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上”的勇氣,“海”的激情
楊建正/攝
方翔/文
“‘海來了,上海吧’,是向着遠方去探險。”這是中國作協副主席、《浦東史詩》作者何建明説過的一句話。在他看來,“上海”二字,從來就是一個“動詞”,一種“精神”。正是憑藉這樣一種不斷追求夢想的狀態和精神,讓浦東這片原本荒涼貧瘠的土地,被開墾培育成為一處碩果累累的人間奇境,凝聚了世人的目光。
今朝潮又闊,風自浦東來。如果説30多年前,浦東的開發開放是“應運而生”的歷史機遇,是中國向世界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那麼今天的浦東被賦予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打造社會主義建設引領區,則是掀開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上海市浦東開發規劃研究設計院在浦東大道141號掛牌,“141”寓意“一是一、二是二”。浦東開發開放本身就肩負着突破舊體制、構建新體制的使命。30多年來,浦東開發開放不僅乘勢而上,更迎難而上,在這片熱土上,先後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個保税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這種“上”的勇氣在今天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近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公佈《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賦予浦東新區五大戰略定位,提出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明確了七方面21條重大任務和舉措。既然是引領,就要把這些任務和舉措實事實做,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為新一輪發展闖關奪寨、探路破局,在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等領域邁上新台階。
“觀於海者難為水”。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對於正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浦東來説,更需要保持這種“海”的激情,百折不撓勇向前。
諾貝爾獎獲得者米爾頓·弗裏德曼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表示,浦東開發是一個不能實現的夢。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説,浦東宣佈開發開放之初,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認為這不過是一句口號。歷史證明了這些美國人都錯了,因為他們不懂這片土地,更沒有體會到“背依黃浦江,面向太平洋”的浦東勇闖新路、勇攀高峯的激情。
30多年前,浦東之所以被稱為“新區”而非“特區”,關鍵在於一個“新”字,浦東在許多領域做出了創新。“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樣的做事激情,讓浦東抓住了一個個機遇,做出了許多“敢為天下先”的創舉。
今天,浦東打造“引領區”,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引領作用,衝鋒在前,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制度創新變革,這也需要有大海一樣的大格局、大氣魄,以“創”的智慧、“幹”的勁頭,更好地將“海”的激情融入到相關工作中。
風勁帆滿,海天遼闊。過去30多年,浦東被譽為世界上“長”得最快、最高的“90後”。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浦東的每一個探索,每一次突破,都留在了改革開放的歷程中。今天,抓住建設“引領區”的歷史機遇,浦東將繼續書寫上海的史詩、中國的史詩、時代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