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三問”:南開一代代年青人的世紀回答
中新網天津9月11日電 題:“愛國三問”:中國一代代年青人的世紀回答
記者 張道正
“你是中國人嗎?”“是!”“你愛中國嗎?”“愛!”“你願意中國好嗎?”“願意!願祖國繁榮富強!”問答振聾發聵。這是南開大學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一幕,校長曹雪濤帶領全體新生一起重温“愛國三問”。這樣的場景,已是慣例。
86年前,1935年的南開大學始業式上,張伯苓校長面對全體南開師生髮出了著名的“愛國三問”。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此後一代代南開人時時重温這質樸厚重的“三問”,用“世紀之答”發出新時代最強音。
建校之初,被南開人尊為“校父”的嚴修先生就曾勉勵南開學子:“勿志為達官貴人,而志為愛國志士。”“七七事變”後,南開大學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後遭日寇炸燬的第一所中國高等學府。廢墟前,張伯苓對學生説:“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
“正是在同你們一般的年華,老校長張伯苓在目睹‘國幟三易’的民族屈辱後,立志‘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正是在同你們一般的年華,傑出校友周恩來因領導天津學生愛國請願被捕,在獄中仍‘介紹馬克思學説’‘研究社會問題方法’;正是在同你們一般的年華,834名西南聯大學子毅然投身抗日疆場,攜筆從戎,為民族存亡共赴國難、忘乎生死。”南開大學現任校長曹雪濤這樣對2021級新生話當年。
90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正名是新中國第一批“海歸”,南開大學第001號研究生畢業證書獲得者,中國農藥科學領域泰斗,躬身七尺講台至今已逾60多載。
“我與南開結緣是在1953年,彼時22歲的我剛在美國獲得化學學士學位,由於當時國際局勢劇變,我國理工科留學生回國開始受阻。經過反覆考慮,我還是下決心中斷留學生涯,爭取回國。”李正名回首往事,當年放棄優渥條件,踏上波折歸途,僅因對祖國的愛。
當年國內科研條件艱苦,“一窮二白三沒有”。李正名和團隊下田間、蹲地頭,始終將農藥研究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成果填補了多項中國國內技術空白。
曹雪濤説,南開學校的創辦,本就承載着一羣不服輸的中國人自立自強的初心與夢想,淑世為公、興學強國,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周恩來在確立共產主義信仰時曾説:“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面對時局之艱險、鬥爭之殘酷,他始終信念彌堅,畢生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身在講台七十載,手執詩詞一生情,葉嘉瑩先生雖歷經家國苦難,仍忘情小我,以一闋詩詞闡揚傳統文化;跨越地球三極雪,解讀黃土萬卷書,劉東生院士將“黃土”作為志業,記錄工作筆記300餘本,以一生執念深耕地質科學。
曹雪濤指出,南開人的信仰就是“把小我融入大我”,不計為事之小,講求成事之大;不計一時之小,欲求時代之大;不計譭譽之小,乃求志業之大。
新時代的南開人同樣不乏各行各業的領軍者和推動者,以物美集團張文中、字節跳動張一鳴、“天河一號”孟祥飛等為代表的南開畢業生,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卓越貢獻。
“百年風骨,先輩業已鑄就;青春正好,願君不負光陰。”曹雪濤帶領南開大學幾千名2021級新生重温著名的“愛國三問”,勉勵他們牢記這鏗鏘有力的回答,將小我融入大我,做心懷國之大者、勇擔時代大任的“志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