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水塔”生機勃發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黃河源頭“姊妹湖”之一紮陵湖風光無限。新華社記者 呂雪莉攝
【近鏡頭】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海拔3800米處的五道河碧水淙淙,由河畔延展出的高山草甸層巒起伏,不少牛羊在這裏“大快朵頤”。當地牧民深知,這裏氣候乾燥,如果沒有凍土層防止地表水下滲,就不會形成河流湖泊,更不會有豐美水草。
“泉眼的流量明顯大了,以前的草只有手指高,這兩年能長到小腿高了。”家在黃河源頭幾公里外的牧民求中,將黃河源頭一處處泉眼和草原的變化都看在眼裏。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啓動,通過實施退化林草改良撫育、黑土灘治理、水源涵養、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自然生態系統得到保護和修復,水源涵養能力增強。
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三江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提高11%、30%以上,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2016年至2020年,三江源地區向下遊輸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億立方米,滋養着廣袤的中華大地。
“中華水塔”的生態本底變好,野生動物也相繼歸來。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不少牧民都見過雪豹的身影。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一名生態管護員,牧民索多格外幸運,他曾三次在同一個地方觀測到雪豹。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野生動物種羣數量持續增加,不僅有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動物時常出沒在峽谷地區,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種羣數量也已從不到2萬隻增加到7萬餘隻,“中華水塔”愈加顯露出一派盎然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