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鎮故宮中軸線,難道是巧合?
?關注我們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我們在衞星圖上看到,北京景山公園的園林景觀特別酷似一尊閉目盤坐的人像。
俯瞰北京中軸線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園的整體建築羣落,酷似一尊坐着的人像。公園的壽皇殿建築羣為“坐像”的頭部,大殿和宮門組成眼、鼻、口,面帶微笑。
由天安門往北看,沿着中軸線,在紫禁城以北展現出一個神奇的圖像,四周是方正的鏡框,中間酷似一位老者的坐像。
細對照分析,我們發現,“景山坐像”坐北朝南,酷似一尊盤腿打坐的人像。
在園林北部,壽皇殿建築羣是“坐像”的頭部,大殿和宮門組成眼、鼻、口,眼睛眯着,面帶笑容;鬍鬚是松柏;肩、胸、手、腿是南部那座山。“
景山坐像”頭上戴有冠,嘴上有鬍鬚,一手託着一手合攏於腹前,這常是道教之神的貌態。“景山坐像”位於皇宮之北,古人講地法天,北方是玄武之位。
且與紫霄宮大殿所供奉的真武大帝像十分近似。顯然經過道家妙意安排。這幅人像應該是中國道教中地位很高的北方玄武大帝。
景山位於故宮紫禁城的正北方,為紫禁城的玄武方,景山也是紫禁城的鎮山。
明朝時期朱棣皇帝在營造紫禁城時,就以這座北京平原隆起的小土丘作為後面的靠山守護,並且又特意的堆築和加高,還在土丘上建造了許多景觀。
這裏是紫禁城之北是玄武的位置應有垂頭入首,故將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積在青山。
形成一座東西伸展、兩端略向南抱攏的五峯形筆架山,清代乾隆時五峯之上各建樓亭一座。
由於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軸線上,又是皇宮北邊的一道屏障。因此,它又有皇城“鎮山”作用,故稱“萬歲山”。
清順治十二年,改為現名景山。景山與紫禁城南面的金水河相呼應,形成了依山環水的藏風聚氣的效應。
眾所周知,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最終奪取了皇位。
傳説在燕王的整個行動中,真武大帝都曾顯靈相助,最後一戰成功,因此朱棣登基後,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
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大帝廟。
紫禁城內的欽安殿位於御花園正中,南北中軸線上,內供奉玄天上帝,與“景山坐像”遙遙相應,如此説來,“景山坐像”應該是人為設計與建造,並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