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昌黎縣城的陳年往事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休閒

清末老照片上,塔頂有部分塌落。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塔頂進一步崩塌,塔身開裂、傾斜。經1982年—1987年整修,舊貌新顏,塔頂向東北傾斜80cm,成了昌黎的“比薩斜塔”。
再小的平台 也能成為品牌
河北昌黎縣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昌黎縣史》簡直就是一部戰爭史。昌黎縣城不僅是行政治所,也是軍事要塞。順着歷史的脈絡,我們觸摸一下昌黎縣城那些陳年往事。
【歷史回眸】
唐末,大唐氣數將盡,東北營州陷於契丹(遼早期名)。東北營州流亡政府被唐朝臨時僑置於碣石山南麓——今昌黎縣城之地。當時也稱營州,想必已有了一定的建制規模,可謂唐有雛形。
天贊二年(公元923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佔領這裏,真正割地設立了獨立的營州行政區,又叫廣寧縣。從此,一座邊長500m的正方城池形成了,城牆體以夯土築成,城門為石壘磚砌,可謂城建於遼。
天會元年(1123年),金朝在營州設立了漢地樞密院,管理漢人軍事活動,大致似當今武裝部。
皇統二年(1142年),金熙宗撤營州,廣寧縣歸平州。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金世宗改廣寧縣為昌黎縣,和“黎民昌盛”之意。
金代,昌黎縣城不僅各方面大發展,還把碣石山開發成了遊覽聖地,可謂城興於金。
元朝不足百年,平州又多戰爭,人口驟減,昌黎縣城變化不大,元朝建築難覓行蹤。昌黎地秧歌中丑角的纓子帽和抖肩等舞蹈動作,倒是元朝留下的明顯印記。
明成祖朱棣1421年遷都北京,昌黎所在的永平府成了京畿之地。隨着充實京畿政策的實施,山東、河南、江淮等地大量移民和軍墾人員也來到昌黎境內,佔產立莊,興業拓荒。明朝時,昌黎縣城實現了復興。
1435年,明朝撤銷了東北地區的奴爾幹都司,其辦公機構內遷,從此明朝在東北地區再沒有建立有效管轄。昌黎、山海關一帶漸漸成了明朝邊疆,昌黎縣城的地位也越發顯得重要。
明弘治年間(公元1488年至1505年),昌黎縣城的城牆改土為磚,不斷加固。這得益於明朝制磚技術大發展,幾乎所有城牆都改成磚牆了。
清軍入關,昌黎成了內地。因久無戰事,昌黎縣城一直處於維持狀態,直到鴉片戰爭爆發才迎來一次大整修,也是最後一次大修。整修後,"城為正方形,面各一里,週四裏","面正中門各一,四角樓各一",城垣高"三丈五尺","城外有池,深一丈,闊三丈"。
1894年,中國第一條官辦鐵路津榆鐵路通車,昌黎縣城外東南側設了車站,給昌黎縣城帶來了繁榮。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按照《辛丑條約》昌黎車站由聯軍駐防,實際由日、英軍隊輪流執行,日軍更是駐紮到1945年。
民初
民國初期的1920年代,昌黎縣城受到直奉軍閥大戰一些影響。但是,在東面和南面城牆之外,逐漸形成了連通車站大街的東門外大街和東順城街,西順城街等街道;形成了城外城,商業進一步繁榮。
戰亂
從1933年侵華日軍佔領昌黎開始,一直到1948年昌黎解放,昌黎縣城一直處於戰亂當中,受損很大。
解放初
1948年11月-1949年6月昌黎縣曾設為昌黎市。新中國成立後,昌黎縣城曾為冀東區行署第十二專員公署駐地和中共唐山地委唐山專員公署駐地,輕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遺存與定格瞬間】
1、唐末、遼初奠定城牆輪廓
城牆已拆半個多世紀,衞星地圖上老城遺蹟清晰可辨。
2、金代源影寺塔
塔上檐角掛有風鈴,鈴聲悦耳動聽。修葺前塔上曾住着燕子,成羣結隊,給古塔增加了生氣。1976年地震後,有過“塔頂冒大白煙”的奇象,數日不絕,經專業調查是白色飛蛾羣。
塔下有一石砌古井,其內幽暗,深5-6丈。解放初期,井水很旺,有轆轤可以打水,兩條粗鐵鏈直通井底,鐵鏈一動咣咣作響,傳説鐵鏈鎖着水妖。寶塔鎮妖,頗顯神秘。
3、元朝纓子帽和地秧歌
元朝建築遺蹟,尚未得見。作為非遺項目的昌黎地秧歌中的丑角裝扮和動作卻是都是蒙古風格,頭戴纓子帽,扭起來活胯抖肩,動作誇張。
4、明朝城牆質量越升
明弘治年間,昌黎縣城的城牆改用長城磚重新砌築,形成了一座堅固的城堡。1920年代後期的一張西城牆外的照片,可作參考。
如今,城牆西南角僅存部分殘垣,已被縣文物保護部門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清末洋務帶來現代氣息
清朝1861年-1894年開展了洋務運動,進行清朝的現代化建設。洋務運動的成果之一就是津榆鐵路(天津—山海關),是中國第一條官辦鐵路,從昌黎南城牆外經過,設了一等大站。這樣,昌黎縣城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通火車的縣城。
下面照片為1892年車站初建成時的景象,站台還沒有硬化。
1905年10月開始,荷蘭裔美國人弗蘭克?尼古拉斯?邁耶(Frank N. Meyer)在直隸省昌黎縣住了兩個多月,拍攝了很多照片。下面一張從城牆南關向城北拍攝的照片,可體現當時昌黎縣城的樣貌。
昌黎城內街道
下面照片標有:Folk love story telling near city wall,Changli;意為:昌黎城牆根下講民間愛情故事的人們。看起來,像個城外公園。
1905年,美國基督教會在昌黎縣城設立了廣濟醫院(現秦皇島第二醫院前身),西醫正式登錄昌黎。1910年又設立了新式學堂成美學館,1930年改成昌黎匯文中學。
5、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影響
1922—1926年間,直奉大戰及後續戰鬥均波及昌黎。縣城受到一些劫掠,城裏不是戰場。
日本人島崎役治1928年拍攝於昌黎的老照片比較能説明當時的景象。
昌黎城牆西門和源影寺塔
城外五峯山韓文公祠
6、1933年—1948年戰亂時期
(1)昌黎城門
(2)鼓樓向北門拍照的街景。
(3)鼓樓向西門拍照的街景
(4)昌黎火車站站牌
(5)1948年6月25日第二次解放昌黎攻佔西門場景
1947年5月到1948年9月間,東北野戰軍三次攻打昌黎,將昌黎徹底解放。昌黎縣城就是遼瀋戰役解放的第一座縣城。董存瑞沒犧牲的話,他肯定會參加解放昌黎的戰鬥。董存瑞的戰友郅順義在1948年6月攻打昌黎縣城的戰鬥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月有陰晴圓缺,事事完美難。昌黎解放十幾年後,老城牆拆除。今天看來,頗有些惋惜。
結 語
揮筆越千年,往事如雲煙。寶塔依舊在,矗立刺蒼天。值得欣慰的是,當今昌黎文物保護工作成績斐然,非遺項目老樹新花。昌黎縣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商貿繁榮,正走在新時代快速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參考文獻:《昌黎縣史》,1985年版
説明:
1、圖片和參考資料來自網絡。
3、歡迎轉載和分享,請註明出處。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