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展獲獎書法作品看不懂?10位國展評委為您解讀!
獲獎作品提名理由
﹀
1
評委高慶春
對吳建軍作品提名理由
吳建軍的小篆四條屏在入展的篆書作品中是比較突出的。寫小篆是習篆的基礎,既容易又不容易。基本的結構和用筆容易掌握,但要寫出神彩來很難。作者取法秦小篆,又參以王福廠一路技法,整體氣息高雅清新,謹嚴而不失法度,配以淡淡的仿古絹料,遠觀近品皆賞心悦目,可稱逸品。文字依《説文解字》而講究小篆規矩,這是寫篆的基礎和底線,也顯示了作者嚴謹的學風;字形在整體一致性的前提下,開合、輕重、揖讓、呼應等手段多樣,違而不犯、合而不同;筆法準確、乾淨、到位,搭接處虛實結合,火候拿捏適度;章法處理更見匠心,四條之間、字與字、字組之間空間感恰到好處,配以朱絲攔裝飾,由此生髮出典雅古奧的篆籀氣息和文人趣味,冷豔動人!當然也有小小瑕疵,即落款行書字稍大,筆墨也過重,略顯不協調,如能以行楷筆法落款,把持住整體清新雅緻的格調,則更趨完美。
2
評委傅亞成
對甘敏求作品提名理由
平心而論,此屆林散之獎篆書作品劣於楷書和行草書。特別是到獲獎提名環節更讓人有些無奈,真是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佳作!此作相較其他篆書作品最大的優勢是勝在了書寫性上,很鬆馳不做作,給人一種娓娓道來清新撲面之感。以石鼓為基取法吳昌碩,欹側造勢,沉雄樸厚,謹嚴不失靈動,規矩又見灑脱,整體風格協調而不違和。線條厚重頗有質感,圓潤遒勁,飽滿沉實。內容摘抄林散老的論書詩也與此展相諧,題款也師法吳氏行書,與正文相映成趣。
然,細觀則有不盡人意之處:一是正文與落款已呈完整,而作者畫蛇添足式的在右邊題了箋,線質與結構都不過關,加之底下又密密麻麻的題了幾行歪歪扭扭的小字,使作品大打折扣。這種行為完全是受當下時風的影響,這種胡亂題跋的現象在當下展廳已非常普遍,要知一切的題跋與鈐印,題箋或拼接,都應為主體增色,是正文的延伸。若不能讓作品錦上添花,就不如素面朝天來的從容自然,把握好度方顯智慧。二是墨色略顯單調,古人所謂"墨分五色"尚須用心體會,用筆過實便呆板少趣,若能虛實相生則呈佳妙。三是結構"聳肩"有一點誇張,若減少刻意成分更顯自然。平中寓奇,含蓄內斂才耐人尋味,正如宋人蔡啓有曰"天下事,刻意為之,輒不能盡妙"!作者若深諳此語,日後在臨池與修養提升上下一番苦功,假以時日定能寫出自我而開新境。
3
評委季平
對李光耀作品提名理由
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的評審,流程設計科學嚴謹,周密細緻。評審按書體和比例實行多輪淘汰。獲獎作品採取評議結合,在評委投票和反覆斟酌、醖釀中決定取捨。應該説獲獎作品的產生是評委集體意志的表達和共識的凝聚。尤其是隸書獲獎作品的勝出,可謂風雨兼程,一路坎坷,評委們在為獲獎作品點贊和祝賀的同時,也由衷感嘆作者的幸運。李光耀先生的隸書冊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斬關過將,脱穎而出的。
是冊製作精良,陳年老紙,素鉛打格,用蠅頭小隸選錄明文震亨長物志,洋洋千餘字,首尾貫通一氣,題跋凝鍊,與正文相契,賞讀時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古意盎然,素雅靜穆。賞讀之餘亦可揣測作者創作時那種不激不厲,自然平和的書寫狀態和愜意。作品點畫自然質樸,結字平實古拙,亦隸亦楷,隸楷相融,既有唐人之法,又有清人之意,作品雖然沒有當下大字漢隸那種厚重大氣和視覺衝擊,但細細品讀,卻耐人尋味。作者以獨特的面目、創作形式和審美視角贏得了評委的讚許和認可,愚以為也是作者之所以能摘得第五屆雙年展隸書牛耳的緣由吧。
4
評委王亞洲
對馬端兵作品的提名理由
這次“林散之獎”的評審工作十分嚴謹,工作安排可謂細緻入微,能參與展覽的終評工作很榮幸,油然而生一種對書法藝術的敬畏感和對評審工作的責任感。
此展獲獎作品我推薦了五件作品,其中馬端兵作品最終獲獎。我認為,這件作品首先是沒有花裏胡哨的拼接,在一張白宣上比較完整地表達了作者的藝術情懷和思想;其次,明顯可以看出作者於漢隸用功之勤之深,筆底透露出《禮器》、《張遷》、《郙閣》、《鮮于璜》、《西狹》等碑的影子和氣息,信息量大,説明作者的融合能力較強;再者是作品雖然字數較多,但能不急不厲,娓娓道來,不乏書寫性,藝術感知傳遞沒有生澀感;還有一點,落款行草同樣功力較深,與主體氛圍很協調。
5
評委洪厚甜
對肖鹹松作品的提名理由
此件大字楷書作品是這次投稿作品中比較突出的,一是用筆沉穩有力,不浮不滑,體現出作者在紮實功力上的自信。二是作者視野開闊取法多元,結體自然和諧,整體上平淡沖和,格調高於一般魏楷大字。三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作者自己的藝術風貌,而非簡單因襲古人面目。
6
評委王登科
對莊千恆作品提名理由
這件楷書作品,以小歐築基,寫的平實、莊重。一反歷來學歐者的俗習。歐楷結體緊結侷促、劍拔弩張,此乃其短處,但此件作品將歐風吐納一新,寬博處帶整肅,刻意裏有天然,是一件難得的楷書佳作,這是我提名的理由。
7
評委韓戾軍
對張彬華作品提名理由
在入選的行書作品中,這件大字行草比較突出,作者以王鐸大字行書為主調,通會傅山、何紹基行書的筆情墨韻,何紹基行書的結字時而瓣香其間,通篇整合得較為和諧統一。作者運墨淋漓,筆酣墨暢,頗有氣勢,王鐸行草的漲墨法理解運用得巧妙自然。深望作者珍重自己的才情,進一步挖掘傳統,走出模擬和簡單的融合,找到自己,成就個性,走向更廣大的藝術境界。
8
評委劉月卯
對羅寧作品的提名理由
本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有一個提名獲獎作品環節,羅寧的這本行書冊頁是首先步入我視野的作品,之所以能看好這本冊頁,就是其在眾多行書作品中顯得格外雅靜且不露聲色,從書法品格上講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好作品。
當書法藝術進入展廳,冊頁這種形式因其精緻典雅成為了展廳中的“新貴”。確實,冊頁創作較之其他形制更具空間塑造性和書寫抒情性,所以冊頁之創作也往往成為一個書家心靈表達的書寫方式之一,好的冊頁作品也成為了書家本人乃至一個時期的代表作。羅寧這本冊頁抄錄的內容是《世説新語六則》,有一定的體量,此件作品取法晉唐,有王羲之、顏真卿等人筆意,同時亦受北宋蔡襄之影響,通篇寫的温潤含蓄,端謹沉穩,這和當下某些用筆刻意、搔首弄姿、誇張無度的作品形成了鮮明對比,從中可窺羅寧不激不厲、志氣平和的學書態度,難能可貴!當展開羅寧的這本冊頁細觀時,其用筆點畫凝練、儒雅雋逸;結字疏闊,儀態閒適;章法清朗,字字獨立,偶有相連亦見情采,如平靜之湖面漣漪微蕩,動人心絃。
的確,一件作品成功的標誌一定是書寫者和觀賞者能夠同頻,唯此方能實現作品的多重價值。羅寧年紀尚輕便有此表現值得稱讚,當然此作亦有不足之處,如個別點畫有輕佻之筆,特別是收筆處虛鋒較多,不夠沉實,需再磨礪。
“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學書需要一個恆久的信念做支撐。
期待羅寧!
9
評委王乃勇
對王衞東作品提名點評
此幅作品之筆法,中側順搭,兼顧絞轉,收筆波挑,婉轉處顯質樸,方折處見精神。結體,縱橫互補,以正為主,欹正相生,錯落有致。章法,字行無明顯疏密,平鋪而來,寓布白於簡淡之中,反顯茂密厚重之感。墨法,枯濕交替,書寫自然道來。總而言之,作者整體取意陸機《平復帖》,但又獨出己意,化矛盾於平靜之中,簡淡中品味出遒勁,厚重,渾樸的藝術享受。
評委趙長剛
對周鑫作品的提名理由
此次林散之書法雙年展草書作品整體水平還是一般,小草和章草相對好些,大草和大字草書較弱,但有幾件冊頁寫的還是相當不錯,這件冊頁就是其中之一。作品的整體氣息很好,書寫自然,飄逸灑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有這麼幾個特點。
1.以《十七帖》筆法入,筆法熟練,出鋒靈活有變,收放皆有控制,顯示出作者良好的駕馭能力
2.線條不凝滯,動靜結合,收處不板,放處不散,整體線條質量較好。
3.結字源於古而不囿於古,有自己的表達,巧而不媚,求變又不着乖戾,始終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審美尺度中。
4.章法佈局合理,輕重、疏密搭配自然,不刻意,不做作。
5.通篇以色紙完成,不刻意,只以淺色紙鑲邊,以突出作品本身,質樸但不簡陋
美中不足的是,線條的質感略顯單薄,墨色變化也少了點。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