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台灣作家張大春新書《大唐李白·少年遊》出版上市。23日下午,張大春在北京舉行“在歷史的縫隙與灰燼裏”讀者沙龍,分享創作經驗,介紹自己眼中的李白,高曉松作為嘉賓出席。談到自己理解的李白,張大春表示,關於李白的身世一直存有爭議,而這位詩人27歲時的婚姻亦充滿“煙霧”。同時,張大春笑稱,在創作時他不可能想象自己就是李白,但是會在探究李白的經歷時亦步亦趨的追隨他。而歷史雖允許推測,但需要吻合史實證據,“至少要符合李白行事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歷史上,李白以詩歌名世,公眾對其一些佳作耳熟能詳,但李白的身世卻存在一些爭議,史書記載李白“雙目哆如虎”,“身長不滿七尺”。張大春表示,關於李白祖上的來歷有很多説法,追索可信材料和當時的移民政策,李白的父親李客從西域歸宗川西綿州,並未留在客商聚集的長安、洛陽,這很可能因為綿州當地法律比較寬鬆,“但李白説其少年曾經手刃數人,這並不太可能,至多是殺傷過人。”
正因為李客是商人,根據當時的制度,李白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因此只能通過舉薦和獻賦做官。李白文采雖好,但一直未曾獻賦,原因大致也是因為身份問題。
“李白27歲的婚姻也充滿‘煙霧’,娶了一個家道沒落的‘故相之孫’。”張大春介紹,有學者指出在這場婚姻中李白是入贅,但查閲《新唐書》發現,唐朝存在一種婚姻制度,“男方可居於女方家中,不入贅也不改姓,女方也不拜男方祠堂。”
但這並不意味着李白一生沒有“愛情”。張大春笑稱,李白存留的詩歌中多次提到月亮,並賦予其前所未有的多種意象。這或許因為李白心中有自己的“月亮”,可能與他的鄉愁有關,亦可能和愛情有關,“李白一直自認太白金星下凡。當時他有一個年長十歲左右的師母,兩人並不能常見。就類似金星與月亮在天象上的關係,因此李白有可能會將這種感情寄託到月亮上。”
史料記載,李白年輕時曾四處遊歷,直至當時的金陵、廣陵,同時與一些詩人唱和。而唐代通信方式並不如現在這樣發達,當時的名士如何往來、成名一直是史學界關心的話題。張大春告訴讀者,唐朝也有“報紙”,大概一尺高,一尺半寬,主要記錄皇帝,朝廷重大事物。而當時的兩個人傳遞訊息不一定有具體地址,只要註明住處附近驛站即可。
“還有一些仕人聚集的地方,如依據人丁往來需求建立的‘驛亭’,規模很大,可容納上百人。李白的《菩薩蠻》中便有體現:長亭更短亭。”張大春介紹,當時的青樓曾聚集一些名士,舉辦賽詩一類的活動,李白亦會通過為青樓女子編歌曲推廣自己的詩歌,爾後李白名聲的極度擴散,與經常“泡在”類似場合很有關係。
據記載,李白一生大概創作五千到一萬首詩,很可惜多數都已散佚。張大春感慨的表示,在那樣的時代,這些詩人通過自己的行蹤和口耳相傳,呈現生命和未遂的理想抱負、內藴的固定情感,乃至創作的修辭技法,“歷經時間,就像過濾器濾過的汁水存留至今,形成文學的傳統。”
開元十六年秋,當時李白在安陸經胡紫陽與“郡督馬公”馬正公的撮合,與宰相許圍師之孫女結婚。李白想倚仗前宰相的政治背景,富裕的家財,為他提供充足的跑官資金,再加上李白當時囊空如洗,自然就想犧牲自己的名聲,走曲線道路當了倒插門女婿。他白看錯了,許家是過氣的官僚家庭,人走茶涼,以前的關係網早已破敗。證據就是他這十年裏,並沒有撈到杜甫、高適三大詩人相聚開封,同登樓台飲酒賦詩。有一天,他們正在樓台開懷暢飲,忽聽窗外傳來如夢如幻的琴聲。三人疑是師曠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間,李白即興賦詩,揮筆在粉牆上寫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園吟》。
三位詩人走後,一位年輕貌美的白衣女子帶着丫環來到這裏。她雲髻高聳,裙裾飄飄,站在壁前反覆吟誦那氣勢磅礴的詩篇,如醉如痴,連僧人進房都未能覺察。僧人看到粉白的牆壁被塗得黑糊糊一片,心生怨氣,舉布欲擦,卻被這位姑娘攔住。經過一番交涉,她取出千兩銀子,買下此壁,保住了牆上的詩句。不久,李白聽説此事,深受感動,便託杜甫和高適做媒,娶這位宗氏才女為妻。
對酒行
【原文】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慾誰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東海的蓬萊仙山。
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
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幾十年,天地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改變的只有人的容顏。
這樣人生的即逝,誰能不感慨萬千呢?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飲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註釋
對酒行:是樂府相和歌調名,內容多為君主歌功頌德。
松子:即赤松子,傳説中的仙人。金華山:在浙江金華縣北,即赤松子得道處。傳説赤松子遊金華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壇。
安期:《抱朴子》載: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東海邊賣藥,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請來與他談了三天三夜,言高旨遠,始皇感到奇怪,便賜給他價值數千萬的金璧。安期接受後,放置在阜鄉亭,並留下一封書信曰:“複數千歲,求我於蓬萊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為羽化。
浮生:人生。流電:形容人生短促,似流電。
凋換:凋落變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歡暢。
【作品鑑賞】
《對酒行》這首詩分三層意思,前四句説成仙之事荒誕不經,難於實現;中間四句是説人生短促,面容易衰
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實剛融遊仙、憂生、飲酒、縱情為一體,意藴豐富,耐人尋味。
詩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問。詩人開篇便從古時仙人、仙境起筆,首先創造出迷離縹緲的意境,也凝聚着詩人一生求仙的曲折歷程和複雜心態。首二句仙人、仙境相應,山海對舉,“棲”、“入”二動詞鑲嵌句中,造成神妙飄逸的意境,字裏行間藴含着詩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後兩句則轉入疑問,這是經過一系列的艱苦探索之後的反思緒果,疑問中透露出詩人迷惘、惆悵的複雜心態。
中間四句,感嘆時光倏忽,人生易老。這裏,詩人為強調人生變化之迅速,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浮生”兩句中,“流電”的意象與“浮”、“速、‘倏忽”等詞語的交互作用,就凸現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識。”天地”兩句又以永存的天地為反襯,來強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識,揭示出時間的無限、宇宙的永恆與人生有限、容顏易改的矛盾,傾瀉出詩人慾有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內心矛盾與苦悶,流露出迷惘、倜悵又無可奈何的複雜心態。
《對酒行》結尾兩句,緊扣詩題,説應及時行樂,痛快飲酒
結尾兩句,緊扣詩題,揭出主旨。詩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滅、絕望的情境中,忽闢奇境,面對酒杯而產生種種聯想,在欲飲未飲的心靈搏鬥中,以尾句中反詰的語氣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的複雜心態,也表達出更高遠的精神追求。
總體來説,這首詩以詩人內心情感流向變化來結構全詩。起筆是對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調,繼而轉入對仙人不復現的失望,對求仙追求的疑慮與悵惘。然後由上而下轉入對人世時光易逝的憂慮,對容顏日改的無可奈何,表達出一種失落、灰心和幻滅的情緒。至此,詩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這時,詩人又以超然揮灑的筆觸,突然推開去,獨闢蹊徑,以面對酒杯的聯想、發問,表達了“含情”有待的高遠精神追求,從而創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這就形成了全詩看似漫不經心、跳蕩不羈,實則整然有序,渾然天成的藝術結構,顯示出這首詩“飄逸”的風格。
作者介紹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本 名
李白
別 稱
李十二、李翰林 、李供奉、李拾遺、詩仙
字 號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
出生時間
701年(長安元年)
去世時間
762年(寶應元年)
主要作品
《靜夜思》《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
主要成就
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峯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
祖 籍
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
去世地
安徽馬鞍山市當塗縣
墓葬地
當塗青山西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