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斯的功與過:太貪戀權力的人,往往都沒有好下場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休閒

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李斯,以一客卿,一“外國人”的身份,獲得了嬴政的賞識和信任,最終,坐上了秦國丞相之位。可見,其能力非常人能比,也可證明其“所言”深合這位始皇帝之意。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李斯的生平事蹟。
一、君臣離間計,得嬴政另看。
李斯,楚上蔡人,師從荀子。早年為郡小吏,不甘平庸,來秦謀出路。嬴政為王后,李斯抓住機會,上書獻策,大概意思就是:對付那些諸侯國的名士們,可以用財物去結交,不願意合作者,可用武力解決。
這就是所謂的“離其君臣之計”,從國家內部分化其君臣關係。之後,嬴政採納此策略,李斯便成了“客卿”。
二、以《諫逐客書》,挽回仕途生涯。
當時,在秦有位叫鄭國的韓國修渠者被發現是間諜。另外,在秦國境內,還有不少六國的間諜。於是,秦宗室大臣紛紛上書,讓嬴政驅逐這些“外來者”,從而,避免為各自主人進行的“間諜”工作。李斯,毫無疑問也在驅逐之列,當然不排除有人嫉妒他的才能。
對此,李斯不甘離去,在好友蒙恬的勸説下,寫下著名的《諫逐客書》: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1,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
其中,他列舉了秦國曆史上,秦王重用“外人”獲得巨大益處的例子。比如: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張儀。可見,正是以前的秦王們,不避人才的策略,“惟賢任用”,才使得秦國有了如今的殷盛和富強。
李斯用強大的事實為理論依據,提出:如果秦王過於計較人才的“出身”,那麼,可能將會讓國家再無強大之名。果然,嬴政讀後,收回了原先的政令。
至此,李斯一路輔佐,最終,達到了人生的巔峯。
三,李斯為何後來會和趙高“聯手”篡改遺囑呢?這也給他的政治生涯留下了極大的污點。
先來説説趙高,其進宮為宦官,是因為父母的“過錯”。有人説是其母親觸犯刑法,也有人説是其父親,現今已無從考證了。按照當時的律典,趙高遭到了宮刑,做了宦官。此人非常擅長“察言觀色”,並“巧言令色”,很得胡亥的賞識和信任。
除此,趙高極有野心,也不缺“智慧”。這裏有一段史料,可以看出他是如何與李斯“鬥智”的。《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二世怒曰:“吾常多閒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
可見,李斯忽略了趙高這個人,或者可以説是他低估了趙高的“用心”。當初,趙高為何力舉胡亥,而不是其他公子,正是因為他可以控制胡亥。
後來,胡亥不理朝政,全憑趙高“説了算”。
而這時,李斯已經是邊緣化的人物了,只要讓胡亥的“不滿”放大,就可以讓李斯“惹禍上身”。所以,他故意選擇在胡亥很忙的時候,讓李斯“覲見”。
作為一名位居高位的丞相,後來會被一個宦官説動,讓他改變主意的原因不外乎“個人以及家族利益”。因此,有人分析,李斯是在趙高的利誘和威脅下,才篡改了遺囑。
當時,李斯和扶蘇,在個人政見上相左。所以,他未必不擔心,扶蘇上位後,會威脅到他現在的既得利益。同時,他也高估了自己掌控大局的能力。
當初,李斯來到秦國,投靠在呂不韋門下,其後續的一系列事件,讓他不敢“拉黨結派”。可是,趙高的背後,卻有胡亥這棵大樹,註定了他根本無法抗衡。
再説,趙高手中還有其“合謀改詔書”的證據,這讓李斯極其被動。
其實,從李斯個人的經歷來分析,最終害他丟了性命的,還是“權力”二字。
當時,他不甘做一個小官,拜了荀子為老師,韓非子是他同學,後來也到了秦國。韓非子口才雖然不佳但文筆極好,根據史載,韓非子後來入獄就是李斯的讒言所害。由此可以看出,李斯不允許任何人撼動他的地位。
李斯雖然有治國之才,但卻沒有算到,胡亥居然如此“聽話”,完全不似他的父親。本以為擁立他坐上皇帝,可以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可是,他忽略了一點,趙高想要的比他想象的多得多。
所以,可不可以做一個設想?當初的李斯如果退一步,完全脱身於官場,是否可以保全自己以及族人的性命呢?
當然,歷史是無法重演的。
李斯雖然對秦國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但從其後“背叛”君王一事來看,更應該説他是一位“投機政客”。只是,他過於執着於“權力”,終落得被腰斬的悲慘下場。
縱觀歷史上功高蓋主的人物,無一不是利益所趨,而李斯也是一樣。他始終都無法放棄自己的利益,即使身為一朝宰相,也無法擺脱私利的影響。最終,為了自己的利益,毀掉了整個秦朝的基業,也是可悲可嘆。
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