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下空間變體育公園,體育設施和景區結合……潼南拓展全民健身空間有高招
8月4日上午,夏日炎炎,但潼南市民仍能找到陰涼處進行體育鍛煉——利用大橋下方“被遺忘”的空間,潼南區打造了一批線下健身空間,為市民提供不懼烈日和風雨的運動空間。同時,潼南區還將體育設施的修建和景區相結合,為市民的生活帶來運動元素,貫徹實施《重慶市全民健身條例》。
橋下空間變體育公園
涪江大橋南橋頭下方,接龍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裏人氣很旺,雖然正值夏日的上午,但在大橋下修建的體育場裏鍛鍊,市民們完全不用擔心烈日。
橋下空間一直以來都是管理“被遺忘”的空間,潼南區把橋下空間打造成體育公園,修建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門球等健身場地,白天不懼烈日和風雨,晚間還有燈光球場,供市民隨時鍛鍊。以接龍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為例,就擁有羽毛球場182平方米、排球場152平方米、步行騎行綜合道2600平方米、乒乓球場63平方米、籃球場547平方米、足球場地1600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徑230平方米、廣場舞場地987平方米。
“我們每天都要來鍛鍊和訓練。”潼南區柔力球協會會長王明泉帶着隊員們在接龍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裏訓練,“以前我們打球,只能在小區找一片水泥地自己支起球網打球,現在這裏有個專門的場地和球網,場地是塑膠場地,還遮陽擋雨,我們現在比賽都在這裏打。”
除了接龍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潼南區還打造了金佛大橋南橋頭公園、蓮花大橋橋頭健身場地等一批橋下健身空間。其中,金佛大橋南橋頭橋下配置籃球場650平方米、足球場1500平方米、乒乓球場40平方米、羽毛球場130平方米、門球場848平方米等體育健身設施。
體育設施和景區結合
從金佛大橋下步行而出,便有健身步道通向濕地公園,潼南區將體育設施的修建和景區相結合,為市民的生活帶來運動元素。
濕地公園是市民綜合休閒的選擇之一,潼南在濕地公園內嵌套適量的體育健身設施,讓市民在濕地公園休閒漫步時,就近就便健身創造條件,將體育設施與景區相結合。近年來,潼南區已建成濱江濕地公園、大佛寺濕地公園、濱水公園、航電公園、大佛壩蔬菜園、雙壩蔬菜公園等近11處公園,皆配備了體育設施和場地。
潼南大佛寺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在大佛寺濕地公園內,潼南建設了體育場地面積共計4624平方米,包括五人制足球場2個、籃球場1個、門球場2個、羽毛球場1個,同時配套兒童健身遊樂設施、攀爬繩網、健身步道、成品桌椅、停車場、公廁等休閒遊樂服務設施,讓市民和遊客在旅遊的同時,也能享受健康和鍛鍊。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