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舟:這條7.8公里的“線”上,有中國人的“天下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從時間上看,創始於元代,形成、完善於明清至近現代,歷經750餘年;從空間上看,北起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天安門廣場、正陽門,至永定門,貫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長約7.8公里。故宮、天安門、景山、太廟、社稷壇、天壇……北京最重要的建築,幾乎全在這條北京中軸線上。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呂舟,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説,中軸線的故事,不是中軸線自己的故事,是中國文明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心目中的“天下志”。面對一個無序的外部世界,中國人心中的秩序很清晰,並依此建造了一座理想中的城市。

呂舟:這條7.8公里的“線”上,有中國人的“天下志”
12月1日,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教授在講述北京中軸線上正陽門的故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工作進展如何?

呂舟: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從2017年進入快速推進的時期,2018年舉辦過一次國際研討會,請了世界遺產領域非常資深的專家來討論,一致認為北京中軸線具有申報世界遺產的可能性。今年9月30日,我們遞交了申遺文本,現在已經通過了格式審查,這也是申遺過程中必須要經過的一個程序,算是第一階段的“捷報”,往前走了一步。

但是接着又有挑戰,比如,明年2月1日,申遺文本將適用新的格式,今年的格式是不是符合明年的要求?比如,申遺文本被要求限定篇幅,現在各國的申遺文本都越做越長,特別是所謂的“大型”遺產,北京中軸線就算比較大型,其他還有涉及多國一起申報的,就更復雜。

所以,目前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中青報·中青網:申遺遇到了什麼困難?

呂舟:困難當然是有的,一個是從價值的角度,北京中軸線的故事講好了嗎?也許北京人,或者説中國人,多少知道中軸線,但是我們將來要面對的是完全不瞭解中軸線、甚至不瞭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這也是我們在文本研究過程中最關心的事,用簡單的方式、小學生也能理解的方式,把中軸線的故事講清楚。

另一個困難是北京中軸線伴隨城市歷經多年的快速發展,有些文物被不恰當地使用。比如,先農壇,育才學校使用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土地,要把學校搬出去,怎麼搬,搬到哪;還有中軸線周邊的區域,居住環境比較差,怎麼讓老百姓住得更好。中軸線很長,牽扯到的單位特別多、問題特別複雜,需要協調。

中青報·中青網:講好中軸線故事,首先要讓大家瞭解中軸線,現在大眾對中軸線有什麼誤解?

呂舟:“中軸線”的名字一出來,就有誤解。我和一個朋友聊天,問他,聽到“北京中軸線”,首先想到什麼?他説想起“中軸路”,“線就是路嘛”。他不會想到中軸線上的建築羣,而我們恰恰是把這些“攢”在一起成為整體。

還有人奇怪,申遺申的應該是古代的東西,怎麼天安門廣場也在北京中軸線的概念裏?事實上,世界遺產不僅是古代的東西,比如上世紀70年代建的悉尼歌劇院,以及不少上世紀的建築,也是世界遺產。

天安門廣場不是作為單獨的世界遺產,而是作為其中的一個遺產點,來反映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精神和思想在延續。中軸線是一個在當代依然生活着的活態遺產,至今還在向北、向南延伸。如果申遺成功,天安門廣場及相關歷史建築羣等幾個遺產點,會成為中國迄今“最年輕”的世界遺產。

中青報·中青網:北京中軸線申遺,能給遺產點周圍的居民帶來什麼好處?

呂舟:拆除了違章建築,整治了環境,居民的生活條件肯定改善了。整條中軸線會變成一個7.8公里長的歷史文化公園,原先一個個點,天壇、永定門、前門……現在將變成一個整體,這對於我們認識北京、認識中國傳統文化,都是有好處的。

我們現在還在做一件事,“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建設”。1990年,北京公佈了第一批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至今公佈了三批43片,其中33片分佈在城區。但片還是片,是碎片化的,我們現在要把它們打通聯繫起來,講一個比較完整的中國文明故事,中軸線就是這樣一個嘗試。

中青報·中青網:中軸線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倫理、美學的產物。在地理上,中軸線還在延伸,在價值上,當代人還會認同嗎?

呂舟:也許普通人有些淡忘這件事,但在北京歷來的城市總體規劃中,中軸線都是被強調的。比如,人民大會堂在天安門廣場的西邊,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者合為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身——記者注)在東邊,對應的是不是“左祖右社”,當然我沒有查到確切的文件證明,但從客觀結果來看是這樣的。大興機場也在中軸線往南的延長線上。很多事是潛移默化的,但從中能看到文化的延續。

中青報·中青網:可不可以説,北京最重要的建築都在中軸線上?

呂舟:對,就是這樣。

中青網·中青網:北京中軸線的故事對普通人來説的吸引力是什麼?

呂舟:除了柴米油鹽的生活環境,中軸線還是一個可以讓你有自豪感——開玩笑説——可以“吹牛”的地方,北京為什麼不錯,我們有中軸線啊,你們那沒有吧。甚至可以説除了中國,東亞地區沒有,歐洲也沒有。巴黎有軸線,但時間更晚,功能也不同。

北京中軸線,有着中國人對秩序的追求,對天人關係的理解。我們今天追求中國特色、中國氣概,中軸線就是一個典型。北京中軸線的故事,事關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但從整體上看,是一個宏大敍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79 字。

轉載請註明: 呂舟:這條7.8公里的“線”上,有中國人的“天下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