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即日起,在掌上春城APP“滇印記-讓文物會説話”欄目板塊,“講文物”活動上線。掌上春城和雲南省文物總店將邀請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雲南省博物館等相關領域的專家與廣大市民來一場線上的穿越歷史之旅。通過把文物收藏、保存、研究、傳播、展示、教育融合起來,讓更多的市民們通過網絡對文物知識的學習、瞭解,加入到傳承歷史保護文物的行列中來。
掌上春城訊上期小掌帶着大家從“滇王金印”見證了古滇國的歷史發展,那麼當時古滇人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處在戰國時期的古滇國有着屬於自己的青銅時代,一件件青銅器詮釋了當時古滇人民對生活、對社會的理解……在雲南省博物館中英文講解員彭野的帶領下,本期“滇印記——讓文物會説話”,小掌與青銅器“牛虎銅案”來個近距離接觸,向網友們揭開這件“鎮館之寶”背後的故事。
雲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牛虎銅案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1972年出土於江川縣李家山古墓羣。目前,實物收藏於雲南省博物館二樓的戰國·青銅文明展廳。
“二牛一虎”是我們可以直觀的從這件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上看到的特徵,牛虎銅案以體壯的大牛為主體,一隻老虎四爪緊蹬於大牛尾部,虎視眈眈盯於案面,緊緊咬住壯牛的尾巴,而大牛的腹下立有一條小牛,悠然自得。”彭野介紹,大牛的背部被挖空,形似一個盤子,其製作工藝與當時在古滇國的作用密不可分,因此“牛虎銅案”在戰國時期的古滇國就是用來盛放祭品的一件容器。《左傳-成公十三年》中説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為古代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戰爭和祭祀,戰爭對於戰國時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而祭祀和戰爭是同等大事,那麼可想而知,“牛虎銅案”這件用來盛放祭品的青銅器對於當時的古滇國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對青銅器“牛虎銅案”的解讀,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它寓意“母牛護犢”,那頭被老虎咬着的母牛,即使後背已被老虎狠狠咬着,即將成為虎口下的美餐,也要讓小牛安然無恙地活着;即使自身慘痛萬狀,也不願讓小牛受一分一毫的苦楚。中國自古就講究繁衍生息,而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正反映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彭野表示,雖然大部分人認為“母牛護犢”是這件文物所要詮釋的含義,但是,從壯牛腹下這頭“小牛”的腳掌和牛角來看,這是一頭已經成熟的“小牛”,因為設計上將它的整體尺寸縮小和壯牛區分開來,所以稱之為“小牛”。於是,雲南省博物館相關專家賦予了“牛虎銅案”另外一種解讀方式——“新生”,大牛可能會被老虎咬死,但是大牛腹下仍然走出了一頭代表“新生”的小牛,寓意“生生不息”。
自5月29日,掌上春城和雲南省文物總店聯合推出的2020雲南•昆明網絡文化節系列活動“滇印記-讓文物會説話”正式啓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滇印記-讓文物會説話”欄目旨在通過對雲南各時期文物的介紹,宣傳和弘揚古代雲南文化的成就。同時,由於雲南文化的自身多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欄目中,小掌也將介紹雲南周邊文化遺存和文物精品。希望通過這類介紹,能讓人們進一步瞭解雲南的悠久文化傳統,並加以弘揚光大。
掌上春城記者:吳楚
實習記者:王璐
責編:石敏
編審:吳晨萍
終審:錢紅兵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