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的千層套路”上熱搜,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客户端北京8月7日電 題:【古人有癮】“湯顯祖的千層套路”上熱搜,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作者:任思雨
假如湯顯祖來到現在,他一定每天都能收到許多網友的私信:
“湯顯祖你真是個廢柴!”“小湯請你獨立行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湯顯祖:???我幹什麼了我?
最近,視頻“湯顯祖的千層套路”火了。在一款古風遊戲中,外出探險的玩家需要經歷一番“牡丹亭”式的愛情故事——幫湯顯祖追麗娘。
但是,大戲劇家湯顯祖在遊戲裏卻遭到了玩家們的“百般嫌棄”,因為這位柔弱無力的才子幹啥啥不行,使喚人第一名:“話讓我搭、花讓我摘、顏料讓我送、禮物讓我買、連壞人都讓我趕……你追女朋友為啥都是我幹活?”
遊戲的設定本是虛構,那玩笑之外,歷史中的湯顯祖本人真的“懦弱”嗎?驚豔世人的《牡丹亭》又是怎麼寫出來的?
他不僅不弱,還經常“硬剛”
公元1550年,湯顯祖在江西撫州出生,古代,大多數文人都要“學而優則仕”,小湯也不負家族期待,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樂府歌行五七言詩,12歲能作詩,21歲考中舉人,26歲就出版詩集《紅泉逸草》。
不過在考試這條路上,年輕的湯顯祖栽過不少跟頭。
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是,當朝宰相張居正為了兒子們的科舉考試,曾幾次託人去拉攏湯顯祖,想拉他當個陪襯,但湯顯祖珍惜自己的氣節操守,表示拒絕,不願與之同流。
直到張居正去世後的次年,第五次參加考試的湯顯祖才得以登進士榜,這時他已經34歲了。
之後,湯顯祖做過一些官職,但秉性不改,拒絕隨波逐流,面對不公還是喜歡“硬剛”。
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彗星出現在西北天際,皇帝認為不詳,指責言官失職,要求大家修德反省。湯顯祖於是上奏《論輔臣科臣疏》,他目睹當時的旱災、饑荒與官僚腐敗,文章直指當朝宰相的專權之弊,結果震動朝廷,他也因此被貶到遠在雷州半島的徐聞。
再後來,湯顯祖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上任第三天,他就去考察當地的教育設施,後來又捐出了自己的所有俸祿,修建射堂和書院,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去到學校探看,親自為孩子們批改文章,他在任的幾年,讓遂昌風貌大為改觀。
儘管取得了不錯的政績,但湯顯祖仍沒獲得什麼個人的升遷,看透一切的他有了辭官退隱的念頭。萬曆二十六年,湯顯祖告長假還鄉,棄官了。
至情至性的《牡丹亭》
湯顯祖棄官的理由,有不滿礦税之説,也有受排擠之説,總之,官場沒有將他的理想發揮到極致,但在官場之餘的寫作,卻讓湯顯祖的才能舒展開來。
青年時期起,湯顯祖便開始執筆創作,萬曆五年至七年間,湯顯祖在家鄉試作《紫簫記》,之後修改寫成《紫釵記》。
據學者考證,湯顯祖棄官回家的第一年,完成了《牡丹亭還魂記》,之後,《南柯記》與《邯鄲記》也相繼定稿,他的代表作“臨川四夢”就此完成。
“四夢”中最耳熟能詳的,是至今仍在上演的《牡丹亭》。“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户誦,幾令《西廂》減價。”
《牡丹亭》的很多故事情節取自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但湯顯祖以“至情”為主要思想進行了改編,把原本的風流韻事,改成了杜麗娘因情而死、又因情復生的感人故事。
在古代封建社會,女性需要面對許多以禮為名的規範約束,杜麗娘知書達理,但對外界知之甚少,甚至連自家花園都不知道。在《牡丹亭》的故事裏,“夢”是關鍵,遊園驚夢改變了杜麗娘的一生;“情”是靈魂,杜麗娘對於感情的追求更多是生髮於自覺、是人性意識的覺醒。
這裏的“情”,不僅僅是愛情,更有些反抗封建禮教束縛的“真情”意味。
《牡丹亭》的火爆,與它的女性讀者們
幾百年來,《牡丹亭》在戲劇舞台不斷創新,還通過書籍、劇本、點評本接續流傳。它風靡江南的背後,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在女性羣體中的傳播。
這當中有幾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例如,江蘇婁江的俞二孃自出生就體弱多病,但她是個聰明伶俐的才女,有一天,她在病牀上看到《牡丹亭》十分喜歡,不但細細捧讀,而且用蠅頭小楷密圈旁註,後來,俞姑娘痛心於麗孃的遭遇,在17歲時惋憤而終。
後來,湯顯祖知道了俞二孃和《牡丹亭》的故事後極為感動,他無不惋惜地寫下《哭婁江女子二首有序》以悼念。
在杭州,還有位長相和演技絕佳的藝人商小玲,尤其擅長演《牡丹亭》,但因為太過投入,總是會將自己的遭遇同杜麗娘聯繫在一起。她曾有意中人卻終而不得,於是,每每到《尋夢》《鬧殤》幾齣悲傷的戲時,都演得纏綿悽婉、雙眼含淚,長此以往,鬱郁成疾。
一日,商小玲又演到《尋夢》,待唱到“待打併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時,突然悲痛不已,倒在台上氣絕而亡。
過去的名著流傳中,往往少見女性讀者的身影,但湯顯祖筆下的《牡丹亭》曲折動人,杜麗娘大膽勇敢,給當時深受壓制的女性帶來了不小的心靈衝擊,很多人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甚至有鐵桿粉絲想要嫁給湯顯祖。
到了清代,還有一部由三位女性點評的《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很有特色。
這部書由清代學者吳人的未婚妻與後兩任妻子共同創作,其中,未婚妻陳同曾得《牡丹亭》劇手抄本,視為至寶,寫下了大量留言批註,可惜未完婚便因病早夭;後來,吳人續娶的妻子談則偶然發現了這個點評本,也仿照陳同的思路補充點評,但她沒過幾年也去世了。
又過了十幾年,吳人的第三位夫人錢宜看到了兩人留下的評註,她很希望保留這本共同創作的手稿,便説服丈夫幫她們出版,甚至不惜典賣金釵作為出版資金。三位女性從未見面,但都是真心地喜歡《牡丹亭》,這段點評本的故事也傳作佳話。
“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現在的讀者,可能不會再為這樣的故事“痴狂”,但由湯顯祖創造的藝術之夢,與故事裏的真情真意,還在持續散發着影響力……所以現在,你還會“嫌棄”他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