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馬市,隸屬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西、北分別與新安、宜陽、澠池三縣接壤,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有被列入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鴻慶寺石窟、項羽坑殺20萬秦卒的楚坑、慈禧行宮、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古文化遺址。
鴻慶寺
鴻慶寺石窟位於河南省義馬市東南14公里處的常村鎮石佛村,依白鹿山,南北一字排開,原有6窟,現存4窟。窟內存有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1189年)、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及後代重修之碑。明碑中所稱“昔公輸子游我韶陽,登此山峯,見山靈林茂,嵯峨沖天,水繞周圍,白鹿銜花稱曰白鹿山,乃佛遊之地也。閉山門諭修數龕度金鼓、諸佛像現放佛光喜度眾生”。2001年06月25日,鴻慶寺石窟作為北魏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第一窟:平面長方形,有中心柱。西壁刻佛傳故事,上部刻繪釋迦在菩提樹下,一手支頤,神態安詳;下部是兩位妃子及宮女勸釋迦不要出家的情景。南壁刻一佛坐蓮座上,兩側各有兩菩薩。北壁中間刻浮雕降魔變圖,10餘個魔鬼,手持利器,向佛進逼。兩側各刻一龕,龕內有佛和弟子菩薩,龕外有獸。東壁刻有高大的城樓,上下有菩提樹和身着長衣的人羣。中心柱上有佛、鹿及執傘侍者等形象。浮雕構圖嚴謹,雕刻精緻。
第二窟:正壁刻荷花瓣形尖拱龕;左壁一龕刻三坐佛,已損壞;右壁龕內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
第三窟;正面刻釋迦坐相,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右壁有三龕,中間大龕為交足彌勒,上有飛天。
第四窟:窟頂刻蓮花藻井並二飛天;正壁刻坐佛五尊;右壁尖拱龕內刻坐佛三尊,龕上刻五尊坐佛;左壁大龕已壞,其上尚有飛天。
第五、六窟尚待清理。
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後有續鑿。第一窟平面略呈長方形,中有方柱,現多存浮雕,西壁浮雕降魔變圖,羣魔飛午手持各種利器向佛進攻,其規模居全國之首;南北兩壁一為健陟惜別,一為釋迦出家浮雕佛傳故事。浮雕構圖之嚴謹,雕刻之精美,堪稱北魏佛教石雕藝術的佳作。第二窟坍塌較為嚴重,南壁龕內坐佛頭、手均有損毀。第三窟與第二窟損毀程度相近,但浮雕維摩變及飛天仍保存尚好。第四窟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有火焰背光,空間有八比丘浮雕,窟頂和四面各雕飛天二身,姿態頗為活潑。
清風山
清風山位於義馬市河口村北,東西走向,綿延60餘里。景區南至常窯水庫,北與澠池仁村接壤,東臨二仙凹,西以千秋梁溝村為界,面積20平方公里。遊覽該景區,可由310國道乘車,向北經河口村直達常窯水庫大壩,水庫位於澗河支流之一的晉水(燕溝河)上游。洛三高速公路許溝特大橋如一架彩虹從半途凌空跨越,清風山北面山頂相傳為古驛道,上有約40畝大小的一塊平整之處,傳説是秦王點將台。
宋家山南有一小山峯,因山體赤紅,東坡寸草不生,相傳夏夜偶有放光奇觀,得名神蠟峯。宋家山與屈家山環抱處形成一幽谷,傳説當年王莽追趕劉秀時,曾在該山谷中休息,谷中有一酷似座椅的大石,傳説為劉秀小憩之所,山谷也因之得名座子溝。溝中野生林與人工林共生,滿山疊翠,山杏、山桃之類野果叢生。
置身其中,偶聞蟬鳴鵲噪,時見雉飛兔跑,花香撲面,生趣盎然。宋家、屈家二山對峙處,突兀生出一怪石,形似蜘蛛,與東西兩山形成二龍戲珠的天然景觀。東面龍頭所在山巒,南北相距約20米有一對泉水湧出,宛如一對龍眼,因之得名龍眼泉。蜘蛛石向南有一山澗與常窯水庫相連,遊客可從此處往返座子溝與水庫之間。水庫大壩西面有一平頂小山聳立,稱木蘭寨,山寨石基尚存,相傳為花木蘭山寨。清風山中還有山神廟、奶奶廟、雷爺廟,景區大小景點共有19處。常窯水庫的水上樂園,座子溝中的度假村、靶場,秦王台上的跑馬場等,可為遊客提供划船、垂釣、游泳、射擊、騎馬等休閒娛樂項目。2011年末清風山獲河南省省級森林公園批覆,升格為省級森林公園。2013年初,清風山獲AA級旅遊景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