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地名中的文脈 | 長江評論
長江網評論員秦孟婷
近日,武漢172個地名納入第一批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些地名,涵蓋古鎮、名村、紀念地(遺址)旅遊景點、古橋、重要自然地理實體、近現代重要地名等六大類。
看似簡簡單單一個地名,之所以被收進名錄,需要被好好保護,自然是因為地名的來歷重要、珍貴。有的是好山好水,如東湖、磨山、龜山、天興洲、木蘭山等,一方好山好水,重要性自不必説;有的是近現代的重要地名,比如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建設大道等,雖然每個城市幾乎都有類似的地名,但對武漢而言,記錄了當下人們的最常見的生活軌跡,這些地名所承載的現代功能不同凡響。
還有一些地方,是因為包含的歷史訊息豐富。有的是歷史事件的紀念地,如今也是武漢的旅遊名片、網紅打卡地,比如説黃鶴樓、卓刀泉、古琴台、晴川閣、盤龍城等;有的是分佈在武漢各個區的古橋,像洪山區的北洋橋,是武漢歷史最悠久的石拱橋,始建於唐朝,且歷史上歷經戰亂滄桑,卻得以保存原貌至今;有的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名村,比方説東西湖區的“柏泉”,傳説是在大禹接替父親鯀繼續治水成功後,一日他走上龜山登高遠眺,並興致勃勃地種下一棵柏樹,這株柏樹根系延伸至幾十裏外的現在柏泉一口古井下。
這些地名,或取其地形,或選擇姓氏,或來自人文典故,或緣於名山大川,或是現代的、一眼望去便知來歷,或穿越了千年、需要人慢慢尋味。不可否認,國內一些地方在發展中曾拋棄過一些歷史意藴豐富的地名,有些更名是應該的,因為世事變遷,一些過去的地方早已埋入廢墟,要辨認新的地理方位,方便人們出行,需要與時俱進。但有些是需要長久甚至永久保留的。
武漢將這些珍貴的地名守住、守好,就是在延續地方的文脈。你能透過地名,娓娓道來背後的故事,向他人展現武漢幾代人的記憶,千百個大大小小的故事,幾天幾夜也説不完,對此時而言,保護地名就是在保護我們的財富。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