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十三陵“康陵”:500年後露真容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休閒


明康陵,位於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區蓮花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

建陵用時1年,總體佈局沿襲前制,呈前方後圓形狀。



康陵是發現的“明十三陵”中磚碑銘文最多的一個陵。

建陵磚瓦,大都從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安徽等大運河沿線省市供應。磚瓦上有明顯的陰刻、陽刻,記載了工匠姓名、磚塊用圖和製作年份等“出廠設置”信息。

康陵建於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佔地2.7萬平方米。

明末,康陵在李自成入京後遭到燒燬,在清朝乾隆年間,曾被整修。

神道上建五空橋、三空橋各一座,近陵處建神功聖德碑亭一座,亭內豎碑,無字。

陵宮建築總體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佔地2.7萬平方米。

康陵前面有兩進院落,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單檐歇山頂,兩闊三間。院內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間。神帛爐兩座。

祾恩門在明末李自成攻入京城後遭到焚燬,原始門廊只剩石柱。

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均在歷代劫難中遭焚燬,今時只剩下大殿地基及石柱遺痕,裸露於地面。

目前,殘存的雕花石砌仍可見當時的工藝之精湛。

祾恩門後,是第二進院落,前設三座門,內建兩柱牌樓門祾星門,明末遭焚燬後,欞星門現僅存石基及兩杆石柱。

祾星門石供案,案上擺放石質香爐一、燭台、花瓶各二(五供)。

此處為主要功能是祭奠中擺放三牲及香燭所用。

方院之後為圓形寶城,在寶城入口處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樓。

明樓後寶城內,從排水溝裏側開始向中心部位起冢,冢形呈自然隆起狀。

冢前及稍前兩側,分別有高不及胸的冢牆,造型似長城。

牆前正對寶城甕道處,建琉璃照壁一座。

相傳明朝建陵時,為避免皇陵機密泄露,故選用啞巴工匠,或將工匠毒啞。

同時,琉璃照壁與甕城間距狹窄,在方位上琉璃照壁似卡住寶城咽喉,風水上令人“啞然”,故此處也成為獨具特色的“啞巴院”,在其他明皇陵中亦有體現。

沿寶城牆頂環繞一週,可見圓形城內栽有大量橡樹,因此樹葉是豬最愛的草料,故為明朝“朱”氏一族作為守靈木,有慰靈飽腹之意。

明樓內豎有“武宗毅皇帝之陵”聖號碑。

陵宮外,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如宰牲亭、神廚、神庫、祠祭署、神宮監、朝房、果園、榛廠、神馬房等。

康陵在主建築中軸線兩側,還設置了燒磚、瓦匠展區,將康陵保存下來的房檐、牆磚、榫卯等物件,作單項展示。

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在一次南巡中,武宗朱厚照沿運河來到淮安府的清江浦,看到這裏景色怡人,垂釣之興大發,侍從又特備薄餅。

淮安乃是明朝漕運和鹽業的重地,官員富商雲集,淮揚菜的精美更非北方菜餚可比,捲餅用的肉菜改為淮揚風味的肉絲、韭菜炒蛋、蘿蔔絲等精品菜,武宗吃了,大加讚賞。

從此,正德春餅便流傳下來,並且被帶回宮中,逐漸成了北京的一道風俗美食。明朝人記敍北京的風俗説:“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曰咬春。互相請宴,吃春餅和菜。”

和菜又稱合菜,就是獎葱絲、韭菜、豆芽菜等絲狀青菜加以醬肉、肉絲、香乾絲等,捲餅而食。

康陵景區外,是守陵人後人聚居的康陵村。村裏人家多設有“春餅宴”,這裏也是北京最地道的春餅所在地。

數百年來,這個古老的小村莊世代相傳,繼承了正德春餅你的製作方法,既保留了北方的風味,又繼承了淮揚的精緻,堪稱最正宗的正德春餅。

【遊覽貼士】

參觀時間:

公交線路:

北京市內乘坐919、885路或345支線到昌平,轉昌55路直達康陵村。或在昌平乘314路至長陵鎮,再坐昌55路在康陵路口下車,步行1公里即到。

自駕線路:

走京藏高速進十三陵地界,往長城方向,在長陵宮十字路口左轉(永寧方向),沿主路前行4公里左右,遇“康陵正德春餅宴”石碑左轉,1公里即到。

參觀預約:

參觀者一律從微信公眾號“明十三陵”預約,選取特定的時間段,提交個人信息後支付完成。

遊覽當日,憑預約訂單信息,在指定的時間段,前往景區大門100米處“遊客中心”憑【身份證】辦理遊覽登記,領取春餅宴體驗券,同時需要存包。辦理完信息登記、存包後,由景區講解員帶領進入。

費用説明:

由於“康陵”暫處於限量預約參觀階段,不設景點門票,亦不適用其他景點“老人、兒童、退伍軍人減免票款”等條款,所有參觀人員一律要繳費,才可進入。

預約時繳納100元/人的費用,實為“講解服務費”及“春餅宴體驗券”兑換所用,遊客可憑兑換券,在康陵村任意一家村民體驗店中,享受春餅餐一次(無需額外繳費)。

聯繫方式:

無論你動或不動,無論你去向何處,無論你遠行或歸來……

小狸預祝您,2021年“五一小長假”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