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白洋淀鋪展“城澱相依共生共融”新畫卷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休閒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韓梅

近日,“華北明珠”白洋淀喜事連連,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安家”、消失多年的“土著”鰟鮍魚游回,兩種“小精靈”不經意間成為“網紅”,白洋淀實現從“靜態美”到“動態美”,一幅人、水、鳥、魚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呈現眼前——

“鳥中大熊貓”安家落户

“快看,青頭潛鴨來啦!”近日,雄安新區白洋淀南部水域附近的一處荷塘,一羣小青頭潛鴨正在學游泳,吸引了眾多遊人。

7月2日,一隻青頭潛鴨幼崽,正在白洋淀裏跟着媽媽學游泳。確定了“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落户白洋淀無疑。劉洵攝

今年7月2日,在白洋淀煙波浩渺的水面上,出現了一羣活潑可愛的青頭潛鴨幼鳥,跟隨着“父母”自由自在地遊弋嬉戲。它們褐色的羽毛、白色的肚皮,與白洋淀的葦綠荷紅交相輝映。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用相機快速拍下這珍貴的畫面。

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鳥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僅在30多年前,它們還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種羣,數量以百萬計。但是由於棲息地環境的破壞,這種對水質要求嚴苛的鳥類,種羣數量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急劇下降,目前全球僅餘1000只左右。今年5月下旬,河北省林草局在對白洋淀濕地鳥類進行監測時,發現了10餘隻青頭潛鴨成體。

“野生鳥類被稱為地方生態系統的‘晴雨表’‘環評師’,白洋淀每一個新增鳥種的記錄,都能反映出白洋淀生態環境的好轉。”劉洵説。青頭潛鴨對遷徙和棲息環境極其挑剔,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水質如何、氣候怎樣,水草是否豐茂、食源是否豐富,都是它肯不肯經停、能不能駐留的重要因素。

“而現在,它們在白洋淀不僅安了家,還生了‘崽’。”劉洵説,青頭潛鴨“戀”上白洋淀,是在用“腳”為雄安新區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投票。

一度消失的鰟鮍魚歸來

碧波盪漾的白洋淀,清晰可見的水草在水底搖擺,伸手入水,清爽柔滑。

近日,多年不見的鰟鮍魚出現在白洋淀,漁民們像見到久別重逢的老友一樣驚喜:“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水質變好了,消失數十年的鰟鮍魚自然而然回來了!”

近日,消失多年的“土著”鰟鮍魚重現白洋淀。目前白洋淀魚類已恢復至46種。趙克琪攝

鰟鮍魚是白洋淀原生的一種小型淡水魚,有着亮麗的體色,對水質要求很高,對生存、繁殖的環境要求較為苛刻,是自然水域中清潔水體的指示魚種之一。

經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監測發現,目前白洋淀魚類已恢復至46種,鰟鮍魚、龍蝨、青鱂、銀魚等土著魚類紛紛重現白洋淀,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19種,白洋淀魚類生物多樣性已達到高級別水平。

5年來,雄安新區科學、穩妥、審慎推進了三期白洋淀生態清淤工程,治理魚塘420個,拆除圍堤圍埝200餘公里,帶動修復澱區水域面積240餘平方公里。據介紹,雄安新區下一步將結合百澱聯通、鳥島建設和澱區底泥治理,統籌實施第四期生態清淤工程,讓白洋淀的水“活”起來。

成為人水和諧美麗風景線

隨着白洋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魚蝦成羣、水鳥翔集的生態美景再次顯現,白洋淀成為一道人水和諧的亮麗風景線。

為了讓更多的鳥類“落户”,雄安新區在白洋淀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其中大陽鳥島、木棧道、十里荷香、慶洋鳥島、沙洲鳥島5個棲息地為絕對控制區,藻苲澱鳥類保護帶、桃花島鳥類野化中心為相對控制區,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也進行了細化分區。

安新縣自然資源和保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計劃2023年4月底前,完成大陽鳥島棲息地建設,同步完成青頭潛鴨、大鴇、灰鶴三種旗艦物種棲息地劃定。

在白洋淀一些澱中村,一些過去的獵鳥者銷燬了家裏的捕鳥網,成為民間護鳥志願者。雄安新區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愛鳥護鳥行動,志願者隊伍已超兩千人;澱裏過去大魚小魚一網打盡的“絕户網”不見了,白洋淀流域累計實施增殖放流苗種3.7億單位以上。

近日,保定市河長辦與雄安新區規建局,高陽縣、清苑區、徐水區河長辦與安新縣河長辦分別簽訂跨界河流“聯席聯巡聯防聯控”機制合作協議,統籌推進瀦龍河、孝義河、府河、唐河、瀑河、漕河等6條主要入澱河流流域管理保護、協同治水護水等工作,共同守護一澱清水。

據介紹,南接臨澱灣區的雄安新區中央綠谷,是啓動區核心綠色空間,未來其水系將與白洋淀相連,可供遊船通航,目前該項目雛形已經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