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一座真正人頭骨築成的塔,記載着塞爾維亞民族的血淚
世界上用人骨築成或作為裝飾的建築不少,敬畏之餘帶着幾分毛骨悚然。而在塞爾維亞南部小城尼什(Nis)有一座“頭骨塔”,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用真正人頭骨作成的塔,滿滿記載的都是這個民族的血淚。
尼什,塞爾維亞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最大的城市,因其位於巴爾幹半島中心地段,自古就是連接東西方世界的重要通道,也是巴爾幹半島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作為塞爾維亞的工業城市,小城沒有什麼特別驚豔的景點,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出生地可能是它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名片”。然而正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戰爭的硝煙從未從這塊土地上散去。二戰時,塞爾維亞南部就是整個歐洲最有骨氣的地區,也是對抗德軍最激烈,犧牲人數最多的地區。
幾乎每一個在塞爾維亞南部出生的孩子,懂事後家長都會帶他們去尼什,瞻仰這裏的標誌性建築——頭骨塔。並對孩子説:記住,這是我們祖先的頭骨,他們為了自由和後人有幸福的生活犧牲了自己。土耳其人曾經用500年的時間試圖征服我們的民族都沒能成功。這裏曾經發生過一次慘烈的戰爭……
13世紀奧斯曼帝國崛起,迅速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巴爾幹地區都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19世紀初,塞爾維亞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暴政,舉行了多次大規模武裝起義,第一次起義(1804-1813)塞爾維亞軍隊兵分四路分別在今天的波黑和尼什與奧斯曼軍隊開戰,其中在尼什的一部是最大的一支起義軍。戰爭的轉折點發生在1809年,1.6萬名塞軍在主帥斯蒂凡·辛傑利奇(Stevan Sin?eli?)的率領下,與4萬奧斯曼軍人在尼什附近的塞加爾(Cegar)展開了殊死決戰。由於力量懸殊,起義軍陣亡4千人,而奧斯曼一方也有一萬人戰死。辛傑利奇將軍引爆彈藥庫欲與敵人同歸於盡,他本人也身負重傷而死。這一舉動更惹惱了奧斯曼軍隊的首領胡爾師德·帕夏(Hurshid Pasha),他下令將所有陣亡的塞爾維亞人頭顱砍下,屍體掏空塞上棉花送回奧斯曼帝國向蘇丹邀功請賞,還用部分砍下的頭顱嵌進由沙石和生石灰築成的一座高約3米的塔的外表面,將辛傑利奇的頭骨放在了最高處,為的是告訴塞爾維亞人——這就是不聽話的下場!
奧斯曼帝國為了讓塞人俯首帖耳、永遠屈服,幾乎要窮盡一切手段來昭示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沒想到血淋淋的頭骨塔不僅沒有嚇倒英勇的塞爾維亞人,反而激起了他們更激烈的反抗,最終推翻了土耳其人的統治。
這座“紀念碑”最初被歐洲人知曉是在1833年,法國詩人阿爾方斯·德·拉瑪廷(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路過尼什時,遠遠地看到了矗立在原野中的頭骨塔。他在著作《遠東遊記》中這樣描繪:“狂風吹過,風穿過骷髏上的孔洞,如同陣亡的戰士發出悲哀和痛苦的呼嘯聲……”。
頭骨塔所在地距離尼什市中心約3公里,我從市中心開車過來,門口就能免費停車。不大的院門口空空蕩蕩,就坐着一個看門人。我問他哪裏買票,他指了指我後面的一座小房子,説:你進去出來再買也沒事。
總覺得不買票怪怪的,還是折回去買了票才踏實。頭骨塔的所在地今天已經被開闢成了一處博物館,環境優雅,芳草萋萋,綠樹環繞,就像今天的尼什小城一樣,看不出一點“恐怖”的氣氛。院裏的唯一建築就是一幢淡黃色的東正教小教堂,仔細看門上還有骷髏的雕塑。似乎在提醒着來者:這裏就是頭骨塔。
塔外門口有一座雕像,就是起義軍首領辛傑利奇。
頭骨塔造成時並沒有遮蓋,最早是高約35米,寬約14米的一個立方體,每行14個小坑,每個坑裏放一顆頭骨,四面共有952顆。隨着風雨侵蝕,一些陣亡將士的家屬偷偷把能辨認出的親人頭骨從塔上取下,即便辨不清也取走一個頭骨安葬。塔上的頭骨越來越少。1878年塞爾維亞從奧斯曼帝國殖民下解放時,塔上還有58顆頭骨。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土耳其人曾想把頭骨塔遷回國內,塞爾維亞人堅決反對,因為這是他們民族的血淚,用於提示後輩人不要忘記先人為爭取自由和和平付出的努力。
1892年,來自貝爾格萊德的建築師Dimitrie T. Leko設計建造了今天看到的這座禮拜堂,為民族英雄們遮風擋雨,也讓逝去的靈魂安息。和其他禮拜堂相比,它的面積着實很小,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頭骨塔給人帶來的震撼着實不能用空間大小衡量。
走進禮拜堂不算高大的門口,一面觸目驚心的“骷髏牆”撲面而來。牆上能看到的大多隻剩下了一個個土坑,少數土坑裏鑲嵌着人的頭骨。
歲月的侵蝕下,頭骨表面大多有缺損,仔細看上去,能夠清晰地看出頭骨的主人在去世時痛苦的表情。為了保護頭骨塔,四面用防彈玻璃圍了起來,拍照時會稍微有一些影響。
頭骨塔另一側有一個單獨的頭骨放置在一個玻璃箱裏,後面有文字介紹和肖像。從塞爾維亞語上辨認,他應該就是辛傑利奇將軍。
頭骨塔不僅是尼什的旅遊紀念地,今天更是塞爾維亞人祭奠祖先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這裏經常有一些人們擺放的祭奠物品,還有像開頭時候帶着孩子前來瞻仰的後人。在他們眼中,這些頭骨的主人是真正的民族驕傲。
在尼什我曾經遇到過一名當地人,和他聊起頭骨塔的時候,他説:我從小就為自己是一名塞爾維亞人而驕傲,如果沒有祖先的抗爭,這個民族也許早就不存在了。我們的人口雖然不多,但更讓我知道必須勇敢,我的骨子裏就有一種越挫越勇的精神!
最後,也想用法國作家拉瑪廷的遊記結束語作為結尾:“我的眼睛和心靈記住了那些勇猛的戰士,他們的頭顱為祖國的獨立鑄成了這座豐碑”。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