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陸川清湖至浦北石埇二級公路即將全線通車,南寧—廣東湛江高速公路(廣西段)開工建設,兩條公路都經過博白縣那卜鎮,讓這個地處玉林市唯一一座大型水庫——博白老虎頭水庫旁邊的山區小鎮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熱潮中,那卜鎮黨委、政府與時俱進,想方設法引導村民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當地村民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方式,期望通過民俗歷史文化和綠色生態產業的發展,將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見龍窩四周羣山環抱,湖面寬闊,島嶼眾多,環境幽雅。

  一段佳話 傳了400多年

  6月28日,記者驅車來到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在老虎頭水庫旁,發現一處水面開闊、地形奇駿的地方:只見羣山環抱水庫,水面常有白鷺捕魚,夕陽下,水面波光粼粼,景色俊美。村民告訴記者,這個地方叫“見龍窩”。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村民向記者介紹“見龍窩”。

  在採訪的過程中,已沒有人能説清“見龍窩”這個名字的來由。一個故事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今年3月,廣西博白高氏理事會向見龍窩李氏送來一塊石碑,上面記錄着高李兩家互換住地的事情。早在400多年前,高李兩家先祖商議後,決定互換住地,高家自那卜搬遷至博白鎮田湖村,李家自博白田湖搬遷至那卜見龍窩,結為異姓兄弟,永葆深情厚誼。

  見龍窩原居民李駿剛老師長期收集見龍窩李氏的歷史資料。他告訴記者,居住在見龍窩的李氏一族於明末清初由福建省汀州府珠璣街瓦子巷遷至廣西博白縣城南門外田湖村居住。後來,李姓先祖看到田湖村靠近縣城,擔心子孫習染繁華,不務正業,於是與高姓人家商議互換屋場,從田湖村遷至見龍窩開基立業。

  搬遷到見龍窩後的李家人遵從祖訓,貴祖墳、重祭祀,建有大小祠堂13座,有念一公祠(總祠)、文端公祠、正德公祠、廉正公祠、積厚公祠等,孝文化氛圍濃厚,有一套比較規範的《鄉俗禮宜帖式》;成立蒸嘗會事,用於祭祀祖先,支持有潛質子弟外出求學以及購置祀田,擴大蒸嘗規模。

  那時候,見龍窩山多林密、匪患嚴重。為求安穩,李家人建起防禦系統,如今我們在水庫邊上行走,依然能不時看見稍稍露出水面的古城牆遺址。李家人善於與周邊村落結盟聯防,相聯成立青年自衞隊。據傳,當地聞名的賊頭龍卅八、温德益,路過見龍窩都望而卻步,亦不敢入村搶劫。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在老虎頭水庫枯水期,會不時看見露出水面的殘垣斷壁。

  200多年前,見龍窩就建設有瓷廠,手工業發達。此外,見龍窩還是當年的交通要道,是通往雷州半島、白沙、公館、清平、廉州等地的必經之路。那些挑鹽、火水、日雜百貨的商人,到了這裏都要在見龍窩歇歇腳。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見龍窩古時候燒窯舊址。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200多年前,見龍窩就建設有瓷廠,手工業發達。如今,依舊能在舊址發現當年的瓷器碎片。

  後來,搬出見龍窩居住的李家人,對原家園還留有深刻的印象。70多歲的村民李發康説,修建水庫前,見龍窩古樹參天,後龍山滿山嶺南山竹子(龍網)。在他小時候,村裏的孩子經常在古樹下嬉戲,搭鳥窩、掛燈籠、盪鞦韆。夏天,一家人會把餐桌搬到樹下,一邊吃飯,一邊聊天……

  如今,老虎頭水庫枯水期時,會不時看見露出水面的殘垣斷壁與一條長長的陶瓷窯址,有的甚至是有着數百年曆史的古城牆,讓人依稀看到當年的繁華。60多年過去了, “見龍窩”如同一個抹不去的歷史符號,一直深深地印在當地人的心中。

  一種傳承 如今再發新芽

  當天下午,我們徜徉在見龍窩,此時,暖色的黃昏映襯在湖水山林之間,構成一幅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的巨幅畫卷。

  由當地數萬村民自願捐資400多萬元在原址上覆建的祠堂依山傍水而建,粉牆黛瓦、飛檐翹角,藏身在山水之間,掩映在綠色叢中。李氏族人告訴記者,他們以地名“見龍窩”來命名這個祠堂,並邀請國內有名的湖北黃石專業古建工程隊伍負責設計施工。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見龍窩”祠堂牆壁以龍鳳文化為主題,藴涵着淳樸的傳統內容。

  來自湖北黃石市的彩繪師傅劉小明告訴記者,祠堂牆畫以龍鳳文化為主題,既藴涵着淳樸的傳統內容,也彰顯着深厚的人文根基。“見龍窩”祠堂通過龍鳳文化來寄託一種美好的願望,這些人造景觀因地制宜、現場塑型,與周邊環境溶為一體,烘托出獨特藝術的氛圍。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來自湖北黃石市的彩繪師傅劉小明正在為牆壁彩繪。

  見龍窩李氏族人告訴記者,祠堂除了用於紀念本姓氏先祖,也是開展民俗歷史文化節慶活動的場地。今後,“見龍窩”會根據龍鳳文化的主題,策劃舉辦一些如農曆二月二“龍抬頭”、五月五“賽龍舟”之類的民俗文化節慶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目前,祠堂建設已近收尾階段,每天都吸引着當地人、遠道而來的遊客前來參觀欣賞,觀者無不稱讚這個祠堂與眾不同,有鮮明的歷史文化內涵。

  李駿剛認為,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在當前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將祠堂變身為農村文化室、老人之家、農家書屋等,祠堂以其獨特的存在演繹着現代文明。

  一個夙願 期待家鄉更美

  放眼水庫風光,只見水庫四周羣山環抱,湖面寬闊,島嶼眾多,環境幽雅。老虎頭水庫島嶼數量有幾百個,形態各異,分佈有疏有密,羣集處眾島似連非連。湖面被分隔得寬窄不同,曲折多變,形成湖上迷宮的特色景觀。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感受到,這裏的村民對產業發展的意願非常強烈。老虎頭水庫建成之後,當年的不少村莊、稻田、山嶺變成了平湖。那些為建設水庫做出巨大犧牲的村民,在搬遷後,有的選擇到外地安居樂業,有的守望在這裏,以捕魚、砍柴和耕種尚未被淹沒的稻田為生。

  如今,水庫建成已有60多年,無論是守望在家鄉的村民,還是遷移到外地的村民,依舊念念不忘家鄉,期待家鄉變得更美好。

  “石茅村是水庫庫區,曾經也是貧困村。近年來,黨委政府和村幹部引導村民發展綠色產業,規模種植如菠蘿蜜、油茶等經濟作物,希望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把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麗。”見龍窩理事會負責人李發勝告訴記者。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老虎頭水庫建成後,見龍窩李氏後人有的仍守望在村裏,以養魚、捕魚為生。

  記者瞭解到,村民們熱切希望通過“見龍窩”祠堂的建設,注入文化精神力量,同時藉助水庫庫區的優勢,大力發展原生態綠色產業,通過林下經濟、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等規範化生產基地建設,充分發掘利用當地的自然景觀、森林環境、休閒養生等資源,讓見龍窩在鄉村振興中迸發出強大的魅力,成為鄉村現代農業旅遊觀光區。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海報製作 黃嘉琳 )

  採寫:詹麗萍 張鈺斌

  責編:潘燕

  主編:宋建州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玉林日報社全媒體矩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55 字。

轉載請註明: 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解密"見龍窩"的美麗密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