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籃為何換成了中國結?專訪天安門廣場冬奧花壇總設計師
在天安門廣場、長安街沿線、機場專機樓出口等重要點位,10個喜慶漂亮的冬奧主題花壇陸續亮相,為冬日的北京街頭增添色彩。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這是北京首次在冬季佈置園林花壇。
位於天安門廣場的“精彩冬奧”花壇主景是紅彤彤的中國結,帶着濃濃年味兒;西單東南角“冰天雪地”花壇,玩雪小朋友的形象讓人“秒回”童年……此次冬奧花壇是如何構思的?對此,記者採訪了天安門廣場冬奧花壇總設計師、北京城建園林集團設計院專家工作室負責人藍海浪。
1月19日,一名小朋友在“精彩冬奧”主題花壇前拍照。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外賓一下飛機,就有吉祥物迎客
新京報:冬奧花壇是你去年設計的第三組大型花壇,在過程中如何進行創新?
藍海浪:去年我們設計了建黨百年花壇、國慶花壇和冬奧花壇,這個經歷是很難得的。
冬奧花壇設計主要考慮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比如既體現奧林匹克精神,也有紅燈籠等中國元素,還有“海陀戴雪”這種北京特色。
新京報:此次在天安門廣場亮相的冬奧主題花壇採用了中國結的形象,而非大家熟悉的大花籃,為何使用這個元素?
藍海浪:冬奧會舉辦前期恰逢春節,我們考慮在花壇中將喜慶的春節元素和冬奧元素結合。此次中國結的造型不僅融入了冬奧會會徽,還有雪花元素。
紅色的中國結象徵喜慶,這一傳統的造型和天安門周圍環境相協調,顏色也和紅色的城樓、城牆相呼應。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時刻,使用中國結突出中國傳統文化,也象徵着全世界人民一起攜手共進,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花壇底部也別具匠心。從上空俯瞰,底部的圖案是五環環繞在一起並嵌有雪花圖案,寓意五洲同慶冬奧會。目前,底部彩色植物有機覆蓋物大多是利用園林修剪下來的枝條等製成的,等冬殘奧會期間天氣轉暖,這些覆蓋物將更換為早春耐寒花卉,讓花壇從“銀裝素裹”變為“春的霓裳”,花壇上的冬奧會會徽也將更換為冬殘奧會會徽。
新京報:此次的10個冬奧主題花壇,有4個在長安街上,1個位於天安門廣場,設置於其他地點的花壇有何特點?
藍海浪:除了天安門和長安街上的5個花壇,位於機場專機樓出口和四元橋的兩個花壇也是我們設計的(另外三個分別位於奧林匹克公園玲瓏塔南側、八角橋西南角和延慶媯川廣場南入口)。
冬奧會是全球盛會,我們希望嘉賓一下飛機就能感受到北京的熱情。所以機場專機樓的“喜迎盛會”花壇使用了吉祥物、雪花、飄帶,營造出喜迎賓客的熱烈氛圍。“冰墩墩”“雪容融”兩個吉祥物分別在路口兩端迎客,它們的“個頭兒”比較大。
外國賓客從機場前往目的地,多會經過位於四元橋的花壇。這一花壇以北京冬奧會會徽、主題口號、祥雲等造型為主景,表達了攜手“一起向未來”的共同願望。
1月19日晚,天安門廣場中心佈置的“精彩冬奧”主題花壇點亮試燈。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夜景燈光“跑動”,呈現運動員競技感
新京報:冬季設計佈置園林花壇要突破哪些難關?
藍海浪:花壇從1月開始進場施工,將擺放至冬殘奧會結束。當前,夜間最低氣温能達到-10℃,3月氣温可能能到15℃,低温和較大的温差給花壇造景帶來了很大難度。在設計上,我們要考慮防風防寒,同時保證花壇呈現出完美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們不僅要讓公眾感受到冰雪的激情與魅力,也要讓大家感受到過年的氣氛。在寒冷的冬季,我們克服植物難以成活的困難,在設計中不斷創新,選擇觀賞效果好的北方冬季植物,如彩枝紅瑞木、金枝槐、絲棉木、北美冬青等觀幹、觀枝、觀果植物等。也精選出針葉樹、常綠闊葉樹21種,既包括葉色豐富的藍粉雲杉、金蜀檜、“藍色天堂”落基山圓柏等彩色針葉樹,也有姿態優美、蒼勁挺拔的造型油松。地面的有機覆蓋物材料來源於自然,比如使用紅瑞木、金枝槐等枝丫顏色鮮亮的植物,避免帶來生硬的感覺。3月後,一些早春花卉將替代現有的部分材料。
西單東南角的“冰天雪地”主題花壇。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新京報:在設計中,如何讓冬奧元素變得接地氣?
藍海浪:自從北京申辦冬奧會以來,我這個南方人就迷上了滑雪,也去崇禮的滑雪場感受過冰雪的魅力。在設計中,我把自己作為普通人感受到的冰雪魅力融入方案,所以花壇中不僅有專業運動員競技的身影,也有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生動形象,讓大家走過花壇時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西單東南角“冰天雪地”花壇設計中,我們以北國風光的冬季景觀為主景,融合了民俗的元素,比如小孩玩雪的剪影,希望勾起大家的童年回憶,以此向大眾推廣冰雪運動。
東單東北角的“綠色冬奧”主題花壇。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新京報:白日觀景、夜晚賞燈也是花壇的一大亮點。夜晚賞花壇,有哪些看點可以推薦?
藍海浪:冬日的花壇夜景亮燈,帶來温馨祥和的感覺。幾個花壇的夜景各有千秋,比如東單東北角的花壇夜景就很漂亮。冰絲帶場館呈流線型,白天看起來非常飄逸,而夜景的燈光是可以“跑動”起來的,像運動員互相追逐的感覺。
天安門廣場花壇底部五環內的雪花圖案,白天看是紅色的,和周圍的背景相呼應,夜晚雪花圖案燈光亮起是白色的,看起來純潔美麗,這種變色的效果,也將給市民帶來驚喜。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