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堂湛翠村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生態旅遊觀光名村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休閒

■湛翠村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營造綠韻清幽的人居環境 記者 藍業佐 攝

古榕、樟樹,綠蔭環繞;廣場、宗祠,錯落有致;河涌、魚塘,交匯相連……8月的湛翠村,一派嶺南水鄉景象。近日,記者走進中堂鎮湛翠村,經過雨水的沖洗,榕樹葉片增添幾分綠韻清幽,河涌兩岸的龍眼樹滿枝花開,讓這個水鄉生態村莊成為不少久居都市居民嚮往之地。

“環境變好了,有些在外面居住的村民都搬回村裏了。”湛翠村黨工委書記李錦倫表示,村裏的優勢就在於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全村綠樹成蔭,古樹景觀豐富,似一片完整的園林,有小橋、流水和人家,更顯幽靜。

近年來,湛翠村着力提升村容村貌,通過對舊村居及道路進行整修,整治河涌岸堤景觀,大力保護古樹名木,建設古樹主題景觀區和綠色科普廊道等,營造綠韻清幽的人居環境。同時,積極構建“一帶、三環、八節點”景觀帶,把生態環境與田園耕作串聯起來,形成環狀旅遊線路,打造生態旅遊觀光名村。

生態保護

百年古榕名樹散佈村莊各處

沿着村裏河涌岸邊前行,休閒公園、學校、宗祠依次排開,古榕名木更是述説着湛翠村的悠久歷史。

“湛翠村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但古榕樹遠近有名。”李錦倫告訴記者,300年以上的古榕樹有12棵,110年~250年的榕樹有23棵,還有秋楓、水翁、樟樹等古樹名木,全村國家二級古樹名木就有8棵。其中,最知名的當數祠堂古榕和西岸古榕,樹齡均超過350年。

古樹名木多,如何保護好?李錦倫説,村裏自2000年開始保護古樹名木,將古榕樹頭圍起填土,採用空竹子接引氣根落地生長,每年對古樹施肥,清除枯枝,噴藥除蟲。歷經多年養護,古榕樹生長茂盛,四季常綠。

午後的湛翠廣場開始熱鬧起來,這裏是村民茶餘飯後閒坐乘涼的好去處。“這裏春有花、夏有果、秋蘭飄香,全年常綠,四季環境宜人。”村民袁惠良説,幾棵百年大榕樹下都聚集着乘涼、聊天的老人。村民都對這些榕樹很有感情,幾代人看着大樹成蔭,守護着村民的寧靜生活。

李錦倫介紹,湛翠村將生態保護引入到村莊的景觀設計中,守護村莊原有的生態環境,利用景觀基質維護生態平衡,構建“一帶、三環、八節點”景觀帶,營造優美舒適的景觀環境,促進湛翠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改善

整治河涌開發旅遊觀光農業

前些年,該村內河涌水質很差,生活污水直排河涌,淤積比較嚴重,成為旅遊景觀的一大詬病,影響沿岸村民生活。“以前河涌水質發黑,還有陣陣惡臭。”村民李宏明説,水鄉的河是很重要的。

為進一步改善河涌水質,提升村內環境整治水平,該村將河涌整治工程作為書記項目,由村黨工委書記親自領辦、親自謀劃、親自推進項目,對村內河涌進行截污清淤修復工程。據瞭解,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清淤、清理垃圾,整治湧邊的河堤景觀並做護堤,使河涌達到“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現在河涌的水比較清澈,河涌兩岸還種植着果樹,一到夏天,村民聚在一起吃剛摘下來的龍眼和芒果,其樂融融。”李錦倫説。

要建設生態旅遊觀光名村,除了古樹名木和活水河涌,更重要的是統籌開發好兩塊共800多畝農保用地。李錦倫介紹,這兩塊土地各400多畝,現在已平整成片,中間僅隔一條公路,土地可以統籌利用,計劃開發農業觀光項目,吸引更多企業、人流進駐湛翠村。

通過景觀設計優化居民的生活環境,打造特色景觀風貌,吸引遊客帶動村內產業升級,大力提升河涌和魚塘的親水性……生態田園畫卷正慢慢舒展,屆時,走進湛翠村,親水平台、綠色步道、榕樹廣場、生態農業連成一線,將成一道美麗風景線。

與此同時,湛翠村積極統籌盤活土地資源,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目前,37畝建設用地已交由中堂鎮政府統籌招引項目,預計為村集體每年增加180萬元的收入,最大限度發揮土地開發增值效應。

相關鏈接

中堂潢新圍生態片區:

建設宜居宜遊休閒生態農業平台

中堂以推動鄉村農業與旅遊產業化、城鄉環境治理、鄉村治理提升為抓手,利用各村(社區)特色生態旅遊資源,重點發展水鄉旅遊文化產業,將新圍生態片區打造為宜居宜遊休閒生態農業平台。全面完成1217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提高土地產出率,提升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

此外,着力推動城鄉環境整治,實施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全鎮九成村(社區)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大力推進潢湧村創建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試點工作,重塑嶺南水鄉風貌。

記者手記

保護古樹名木 留住承載鄉愁“活化石”

古樹名木長年常青,河涌交錯流水不斷,這是湛翠村天然的生態景觀。正如李錦倫所説,全村共有2300多人,大多都喜歡居住在村裏,捨不得搬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全村綠樹成蔭,古樹景觀資源非常豐富且保護較好。

在人居環境改造中,湛翠村各個時期的歷史遺存得到了保護,既以景觀介入的手法再現村莊的水鄉風貌,又保護了村民們心中的歷史文化情結。百年榕樹依然枝繁葉茂,見證了湛翠鄉村發展變遷,成為振興鄉村文化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保存好現有的古樹名木,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鄉愁是鄉村人的共同記憶,記得住鄉愁,就要留得住承載鄉愁的青山綠水、古樹名木,如果不及時進行保護和培育,這些“活化石”將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