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煥河,煥河!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休閒

最近,陪媒體記者去了趟煥河。

從德江縣城經穩坪鎮鐵坑村,過海溪溝一帶,山路十八彎,好在都是水泥路。路上,不時傳來溪流聲、蟬鳴聲、山風吹過樹叢的聲音……寂靜的山野增添了幾許生機。

順着山路蜿蜒而上,拐過幾道彎,在一處山坳間,矗立幾棵古楓樹,一棟仿蘇式木質建築,一個長廊,一座亭子,一口水井,一些農舍……這就是煥河了。

煥河,以她的真實面目呈現。

烈日下,有的在人地裏扳苞谷、挖洋芋、栽紅苕,有的人扛着鋤頭吆着牛……隨性、自然,未做任何擺佈。和黔東北其他村寨無異。

與這個季節一樣躁動的,是那些遊客。長廊上已經擠滿了人,歡呼聲此起彼伏;水井邊,拍抖音的更是絡繹不絕。

煥河原為宦家溝,是共和鎮的一個傳統村落。《安化縣誌》載:“中納墊溪,源出宦家溝”。墊溪,即為現在的穩坪鎮油莊村一帶,在那裏溪流匯聚,流進奔騰不息的烏江。

宦家溝緣何成宦河,再變成煥河?我在本地史料中沒有查到。村民趙開仕言之鑿鑿地説,這裏出過“大人物”。至於哪個“大人物”,他也説不清楚。村寨左下方有兩塊大石頭分列兩側,兩邊是懸崖,中間只容得下一個人通行。老趙説,那是“卡子”。以前要經許可才能進入村寨。如果僅憑“卡子”,就證實出過“大人物”,這未免有些牽強。老趙是退休鐵路工人,七十來歲,身體硬朗。他剛才一直用普通話與北京來的記者交流,和我“擺談”時有點轉不過來。他的普通話摻雜着很多方言,讓人感到很逗,但又讓人很樂於與他接近交流。

煥河距烏江僅三四華里路,擁江自重,不排除曾經有過的輝煌。煥河村寨坐南向北,有上煥、下煥兩寨。以前,這裏只有半山間的一條公路通往瓦廠、銀絲等地。受交通條件的制約,貧困程度比較深,多數人家已搬遷外地。留下那些青石板路,那些石水缸、石磨、石碓和陳舊的房舍……刻滿了陳年的時光。

水井,是煥河的地標性建築。此水井用石板砌成,頂部人字形結構,正上方刻着一顆五角星,用黃漆塗着;下刻“民衞井”三個字,用紅漆點綴。水井右前方豎着塊石碑,書寫不是很工整,一部分用的還是簡化字。水井是1983年村裏集資修建的,碑上刻着集資人的姓名。石料砌成的井沿並列開了幾個井口 ,前面砌了幾個圓形的石盆,石盆前是光滑的石板。水從井口溢出後流進石盆,再從石盆中溢出,沖刷着光滑的石板。幾棵古樹庇廕水井,陽光透過樹葉撒落出斑駁的光圈,潺潺清泉從石板流過,很有意趣。

老趙的家就在水井左上方二十餘米處,正房含堂屋五間,堂屋大門前左右有兩扇小門,吊腳廂房上下層共四間,皆為木房。他和老伴張金秀每天吃的蔬菜都是自家地裏種的,採來的蔬菜用井水洗淨,柴火烹製而成。老趙燒火,老伴掌廚,他們很愜意地享受大山裏的生活。他們生活的日常拍成抖音視頻,吸納了眾多粉絲。老趙謙虛地説,他是做些“傳柴把火”(抱薪燒火,意即打雜)的事,唱主角的是“老把把”(對老伴的暱稱)。他口中的“老把把”是抖音號“黔東糧倉”中的“老奶奶”。“老奶奶”和顏悦色,乾淨、樸素、勤儉、自然,她用簡單的烹飪方式把深山裏的食材做成了舌尖上的鄉愁,成為抖音上的網紅。

煥河原為“城關區金星管理區宦河生產隊”所在地,距現在的村委會有一段距離。那棟仿蘇式的木質建築,就是辦公區域,撤(區)並建(鄉)後改作村小教室,撤村小後閒置多年,現已改作煥河村鄉愁館。鄉愁館裏採用光影設備,展出領導視察煥河的圖片和煥河的風光圖片,收藏着筲箕、竹篩、雷缽、馬燈、蓑衣等。 在鄉愁館左上方百米左右的半坡間,有一棟保存完好的木房,長五間,窗上鏤刻一些花鳥蟲魚,堂屋正中大門上懸掛着“第四飯廳”的匾額,據説是人民公社時期留下的。讓人納悶的是,那個時期吃飯的地方普遍叫食堂,叫餐廳要具有一定檔次,為什麼叫飯廳呢?另外三個“飯廳”又在哪裏?這些有待考證。

古村落保護項目的實施,讓偏居一隅的村寨煥發了生機。這裏建成了比較完備的給排水系統,那些被掩埋多年的石院壩、石階檐顯現出來,連廢棄的圈舍也改裝成了廁所和澡堂,外面植些花草。行走村寨,曲徑通幽中有一種閒適和寧靜。

三年前,做電商的丁浪就捕捉到了這裏的商機。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煥河,商業的敏感和赤子的情懷讓他選擇這裏。最初,丁浪只是拍攝些短視頻,在“黔東農倉”抖音發佈,沒想引起了廣泛反響。2020年,他租了家民房,組建團隊正式運作。今年,該團隊運營的“古村樂樂”抖音號,短短3個月粉絲量增長80餘萬,煥河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很多人慕名前來打卡。通過抖音平台,本地的花椒、天麻、牛肉等農產品源源不斷地銷往了外地市場。

遇見丁浪時,他剛從北京參加一個論壇回來。這是一個陽光、精明又低調務實的小夥子,他的頭上已經有了很多光環,但仍執着地朝着更大目標行進一一那是他的詩和遠方。

煥河已活。

責任編輯:龔蓉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