況。

  在中國第一台國產雪蠟車上,車長在登車檢查車體設備。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更多國產大型冰雪機械在冬奧到來之際陸續亮相:將在冬奧會首次投入使用的國產雪蠟車,涉及新能源動力、光伏發電、5G等多項技術,約20米長的車廂內有6個打蠟操作枱;國產雪麒麟M2造雪機,突破了多個核心部件及整機智能化關鍵技術瓶頸,利用5G智能技術自動造雪,核心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造雪機水平……

  根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2019年度報告,2019年中國滑雪場新增造雪機1149台,其中進口品牌682台,國產品牌467台,二者的市場佔比正在不斷拉近。而此前2015年新購國產造雪機僅為50台。

  除了面向企業和商家的大型裝備,在面向消費者的個人冰雪裝備領域,“中國製造”同樣表現亮眼。

  2018年落户張家口的京禧體育器材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滑雪板、旱雪毯等。據悉,其滑雪板銷量年均增長15%至20%,在國內主要銷往京津冀、東北等地;旱雪毯自去年推廣以來銷量增長也很快。

  京禧所在的高新區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以及宣化冰雪產業園,是張家口借冬奧之機規劃建設的兩大冰雪裝備研發製造集聚區,吸引了法國MND、意大利天冰、美國M3等國際知名企業和清投智能、廣州勇源等中國新秀。

  張家口高新區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內,一家冰雪設備企業的工人在車間查驗造雪機質量。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張家口市商務局副局長王鐵軍介紹,幾年間,當地以冰雪裝備研發、設計、製造、檢測為一體的冰雪裝備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本土生產的一系列冰雪裝備相繼問世並投入應用。

  一系列中國知名體育品牌也看好冰雪市場,發力佈局冰雪裝備製造。安踏、匹克等不僅收購國際冬季户外品牌,而且積極投入自主研發。

  在北京冬奧會的三大冬奧村裏,諸多健身器材正是來自體育產業強省福建的本土品牌舒華體育。“基於中國冰雪國家隊教練運動員團隊的使用反饋,我們冬奧產品的研發相對比較順利。”舒華體育體能部負責人郝金輝介紹,根據不同比賽項目類型及特點,研發團隊因地制宜配置了近千件健身器材,並進行空間規劃與運動功能分區。

  專業健身人士在北京冬奧村健身中心體驗健身器材。(受訪者供圖)

  《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指出,要創新發展冰雪裝備製造業,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用品企業和服裝鞋帽企業發展。根據中國九部委聯合印發《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2022年,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預計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在20%以上。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商學院教授白宇飛認為,歐美國家的滑雪運動歷史長,其品牌在冰雪裝備領域入場早,在國內外消費者心中已成為高品質的象徵,因此這一市場相對固化。

  “在此情況下,民族品牌培養消費者忠誠度存在壓力。”白宇飛表示,“未來,可以通過成立冰雪裝備產業聯盟等多種方式扶植自主品牌。”

  文字記者:閆起磊、褚萌萌、秦婧、趙雪彤、楊帆

  視頻記者:馮維健、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