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全新拜祖線路儀式感滿滿
河南日報客户端記者 王延輝/文 鄧放/圖
歲在壬寅,暮春之初,三月初三,惠風和暢,會於新鄭黃帝故里,恭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祈福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春風又綠河之南,又是一年拜祖時。4月3日,壬寅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如約而至。
遙遙尋根路,一片赤子情。每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間,人們都會沿着一條有着特殊意義的“拜祖線路”尋根問祖。而今年,這條拜祖線路儀式感更強,更加凸顯出拜祖大典的神聖與莊嚴。
當天上午,煥然一新的黃帝故里園區生機盎然、春意融融。
整個園區按照“一軸雙環”格局,“一軸”就是中軸線,“兩環”是指黃帝故里祠、拜祖廣場構成的兩個環形。沿着中軸線從南至北,分佈着故里廣場、尋根門、同心廣場、軒轅橋、黃帝故里祠、拜祖廣場、軒轅殿、軒轅丘等,這些重要建築典雅厚重,彰顯黃帝文化,營造莊嚴、致敬的拜祖氛圍,形成規制嚴謹的禮儀空間。
這條全新的“拜祖線路”就是嘉賓們首先來到尋根門下,待書寫有“迎天下華人歸故里拜祖”字樣的竹簡門開啓後,緩步進入園區。沿拜祖通道,步入同心廣場。廣場之上,是寓意“天圓地方”的系祖壇。禮迎嘉賓回家拜祖的,還有系祖壇上用以展示的“蓮鶴方壺”等六件出土於河南的“國之重寶”。
系祖壇為心繫始祖、禮天之壇,正中設天心石,環砌九層石板,取意“九九歸一”。
從同心廣場繼續向北走,需要過一座橋,叫軒轅橋。這座曲水拱橋如長龍卧波,橫跨於姬水河上。這座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橋下有橋”。原橋為明代所建,後來被埋沒在地下。2002年3月,新鄭市決定恢復軒轅橋這一景觀,在開挖新橋橋基時,正巧發現了古橋址。這是一個巧合,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過軒轅橋,入黃帝故里祠。此祠為漢代始建,後世以此紀念黃帝功德。
穿過黃帝故里祠,嘉賓們出來後繞靜心大道繼續北走,經昇平門進入拜祖廣場。
從尋根門到軒轅殿,貫穿整個園區的直線距離500多米,以“五百多米”寓意“五千多年”,可謂“百米千年”。人們一路而行,彷彿在穿越歲月長河,體現出華夏子孫拜祖的敬畏之心,又彰顯了中華文明的一脈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