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水清岸綠風景美 珠三角建成綠色生態水網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休閒

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不斷增多 姬東 攝

中新網廣州7月21日電 題:水清岸綠風景美 珠三角建成綠色生態水網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水更清,岸更綠,風景更美。自2015年以來,廣東加強珠三角水網濕地資源保護,加快濕地生態系統重建和恢復,大力建設特色鮮明、覆蓋城鄉的濕地公園網絡,強化水污染治理和水網疏浚貫通,至2020年已基本建成生態健康、綠水相依、通江達海、人水和諧的珠三角綠色生態水網,打造新常態下香飄四季的嶺南水鄉風貌。

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經過數年的努力,作為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羣建設的兩大主線之一,珠三角綠色生態水網如今已漸次聯通,對於廣東全省生態平衡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將助推珠三角地區在2020年建成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羣。

嶺南水鄉河清岸綠

來到佛山潭洲水道,隨着遊船的出發,水道兩旁樹木成蔭,佛山首個濕地公園——佛山新城濕地公園景緻映入眼簾。

近年來,佛山市加快推進以濱河濱水綠化景觀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濕地水系建設,形成了“水、城、綠”有機融合的新嶺南水鄉城市景觀特色。作為珠三角工業大市,又是嶺南水鄉,佛山推進濱河景觀帶建設,正是珠三角綠色生態水網建設的真實寫照。

珠江口濕地灘塗吸引鳥類棲息 姬東 攝

廣東省河湖眾多、水系發達,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水網密佈,有着豐富的水資源。從2015年開始,廣東大力構建濕地生態保護體系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區綠色生態水網,按照構建珠三角城市羣森林綠地體系要求,結合珠三角森林進城圍城、生態景觀林帶、綠道、鄉村綠化美化等重點生態工程,推進濕地生態建設,水陸並進、相互支撐,努力實現水網地區生態化、景觀化。

在“保護為重、治水為先、修復為要、文化為魂、惠民為上”的原則下,廣東持續強化珠江水系林網建設、濕地資源的保護和恢復。數年來,珠三角各市加快建設水網綠色生態廊道,在西江、北江、東江主幹流及綏江、西枝江、潭江、新興江、增江河、流溪河等支流沿岸、河口地帶營建防護綠帶,修復拓展河涌兩岸、環湖(庫)濱水景觀林帶,推廣種植鄉土景觀樹種,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水景觀,全面提升水生態服務功能。

與此同時,珠三角地區進一步完善了農田林網,加快推進村鎮道路、堤岸、庭院綠化美化和公共綠地建設,優化綠色休閒空間,改善宜居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濕地建設跨越式發展

濕地是三大自然生態系統之一,具有蓄水調洪、淨化水體、調節氣候、美化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功能。

珠三角地區的濕地資源十分豐富,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和越冬地。在國家森林城市羣建設過程中,珠三角地區不斷加快劃定濕地生態紅線,建立濕地地理空間數據庫,依法保護自然濕地資源,嚴格控制開發佔用自然濕地,落實濕地用途管制和佔補平衡制度,逐步推進濕地保護紅線。

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珠三角各市在濕地公園建設中取得重大突破。

——建成開放8年多來,廣州海珠濕地從飽受侵蝕、瀕臨“消失”的萬畝果園到“具有全國引領示範意義的”國家濕地公園,再到“打造全國最好、全球標杆性城央濕地”,呈現出一幅濕地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

——中山市依託豐富的河網水系、庫塘分佈特點,新建省、市、鎮級濕地公園,打造獨具中山特色的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屏障。

——惠州西湖濕地公園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不僅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場所,也為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為水禽提供了必需的棲息和遷徙、越冬和繁殖的場所。園內有維管植物102科280屬384種,有鳥類7目23科49種,有魚類26種。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自2016年至今,珠三角九市共新建濕地公園95個,全省濕地公園總數達252個。目前,27個試點建設國家濕地公園中已有12個順利通過國家林草局驗收,獲得“國家濕地公園”稱號。

廣州南沙濕地 姬東 攝

今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了《2020年國家重要濕地名錄》,全國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該名錄,其中廣東有2處入選,分別為廣東省中華白海豚國家重要濕地、深圳市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濕地。

2020年,廣東將建立濕地保護分級體系、加強濕地保護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濕地生態修復、建立健全濕地監測評價體系、全力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廣泛開展濕地保護宣傳。

水岸森林廊道形成濱水景觀

水系林網是在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岸帶附近建設的防護林帶,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美化水系景觀、保護堤岸安全、防止水土流失和吸塵等作用。

在推進國家城市羣建設的進程中,珠三角地區加快建設水岸森林廊道,在河岸、河口地帶營建防護林帶,修復拓展河涌兩岸、環湖濱水景觀林帶,推廣種植鄉土景觀樹種,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水景觀,目前初步實現了水網地區生態化、景觀化。

比如,江門市實施水岸綠化工程,完善提升蓬江區西江河等9條水岸綠化,已實施完善提升水系綠化長度30.44公里,綠化面積64.75公頃,極大地提高了水岸森林生態功能。

與此同時,廣東沿海防護林建設不斷提升,以珠三角南部近海水域、三大灣區(環珠江口灣區、環大亞灣區、大廣海灣區)、海岸山地屏障與近海島嶼為主體,不斷加強紅樹林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快修復受損的沿海防護林體系,推進基幹林帶和消浪林建設,初步建立起生態功能穩定、結構合理的珠三角海陸物流交換紐帶和抵禦海洋災害的重要海洋生態防護屏障。

珠海大力加強島嶼的綠化建設,開展了以淇澳島、橫琴島、桂山島、外伶仃島等4個常駐居民海島的綠化工作,改造新增綠化面積20公頃。此外,開展43個無人居住海島的植被恢復建設,目前實施開展4個島的綠化建設,改造新增綠化面積636.79公頃。

在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面積從原來的32公頃提升到現在的500公頃,鳥類達182種。如今,越來越多的紅樹林茁壯成長,對維持生態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使得這裏的魚、蝦、蟹以及鳥類,都在增多,同時防止了赤潮的發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