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採涼山上紅石崖,太玄觀的來龍與去脈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休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龍山大先生

太玄觀位於大同市城東40裏處的採涼山紅石崖下,靠崖而建;共三層,台階狀分佈灰色為頂,黃、綠兩色琉璃瓦鑲邊;大青磚山牆,底層共五間:中間掏空三間,有天皇、地皇和人皇的塑像;兩邊各一間,是佛祖和邱祖爺窗户由30扇門組成,平時只有三對門能打開門的上半截是小格(胡椒眼),下邊為裝板,均系紅色。
窗前有一條走廊,六根紅漆柱子支撐着高翹的廟宇;前沿是木雕欄杆。二層掏空三間:中間塑着太上老君,兩邊為託塔李天王、哪吒、雷公,閃電娘等小型泥塑,老君的座下有一張口的龍頭,山崖衝下的雨水都從此龍口吐出來,流入地上造有假山的小池中,後排到山澗,窗户由18扇門組成,平常有一對門可打開,門的上半邊是“喜”字,裝着玻璃.走廊為四根柱子。

第三層一間,是收集釋迦佛,底層下邊有一塊開鑿好的九間房大的地基,從東南邊的山腳攀到山腰,走一段靠崖的石台階,就到了太玄觀底層走廊的東南側門。如果登完二十九台階,則可以進入二層的走廊,三層需從崖壁的石坑爬上去。
太玄觀的神像塑造精細,富於動感,神態個性化,相貌誇張。各間兩側牆壁上,繪着本室主神的生平。遠望太玄觀建築典雅,莊重壯觀,鎏金屋頂,雕樑畫棟,室內塑像彩畫精細逼真,呼之欲出,近似懸在紅石崖上的一顆明珠,在燦爛陽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

楊潤道長
太玄觀對面的溝底為一片果林,中間有城廟,塔各一座;北坡是原太玄觀創觀楊道士的宅院。楊道長原名楊潤,生於民國四年(1916)內蒙古豐鎮市王家營人,1931年後移居大同市花園屯鄉,初從道人學醫,1933年至紅石崖出家,在懸壺濟世的同時,種了三里長平均九丈寬的一溝楊、柳、杏、李、果樹。
1939年,楊潤在紅石崖下開鑿太玄觀地基,此期間,他多次從懸崖掉下來,三次摔折了腿,他拿出多半生的積蓄,又從山下的村莊裏等集了一部分錢,在1942年建築了太玄觀。
此後,楊潤又在山坡上打了72條石壩,栽下4.5萬餘棵(200多畝)松樹和柏樹。後由於特殊歷史原因,楊道長離開太玄觀於1985年陰曆十二月初九去世,享年七十歲。

1957-1961年間,大同周士莊太一(乙)觀(原為地藏寺)道人葛法德道長來到紅石崖,隨後來者還有其師勾師嗣(人稱勾道長)、徒弟高興魁(高道長)。六十年代末期,太玄觀被拆掉;除幾棵杏樹和部分未成材的楊、柳樹外,山溝的樹木全被毀掉;葛法德道人也被趕出太玄觀。
至於松樹和柏樹,除80年代中期被獵人燒掉10多畝外,其餘的(約4.2萬棵)現在完好地生長在山上。1982年,葛法德道人第二次來到紅石崖山上,1987年,葛法德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在舊有的地基上,按原規模重建了太玄觀底層和二層。

葛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葛法德道長,在大同地區提起“葛道”是婦孺皆知,無人不曉得,人們都稱他為“地仙”。
葛道,法名葛法德(1919-1997),俗名已無考,原籍大同市雲州區峯峪鄉東浮頭村人,幼時隨母改嫁到峯峪鄉兼場村。為葛家獨子,自幼聰慧,尤喜黃老之數。一十三歲拜勾師嗣道長為師,與此同時向師爺劉高明習道醫。閒暇之餘,深研煮石、飧霞、猿經、鳥翼之説。
十七、八歲便雲遊于山水之間,雲遊生涯之中不斷探索道家養生之道和醫藥之術,隨遇為民醫疾,中年便名滿塞上。後隱居於採涼山太玄觀,醫耕濟世。葛道善醫各種疑難奇疾,口北關南慕名而來求醫者,絡繹不絕。
葛道行醫,以救生為本,對貧困之家,不取半文,另賙濟錢財,時人呼之為神仙。1997年7月1日(農曆初八)葛道長不幸因患腦溢血羽化,修成地仙,壽七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