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遊客在澳大利亞玩耍時撿到了一個這玩意兒!
有沒有人突然靈光一閃!有沒有覺得這傢伙很像神奇寶貝里的東西?
???
其實,圖中的東西不是外星生物、不是神奇寶貝更不是五花肉成精了。它叫龜蟾(Myobatrachus gouldii)。是澳大利亞西部特有的一種兩棲類。
龜蟾有着非常奇特的長相,之所以叫龜蟾,是因為它們的身體形狀特別像一隻沒有了殼的烏龜。若要是不理解什麼叫「像沒有了殼的烏龜」,請看下圖。
它們的頭部圓而突出,一雙小黑豆子眼附着在圓腦袋的兩側,面部前方還有兩個莫名的鼻孔,這讓它們從任何角度看起來都特別妖。
四肢看起來很短小,但卻十分有力氣。説到這裏大家可能會猜測到,它們是一種穴棲蛙類。龜蟾挖掘挖掘是往前挖的,而很多蛙類比如角蛙挖洞的時候則是一屁股坐下去然後用後腿挖。其實龜蟾並不大,成體也就5cm大小。要不知道5cm是什麼概念請看下圖。
土澳人傑地靈淨喜歡允許奇特的生命。龜蟾喜歡在林地附近的沙丘和鬆軟的沙土上挖掘,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有白蟻穴。
龜蟾就靠這些白蟻為食。不過話説回來好像在千里之外的印度也有一種長相奇葩挖地吃白蟻的蛙類。提醒一下,那就是紫蛙。
紫蛙和龜蟾在進化上相差甚遠,懷疑的長相和類似的捕食行為其實是屬於趨同進化。
龜蟾會往往會住在白蟻巢內,只要下大雨的時候才會從地底下出來。龜蟾的繁殖更是有意思,在一場大暴雨過後,雄性龜蟾就會爬到地表上叫。當找到對象之後,雄性龜蟾會把對象帶回洞裏去,然後就開始啪啪啪,這個過程能持續好幾個月。
卵產在地底下1米多深的地方。為了調節沙地底下缺水的環境,龜蟾的卵不會經過蝌蚪階段,孵化出來之後直接就是小龜蟾。卵很大,直徑可達6mm,數量為15-40顆,最多甚至可以達到50顆。
這種兩棲類目前並不瀕危,在IUCN紅色名錄中它們的保護級別為無危。當然大家也別太覬覦這個物種,先不説飼養繁殖上的重重困難,澳大利亞對於動物進出口的相關法規大家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