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開山採石”到“山水致富” 採石場升起“東方太陽城”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休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賈小億 劉東朋 通訊員 劉曉曦 日照報道

2022年1月1日,日照市濤雒鎮下元一村的村民老孫起了個大早。天還沒亮,老孫便匆匆出了門,跨上去年新換的電動車,沿着村口寬敞的旅遊景觀大道來到天台山腳下。和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遊客一樣,老孫要去天台山,迎接新年的日出。

清晨六點半,天台山頂鐘鼓長鳴,在盛大的堯王迎日儀式中,新年的朝陽噴薄而出。夾雜在人羣中的老孫,也學着周圍年輕人的模樣,掏出手機,拍下了日出,也拍下了朝陽下熙熙攘攘的人羣,和冬日裏仍生機勃勃的天台山。

“咱也圖個儀式感。”老孫樂呵呵笑着。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這裏,曾經寂靜的鄉村也熱鬧起來。十幾年前,老孫很難想到,曾經貧窮閉塞、地表裸露、塵土飛揚的山村間,能升起一座遠近聞名的“東方太陽城”。

錨定生態修復 荒山上開出綠色奇蹟

十幾年前,天台山曾是一片“傷痕累累”的荒山,荒山腳下,是一座採石場的礦坑。靠山而居的村民,炸山取石、伐木換錢,經年累月向山要生計,只鼓了少數人的腰包,卻將這座山漸漸“掏空”。背靠大山的村民們,在望向天台山時,常常嘆氣。那時的他們很難想到,死氣沉沉的天台山,能成為他們的致富山。

2014年,天台山列入日照市礦山復綠行動項目。這一消息並沒有在天台山周邊的村民中掀起太大波瀾。荒山復綠,土地改造,這樣大規模的建設工程,在村民眼中是難以實現的。

這是項戰線極長的工程。項目申請省財政治理資金1400萬元,開始了漫長的生態修復之路。危巖體卸載、渣土清運、人工整平……荒山復綠並非一日之功,但生態修復的理念如同種子播撒在天台山上,只待一陣春風。

2016年,沉寂已久的天台山,迎來了蜕變的契機——投資百億元的“東方太陽城”項目。

深挖文化富礦 採石場升起文旅勝地

天台山東向大海,主峯上有4500年前的太陽神祭壇遺址。靠山而居的村民們素有過太陽節的習俗。但受制於交通、經濟,積澱在這片土地上的太陽文化,並沒有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助力。

為保護來之不易的生態修復成果,山東海洋文旅集團在規劃建設時耗費了不少心血。探索路線、勘測地貌、瞭解風土民情……山東海洋文旅集團深入天台山,為生態旅遊尋找合適路線,為文化旅遊尋找最契合的落腳點。

在項目規劃設計的同時,山東海洋文旅集團持續推進天台山周邊的生態修復,將“東方太陽城”的景觀建設與天台山及周邊原有地貌融合。在修改數次的規劃設計圖紙上,具有太陽文化特色的建築隨着山的坡度自然起伏,和山體結合得天衣無縫。

採石場的礦坑、裸露的巖體,在生態修復的過程中重煥生機;山間小路,石頭壘的舊房子,這些山裏司空見慣的元素,成了旅遊開發的寶貝。2016年至今,荒山重煥生機,昔日的礦坑碧水盈盈,曾經轟鳴陣陣、灰塵漫天的採石場上,升起一座“東方太陽城”。

產業融合發展 山水秀賦能鄉村振興

背依巍巍青山,毗鄰文旅勝地。“東方太陽城”項目為周邊村居帶來的,不僅是綠水青山的迴歸。

隨着東方太陽城開發建設不斷推進,一副連山接海的全域旅遊藍圖初步顯現。近年來,“東方太陽城”累計接待遊客超過200萬人次,慕名而來的遊客,為濤雒片區的文旅產業注入了活水。藉助天台山旅遊區帶來的發展人氣,臨近天台山的下元一村積極推進農旅融合,改造老村址民宿8套,20多户村民走上了民俗旅遊發家之路。

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從鄉村走出去的年輕人,也被綠水青山勾起鄉土情結。聽着太陽文化的故事長大的大學生小李,是美術設計專業,畢業後,她帶着創業夢返鄉,將文創產業落在了天台山上。像小李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青春力量的迴流,也為鄉村帶來了新的生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從“開山採石”到“山水致富”,從採石場升起的“東方太陽城”,山東海洋文旅集團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生態產業要動力,為生態文旅產業助力鄉村振興蹚出一條日照路徑。隨着“東方太陽城”後續工程的開展,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的畫卷,將圍繞天台山徐徐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