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天壇金牌導遊當起“主播”:帶網友雲遊祈年殿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休閒

“這主播又漂亮,講得又好”、“主播新年快樂”……,在天壇官方抖音號上,網友熱情“圍觀”天壇祈年殿文化,天壇的高人氣從現場延伸到線上。網友口中的“主播”是天壇公園遊客服務中心金牌導遊姚倩。

天壇公園遊客服務中心金牌導遊姚倩帶網友雲遊祈年殿。記者 侯少卿 攝

今年春節,北京市屬公園首次開啓“新春遊園匯”線上活動,推出新春直播、雲遊導講等活動。今天(2月12日)下午,姚倩為網友們講解了“今天”和祈年殿的奇妙緣分。

“平常帶團,我的遊客一次只有二三十人,這次雲直播,在線觀看的‘遊客’數量最多時達到了幾千人,天壇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播”。姚倩説,希望通過這次講解,引起全國網友對天壇的興趣。“不久的將來,大家可以到現場來玩,咱們線下見。”

直播講木質建築,提前網購小道具

今年春節假期,北京10家市屬公園免費向遊客預約開放。今天,不少遊客攜一家老小來到天壇公園遊玩,恢宏壯美的祈年殿也成了大家必到的“打卡地”。

“對於祈年殿而言,今天是一個特別特殊的日子。我就從農曆、陽曆和干支紀年三個方面,和大家説説今天的特殊之處。”下午兩點,身着工裝的金牌導遊姚倩在景區開講,這次她面對的不是圍着她的遊客,而是一部手機。

從農曆上來説,今天是大年初一。姚倩説,上古時代,人們祈求豐收,慢慢就演變成了一個節日,叫做年節。祈年殿是清代皇帝祈求豐收的地方,這個祭祀儀式當時叫祈谷。

“我再和大家説説陽曆和祈年殿的緣分。今天的陽曆是2月12日,北京天壇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年,在建成的第二年初,就在祈年殿舉行了天壇歷史上的第一次祭祀。我們核算了一下舉行祭祀那天的陽曆日期,特別巧,也是2月12日。”

姚倩説,干支紀年不僅僅能用在紀年,也可以紀月和紀日。祈年殿是清代祈求五穀豐登的地方,清代規定,祈谷大典舉行的時間是正月上辛日。“上就是第一個,正月第一個日子名字裏出現辛字的這一天,就是舉行祈谷大典的這一天。這一天不是固定的,但肯定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之間。巧合的是,今年的正月上辛日,就是今天。”

祈年殿之前叫什麼?祈谷大典是怎樣莊嚴的場景?殿內龍井柱為何是四根?姚倩將祈年殿的文化娓娓道來,當鏡頭給到建築特寫時,她會趁機看看網友的留言,及時回覆大家的問題。為了讓網友看清楚她所説的位置,她還把手指伸進特寫鏡頭中,現場“比畫”。

為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直播,姚倩這幾天已經進行了多次演練。“以往我帶着遊客,走到哪兒説到哪兒,遊客可以隨時提問打斷。但採取直播的形式,我需要提前把鏡頭和銜接想好,使整體邏輯關係順暢一些,讓雲端的遊客聽起來舒服。”

講解到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性能和榫卯結構時,姚倩從兜裏掏出一個魯班鎖現場拆解,這是她提前網購的小道具。“直播的鏡頭角度和畫面有限,所以我會用小道具,讓網友看得更清楚。”在現場,不少遊客也停下來,傾聽姚倩的講解併為她錄像。一位小朋友遊客正拿着手機刷抖音看她直播,突然直播畫面中金牌導遊出現在他面前,“阿姨辛苦了”,小朋友現場為她發來節日問候。

圍着祈年殿邊轉邊講,姚倩的小話筒突然出現了故障,網友反應很迅速,在直播屏幕上紛紛打字“聽不到了”。姚倩挺鎮定,將話筒一關。“我們導遊最大的特點就是嗓門大,我接着給大家講解。”在嘈雜的環境中,姚倩提高了音量。

金牌導遊如何練就?

金牌導遊的練就非一日之功。

2005年,22歲的姚倩從園林專業畢業,來到天壇公園幹起了講解。剛剛“轉行”,姚倩兩眼一抹黑,除了學習,只能反反覆覆多練。她的第一個講解崗位在神樂署,每天要講六圈兒,總共講上四個小時。夏天景區遊客絡繹不絕,一個月下來,姚倩感覺嗓子冒煙,沙啞得快要説不出話來。正是在一遍遍練習和實踐中,姚倩積累了經驗、技巧和知識。

神樂署是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的場所,被譽為明清兩朝最高的禮樂學府,神樂署中還有中和韶樂樂器展覽,40分鐘一圈的講解,很難完全涵蓋神樂署的歷史。姚倩曾經遇到一位對神樂署特別感興趣的奶奶,提問特別細緻,她講完40分鐘後稍作休息,返崗時發現奶奶還在詢問接班的同事。

“講解過程中,遊客會向我們提非常多的問題,最開始可能答不上來,因為誰也不可能剛入職就是專家,更重要的是後續的態度。”姚倩説,她的領導告訴講解員們,回答不上游客的問題,千萬別糊弄人家,那是糊弄你自己。把遊客的聯繫方式留下來,查完之後再打電話告訴人家。

2007年,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屬公園進行講解員崗位的“技能練兵”,姚倩在公園系統內的比賽中脱穎而出,獲得第一名。此後,她又在神樂署歷練了3年,由景區講解轉為全程導遊,並在2010年榮獲北京市導遊之星稱號。

從講解神樂署一個建築,到講解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天壇經典建築,需要掌握的知識成倍地鋪面而來。“導遊都有最基本的標準解説詞,但實際講解時,每一個遊客的關注點不一樣,有的人喜歡文物,有的人對建築更感興趣,所以導遊要學習的知識非常多。”

隨着時間的推移,每一個導遊都會形成自己鮮明的講解風格,姚倩走的是“親切風”。“我們現在所在的區域非常嘈雜,但是古代皇帝祭祀是在凌晨5點多,周圍夜色正濃、異常安靜。您現在身邊兩側當年站滿了大臣,但大家都屏息等待皇帝的到來,唯一能聽到的是燔柴爐裏木柴噼噼啪啪的爆裂聲。”在講述祭祀場景時,她更多地描述古代場景,讓遊客“穿越時空”,有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網友在屏幕中和金牌導遊互動。記者 侯少卿 攝

和遊客成為“知音”

從業16年來,姚倩曾為時任韓國代總統黃教安、巴西議長馬爾科·馬亞等重量級嘉賓做過講解,但她最常打交道的還是普通遊客。

在神樂署講解時,姚倩曾經遇到一位特殊遊客。神樂署按照古代記錄恢復了明清兩朝皇家音樂——中和韶樂,這位遊客之前來看演出時,被一首動聽的曲子吸引,久久不能忘記,所以專程再訪天壇尋樂。姚倩帶着遊客聽了好幾首音樂,遊客都表示不是印象中的那一首。姚倩留下了遊客的郵箱,把能找到的音樂都給她發了過去。

在不斷交流過程中,這位遊客和姚倩成為朋友,帶朋友來天壇遊玩會專門找姚倩作講解,還會為她帶來小禮物。

姚倩覺得,和遊客溝通也要有技巧。“有時候直接制止遊客踐踏草坪、觸摸文物,大人可能會覺得沒面子,小孩子則有逆反心理,越是不讓做什麼偏要嘗試。”姚倩就會委婉建議,咱們去那邊照相吧,那兒的景色不錯。

她還曾接到一個憤怒的投訴電話。一位遊客氣沖沖地質問,為何迴音壁外圍要加欄杆。姚倩解釋説,加裝欄杆是為了保護迴音壁的牆壁,以免遊客在牆壁上刻畫。但遊客不買賬:“既然你們要保護,那就乾脆別開放了。”

姚倩馬上換了個話題,和遊客講起了聲學原理,告訴遊客在哪個位置聽到的迴音效果最佳。“您可以現場試試,我們雖然圍起圍欄,但也沒有影響迴音效果”。聽到遊客平靜下來,姚倩又給他戴起了“高帽”——“很抱歉,因為我們的保護行為,您再來天壇時看到的情景和小時候不一樣了。但確實有些遊客不聽勸阻,就想摸摸文物,時間長了對文物造成了損害。如果所有遊客都像您一樣有素質,我們可能沒必要用這種方式來管理,希望您能理解我們保護文物的心情”。遊客一聽這話,立馬消了氣。

春節父親想吃團圓飯得“預約”

與普通公眾不同,姚倩的春節記憶都和上班有關。從事服務行業,姚倩在春節和五一、十一假期很少休息。除了跟團講解,她還會根據排班情況在遊客服務中心前台,承擔遊客答疑、輪椅租借、提供小藥箱、受理投訴等任務。“往年,初一和初六我們可能有一天倒休,今年是春節七天樂,天天在崗。”

考慮到防疫需求,今年春節期間,市屬公園仍然採取限流舉措,但免費入園的政策仍然吸引了一大波遊客前往。為了應對可能產生的瞬間大客流,天壇公園全園職工上崗,機關、綠化和後勤等各崗位員工來到一線,支援做好門區測温驗碼等工作。姚倩也不例外。“老年人不會預約怎麼辦?大家都趕在同一時間段進入門區怎麼辦?這些都是我們今年春節可能面對的新問題,我們事先也做好了預案,幫大家順利遊園。”

前幾天,姚倩父親打電話問她,“春節哪天休息,咱們一塊兒吃個團圓飯。”姚倩有點拿不準,“等哪天遊客較少,我們下班早,我請您下館子去。”儘管家人想吃頓團圓飯,要事先和她“預約”,但能在春節期間讓遊客快樂遊園、盡興而歸,是她這位金牌導遊最大的心願。(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