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
煤精組合項飾出土於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26號墓。由玉觽、方形玉飾、煤精龜以及煤精珠串聯而成。玉觽兩件,青白玉,淺黃色,作回首龍狀,圓目圓鼻。煤精龜形珠近圓形,腹、背均有脊,均為兩面鑽孔。
圓腹鼎——出土於韓城市梁帶村芮國遺址M19墓,位於於槨室西側。微斂,斜折沿較窄,斜方唇,立耳,半球形腹較淺,圜底,蹄足中段較細,下端肥大,內側有一縱向淺凹槽,槽內殘留泛土。口沿下飾一週S形無目竊曲紋,腹部飾兩週垂鱗紋,在兩種紋樣之間有一道凸弦紋,耳的外側面飾有雙陰線紋。
簠(fǔ)盛食器,禮器。盛行於西周末至春秋初。長方形,有蓋,蓋與器身造型相同而略淺,也有四足,其蓋功能類盨蓋。
龍紋方金環出土於陝西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27號墓。環體扁薄,正面呈連體雙龍形,龍身盤曲成環體。二龍皆有丫形角,“臣”字眼,眼目凸出,長鼻捲曲上揚,長舌向下內曲。環身飾變體有珠重環紋。背面平齊。
提樑卣出土於陝西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27號墓。器身直子口,頸部附一對環形長方耳,兩耳套接一倒U形寬帶狀提樑,橢圓形垂腹。蓋頂鑄十字形扉稜,並有兩側沿獸耳狀扉稜及腹部至圈足部扉稜與之對應。蓋頂中部有一瓜狀鈕,深母口。蓋頂與腹部均飾四組穗狀冠鳳鳥紋,蓋緣與器口外沿及圈足一週均飾四組夔龍紋。
龍紋玉璧出土於陝西韓城梁帶村遺址26號墓。青白玉,受沁嚴重,呈現多種顏色,局部白化。正面飾二條龍紋,“臣”字眼,卷鼻,身飾羽紋,採用西周中期典型的斜坡刀法琢制。背部平素,有切割痕跡。
弄器組合—龍紋鏤空方盒,出土於梁帶村芮國遺址26號大墓,共6件,造型奇巧,工藝精湛,因體量甚小,疑為墓主即中姜生前把玩之“弄器”,它們由龍紋鏤空方盒、套鼎、圈足匜、鍑、貫耳罐、單把罐構成,梁帶村芮國26號大墓是目前國內兩週墓葬出土青銅弄器最多的一座,許多器形也是首次見到。
鏤空方盒,長方形,由器蓋、器身、器足構成,器身長13.8釐米,通高10.6釐米。器蓋和器身因鏽無法開啓,其紋飾為鏤空龍紋和重環紋裝飾。四足為頭部向外的四隻老虎,老虎的四足均夾騎一圓盤,是虎足懸空。從器蓋、身的鏤空分析,此器為薰香用器。
=最温度、最深度,最情懷、最態度的平台
史記韓城 · 黃河特區
黃河,滋養了這方毓秀龍門,影響了韓城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眾多領域,演繹出了壯麗燦爛的黃河文明。
城與人唇齒相依,人詩意的棲居於城。生活在韓城的人們,從小浸潤文史之風,時刻謹記“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之諄諄良言,以大禹、孔子、司馬遷、王傑為榜樣,把“仁義禮智信”等人生大道理世代教育於子女,激勵他們“魚躍龍門”,考取功名,成為一個德才兼備、名垂千秋的君子,榮耀家族,榮耀韓城。
黃河、古城、聖人。水生萬物,亦養人。城與人共相融,人亦與自然共相處。一幅天人合一、命運共同體的人居環境,共生共存。古往今來,我們世代終極的一生,便是在河與城的依賴下綿延生息。
【來源:陝西韓城旅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