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大墳頭擺在那,僅黃金就出土8斤,歷代盜墓者為什麼都不挖
俗話説“十墓九空”,那些很少沒被盜墓者挖掉的墓,或深藏不露,或極難盜挖。
山東長清雙乳山漢墓,到1996年考古發掘時,仍保存完好,是迄今山東境內考古發掘漢墓中惟一一座沒被盜的,就是因為藏的深、盜挖難。
巨大封土堆
雙乳山漢墓墓道(從北向南看)
那麼大墳頭擺在那,歷代盜墓者都沒挖,為什麼?考古發掘後才明白真相。
雙乳山漢墓位於歸德鎮境內,其得名就是因為山上並列兩座乳房一樣的山丘,兩座山丘相距40多米,其實是兩座漢墓,周圍莊則因山得名“雙乳村”。
雙乳山漢墓的發掘,是因為村民炸山引起的。
當地人常年在雙乳山採石。1995年5月,村民又開山,結果炸出了大墓。時長清縣文化局得知這一情況後,趕緊派員前往調查。
雙乳山漢墓深深的墓坑
發現墓葬規模很大,特別是東側那座更大。從已暴露的部分來看,封土底部呈正方形,邊長達65米左右;暴露的部分墓道寬度,在6米以上,長度約50多米。
結合濟北國都城在不遠處,初步推測是濟北國王墓,發掘結果支持了這一推測。
當年10月,由山東省文物局、山東大學和長清縣文化局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進駐雙乳山,搶救性發掘雙乳山東側的1號墓。
發掘採用大揭頂手段,用推土機把殘存的封土向四周推平,將墓口完全暴露。
上面的殘存封土一直清運了10天才完畢。在封土與墓口間鋪有一層石板。
這層石板並非隨意鋪的,而是有意圖為之,盜墓者如果在封土上打盜洞,打到這裏就深入不下去了,除非暴力破壞。
雙乳山漢墓石壁
挖掘墓坑時,麻煩來了。
雙乳山漢墓是鑿巖成坑的豎穴石壙木槨墓,整座墓坐南朝北,墓道在北側,位於半山腰,整座墓平面看起來如“甲”字。
墓坑開鑿在山頂東側最高處,邊長約25米的近似正方形。發掘時,考古 人員發現墓坑回填的並非是常用的泥土,全部是石塊石渣,根本挖不動,這讓考古隊很意外。
用石塊石渣來封墓罕見。很顯然,這是防止盜墓而設計的,想挖出盜洞太難了。
怎麼辦?考古隊想到農村大集體時上工的辦法——村民齊上陣。
找來雙乳村的拖拉機、小三輪,機推人抬,往外清運封石。這土法子很有效,一個下午能清運30余車石塊石渣。
幾天下來,墓室上封石層被運走2米多深,露出了石壁。
清理填石到5多米,感覺不對勁,竟然發現了坑底。這讓考古隊緊張了,不要費了那麼大,發掘是一座根本沒有使用的殘墓啊。
仔細探查發現,才放下心來,原來這並不是墓室底部。
雙乳山漢墓墓坑
墓室結構特殊。當初造墓,先開鑿一邊長約25米近正方形的大坑。下鑿5米多深後,再縮小範圍,向內收縮,從中央偏北部,繼續往下鑿17米,形成一個南長北16.6米、東西寬9.3米的小墓室——考古報告稱之為槨室。
也就是説,雙乳山漢墓從墓口到墓底深達22米!
據推算,雙乳山漢墓總鑿石量在8800多立米,加上封土,整個土石方達30000立方米。在已發掘的西漢諸侯王墓中是最大的,在歷代崖墓中也十分少見。
這不是一般墓主可以做到的。
碎石渣
小墓坑封填,則不再用石塊石渣,而用純淨黃土。但填土並不比石塊石渣好挖,是一層層夯打過的,非常結實。夯層厚度在30釐米上面,每一層要夯打兩遍。增加盜挖難度的同時,還可以防止滲透,保護下面的棺槨。
如此築成的大墓,連考古發掘都很吃力,更別説幾個團伙盜墓了,難怪歷代盜墓者都不挖。所以,雙乳山漢墓考古一直挖到底,考古人員都沒有發現盜洞。
或許有網友會説,為什麼不從墓道進入呢,那更困難啦。
雙乳山漢墓大墓坑
墓道全是用大塊石頭不規整填封,中間空隙則用泥漿和石屑填實,十分嚴密堅硬。考古發掘時,機械都使不上勁,最後還是用土辦法——人工撬搬。
因為封石填土清理難度太大,當年並沒不能完成發掘工作,清理到墓坑一半時停下來,到次年3月份,天氣轉暖才繼續發掘,一直到1996年6月才完成野外發掘工作。
雙乳山漢墓的槨室分成外槨與內槨,內外之間又成東、西、南、北4個邊箱。
外藏室是車馬坑,因為坍塌,車子都很壓壞了,馬骨凌亂。清理後發現,隨葬的是3輛華麗的真馬車、1輛小偶車,以及拉車的7匹真馬。
雙乳山漢墓發掘現場
內槨中,放棺村的廂室居中稍偏南。
棺廂已塌陷,內置3重漆棺,由內向外,依次相套。在中棺、內棺四周,還裝飾有鎏金釘形飾。
內棺底四個角上,還各嵌一銅棺輪。
幾重棺製作上講究,表面均貼薴麻,其上再經漆飾,內紅外黑,色彩鮮豔,花紋是依照刺繡的紋樣,繪製而成,像這種技法,十分罕見。
雙乳山漢墓出土文物
由於該墓未被盜掘,雙乳山漢墓出土的隨葬品相當豐厚,可識辨品物就達2000多件,內外槨室、邊箱基本上放滿了隨葬品。
棺內文物依然如初擺放位置,給我們瞭解當年貴族收殮風俗提供直觀依據。
內棺正中的骨架已朽成粉末,但還可以大致看出輪廓。其頭向南,仰身直肢男性。其生前個子很高,身高當在1.8米以上,但年齡多大無法鑑定。
收殮時很講究。
玉枕和金餅出土現場
在壽衣穿戴好,耳塞、鼻孔、口琀、肛塞等九竅都塞上填塞後,開始表面工作。
先在頸下墊上虎首玉枕。這件玉枕是可拆裝組合枕,由9件玉片、3件玉板、2件玉虎頭飾和竹板,分3層組合而成,結構巧妙,造型新穎,是首次考古發掘,也是迄今惟一一件。
頭下玉枕南側鋪一層金餅,東西排列,共有19枚,重達4000餘克,也就是8斤多重。每枚金餅直徑在6釐米多,多數金餅上刻有“王”、“齊”、“齊王”一類文字和戳記。
雙乳山漢墓出土金餅
南昌海昏侯墓金餅出土現場
雙乳山漢墓出土玉璧
下腹部放有一枚小金餅1枚,上有小孔,重70餘克。
胸部前後放有2塊玉璧,直徑達22釐米;兩肋也各置一塊略小於胸前的玉璧。
腰部左側放在20枚五銖錢。
另外,手中握有玉質豬形手握。
最後再在面部蓋上玉覆面。
雙乳山漢墓玉覆面出土現場
這件玉覆面太珍貴了,是迄今國內考古發掘的最完美一修的。覆面呈臉形,由額、頤、腮、頰、頜、刻、耳共17塊玉片和1塊鼻罩組成,計18件。
鼻罩系由一塊整玉雕鏤而成,表面密佈紋飾,厚度僅為1至2毫米,是玉器中少見的精品。
清洗後玉覆面
作為一國之王,自然還少不了一把劍,在他的右手邊,放置了一把長達1米的鋼劍。此劍很豪華高級,裝於木質劍鞘內,雖部分朽蝕,但鑲嵌的金絲依然金光閃耀。
……最後考古確認,雙乳山漢墓為西漢濟北國王墓,被評選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但至今未解懸念是,到底是哪一代濟北王。西漢先後有五個濟北王——
第一個濟北王、東牟侯劉興居,謀反被誅;
第二個濟北王、安都侯劉志,後遷為淄川王
第三個濟北貞王劉勃
第四個濟北成王劉胡
第五個濟北王劉寬。
墓主是濟北王,卻不使用玉衣,而用玉覆面,也沒有發現印璽,結合墓室不少地方開鑿粗糙、底下鑿出的石塊尚未運出的情況,墓主下葬可能較倉促。參照出土出土五銖錢年代,推測是因亂倫自盡的最後一個濟北王劉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