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劉明遠書法作品鑑賞
我的書法歷程
1963年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1966年正在積極備考研究生時,突然文化大革命,就像一股強勁的浪潮撲面而來,並迅速席捲全國。從此我的研究生夢也就徹底結束了。由於我的家庭出身不好,屬於黑五類子女。在當時轟轟烈烈的文革中無權參加各派團體,但又不能當道遙派,害怕文革烈火燒到自己的頭上,只好給造反派搞宣傳,印刷材料等工作。當時大字報鋪天蓋地到處都是,非常美慕毛筆字寫得好的人。特別是看到報紙上隸書字體的標題更加喜愛,剪下來就把它當成字帖練習。就在這樣特殊歷史背景下,開始了我的書法學習,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發不可收。後來在工作之餘對書法藝術進行了系統的學習與研究,數十年臨池不輟,苦心耕耘、從未鬆懈。
文革結束後,改革春風吹遍祖國大地,這時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書法作品大量湧現,拓寬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使我受益無窮。在我的書法學習過程中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最初是從隸書開始學習。覺得隸書字體很美,結構嚴謹、筆鋒漂亮經過學習後覺得它缺乏力度,就把我個人因素揉進隸書之中,使我的隸書作品清秀俊美,法度嚴謹、柔中見剛,形成了我個人的隸書風格。第二,隸書基本掌握之後,對古文字進行了系統的學習與研究,發現甲骨文、金文特別有魅力,對我產生了特殊的吸引力。我所創作的篆書作品古樸蒼勁、造型生動、時出新意。第三.在古文字的啓發下,對象形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七十年代開始先後創作幾十幅象形字書法作品,亦書亦畫、立意新穎、構思獨特、形神兼備、清逸多姿,實現字意與字形完美結合,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給人以新的藝術情趣與感染力。第四.隸書作品章法橫平豎直,具有整齊化一之美,但不失有些呆板之感。後來我就大膽將隸篆兩種字體融到一起,用草書的章法創作長篇書作風貌別具、法度嚴謹、自然流暢、雄渾古雅、極富金石味,作品問世之後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深受廣大羣眾高度評價與喜愛。第五.在八十年代進入行草書作攻堅階段,其作品集隸篆碑與行草於一體,熔名家大師之精髓為一爐,筆勢蒼勁古樸、生動流暢、章法佈局新穎,而形成獨家風格。
任何事物都應隨時代發展而發展,隨社會進步而前進,沒有發展、沒有進步,就沒有生命力,這是任何事物能否存在的一個永恆的法則。書法作品創作也是如此,在繼承傳統書法精髓的基礎上應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否則就沒有生命力。一幅成功的書作,首先必須具有它的藝術性和觀賞性,這是書法藝術應具備的基本標準,這是它感染人的重要所在,除此之外還應突出它的教育性,這是書法作品的社會功能之所在。如果一幅書作對青年人未來的發展、人生、命運、事業、前途,有一點激勵、啓迪、鞭策和催人奮進的作用,那才是一副成功的書法作品。這是我堅持書法創作重要的理念與追求的目標。在這方面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並有所收穫。所有書作是我幾十年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所創造的心畫,它非常貼近百姓的生活,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滿足他們的精神要求。因而深受廣大青年人和家長的喜愛與高度評價。
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在我書法學習過程中沒有機會去拜師,也未系統臨過某一家的書帖。只是在廣泛學習與吸收名家精華,博採眾長的基礎上,憑藉對中國書法的深刻理解,審美意識、美學要求、藝術鑑賞、目標追求等綜合因素,以超前的思想與全新的理念,才創造出獨特風格的書法作品。力求賦予我國傳統書法這門古老藝術以新的生命力,從而擴展了書法藝術空間,給人以新的藝術感染力和美的享受。以神、雅、韻、美、健等特殊的藝術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我的書法作品既不同於傳統書法,也不追求當今書壇流行的書風,而是另闢蹊徑創造與眾不同、自成一體、獨家風格的書作,深受國內廣大朋友的喜愛、讚譽與收藏。
作 品 鑑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