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式健康生活:另一種城市文化解讀
看過扒龍舟,才算是一個完美的“我哋廣式端午”
廣州灰塑
八寶冬瓜盅
6月11日啓動儀式現場的懸壺濟世專場直播——採芝林傳統中藥文化直播
人民公園的踢毽者
大家一起學洪拳
放眼全國,論“養生技能”,從無人不曉的廣式涼茶、老火靚湯説起,廣州人都稱得上有名。
藥食同源的飲食習慣、冬病夏治的天灸、強身健體的南拳、愉悦身心的粵劇粵曲……自古以來,在廣州,健康養生的理念即深入人心。
“我哋廣式”打造廣州非遺故事
剛剛來臨的2020年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在全民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明確提出“廣式健康生活”理念,這亦是此前廣州市着力打造的“廣式生活智慧”的一項延展內容。
在6月11日舉行的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暨“廣州非遺購物節”啓動儀式上,豐富多彩的廣式健康生活方式走近市民身邊,讓人眼前一亮——
為廣東南拳五大名拳之首的洪拳表演,用英武的民間傳統武術,展示了廣州人的好體魄;嶺南火針和飛針健體治療、正骨藥棒按摩舒緩頸椎病等傳統醫藥夏日養生體驗,展示了廣州人身體康健的源頭;自漢代開始傳承的嶺南古琴藝術如高山流水,聞之精神愉悦;在嶺南特殊地理條件下誕生的嶺南花樣傳統美食,活色生香地展示了廣州人“識飲識食”的健康飲食文化與享受生活的樂天本性……
對於想要更直觀地感受老廣一天健康生活的市民來説,近期可到廣州圖書館負一層小展廳參觀“我哋廣式——通草畫廣州一日展”,或登錄東家APP“我哋廣式”線上廣州非遺館,通過線下或線上瀏覽,看老廣清晨上白雲山晨練,上午到茶樓嘆早茶,日間逛商鋪、選手信、觀扒龍舟、健康養生,晚上回家做幾款廣州名小吃,飯後習古琴、看戲聽曲……在“我哋廣式”從早到晚的衣、食、住、用、玩中,品讀平凡而生動的“廣式健康生活”。
廣式健康生活與你相伴、無處不在
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和諧共生,素來是一座城市文化氣韻及傳統傳承的體現。以實現健康美好生活為宗旨,廣州人對本土非遺文化的傳承就藴於平常生活中。觀察廣州人的一天,“廣式健康生活”其實無處不在——
在傳統中醫藥領域,針對嶺南自然環境特點和廣州人體質,廣州誕生了各種特色藥品、道地藥材、特色療法和診法,如陳李濟傳統中藥文化、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採芝林傳統中藥文化、嶺南傳統天灸療法、嶺南羅氏婦科診法等,全方位守護着廣州人的身體健康。
在傳統體育領域,“南拳北腿”是對中國武術的形象概括,洪拳、詠春拳、蔡李佛拳等流傳於廣州的南拳,基於南方人精悍的身體條件,講究近身短打、以快制勝、步法穩固、手法豐富,融養身、健身、修身、醫身於一體。近年,參加傳統武術訓練班成為廣東年輕人中的潮流。
在傳統飲食領域,“食在廣州”極富嶺南特色的健康飲食智慧,“不時不食”的粵菜、醫食同源的老火靚湯、針對嶺南濕熱氣候的涼茶以及寓意吉祥的各類餅食,不僅帶來舌尖上的美好體驗,更展示了人與身體、人與自然及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相處之道。
在傳統工藝美術領域,金碧輝煌的廣彩、構圖飽滿的廣繡、富麗豪華的廣式傢俱、玲瓏剔透的廣州玉雕……廣府家居巧妙適應了嶺南亞熱帶炎熱潮濕的氣候,營造出舒適而充滿生趣的生活空間;又因近海而開放、兼容,以中西合璧的風格盡顯“洋氣”,反映出廣式生活獨特的審美情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關注身體康健,廣州人一向更注重對精神健康的追求。
眾所周知,嶺南文化以其獨有的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精神,在中華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這樣的精神,也完美體現在廣州人的日常娛樂生活中——
在傳統表演藝術領域,從市井生活到高雅殿堂,廣州人隨處都可遇見粵劇、粵曲、廣東音樂、嶺南古琴、粵語講古、廣東醒獅等各色藝術,它們率真、隨性、明快的美學特質,及恪守禮儀、嚮往美滿吉祥的人文追求,滋養着人們的身心健康——節假日和家人一起走進劇院、劇場來一場精神洗禮,成為廣州市民休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扒龍舟、醒獅、迎春花市等極富嶺南地域特色的傳統民間活動,更被賦予奮鬥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期許。其中,扒龍舟作為與即將到來的端午節相關的傳統水鄉民俗,最早興於明清時期,包括起龍、採青、趁景、鬥標、吃龍船飯、送龍等一系列習俗帶有強烈的地域文化及宗族色彩。自199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將端午節定為龍舟節,每到端午來臨之時,傳統“扒龍舟”都成為廣州各區人民最期待的民間文化活動。和家人一起吃過粽子、來到江邊,在熱鬧的賽龍舟氛圍中跟着興奮大叫、搖旗吶喊,才算是一個完美的“我哋廣式端午”。
解讀
廣式健康生活
主張依時而作
●身為普通市民,如何深入淺出地解讀“廣式健康生活”?
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董帥接受採訪表示,廣式健康生活涵蓋了廣州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非遺的角度出發,主要可分為醫藥養生、健康鍛鍊、健康飲食、健康家居、精神娛樂五大板塊。
其中,又以傳統醫藥養生最具嶺南特色及代表性,“廣州人講究醫食同源,老廣的醫藥文化不僅滲透進飲食文化中,也滲透進傳統武術之中,所以從前的廣州人都講究醫、武、飲食相結合。”
在董帥看來,老廣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早已無形中包含了廣式健康生活。而廣州人對傳統健康生活理念的堅持與傳承,在全國都較為突出。
“‘依時而作’是廣州人世代相傳的生活大智慧,一年四時、不同節氣,廣州人會依循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中很多都是針對嶺南特定的時節、物候、風物以及氣候條件、水土等專門制定的養生智慧,特色非常鮮明。”
董帥舉例:廣東傳統文化習俗中,以一年四時不同的煲湯文化最具代表性;此外,三伏天灸、三九天灸以及夏天喝涼茶等,都是世代傳承的廣式生活習慣,以上無不體現了廣州人信手拈來、隨處加以利用的廣式健康生活智慧。
●廣式健康生活助推城市形象打造
於市民身心有益的廣式健康生活,不僅與個人的幸福生活指數息息相關,實際上,倡導城市健康生活,也是在倡導與雕琢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
廣東省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家、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許學猛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廣州人所引領的廣式健康生活,是通過廣州2000多年的歷史沉澱緩慢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嶺南風格,“在某種程度上,廣式健康生活即代表了廣州的形象,也是廣府文化的標籤;倡導廣式健康生活,展示廣州人的文化特質、文化個性,這是踐行文化自信的很好表現形式。”
業內人士認為,廣式健康生活中的傳統智慧,可作用於當代許多其他領域,如廣州文旅產業中的動漫、影視等,皆可融入相關內容,助推產業發展,這恰恰體現了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給“廣式健康生活”賦予了別樣的意義。
據瞭解,自疫情爆發以來,廣州市各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和傳承人羣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向全社會傳達廣式健康生活理念——傳統醫藥企業提前復工,馳援一線,守護全城百姓的健康;粵劇、粵曲謳歌醫護英雄,鼓舞人心,客家山歌、鹹水歌傳唱防疫小竅門,用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擔起防疫宣傳的重任;傳統工藝美術傳承人則以自身手藝為“逆行者”助威,以網課形式為市民提供了宅家期間豐富的健康精神生活。
可以想見,隨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廣州非遺各行業積極助力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生活恢復發展,等待廣州市民的,將是越來越豐富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更具朝氣的美好明天。
來源 |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