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太谷曹家有面“螺鈿鏡”,看它時有三種色彩,每種色彩的寓意不同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休閒

在太谷曹家三多堂內,存放着一面“螺鈿鑲嵌貝殼鏡”,據當地人稱,此鏡具有十足的“魔力”。凡是照鏡子的人,都能在鏡框處看到不同的顏色,而不同的顏色又代表着不同的寓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螺鈿鑲嵌貝殼鏡的最終奧秘又會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鏡子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它可以為我們“正衣冠”,更能映射出我們自己最真實的模樣。鏡子的種類有很多,包括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等等,它們各自被應用到不同的領域,時刻影響着人們的生活。

鏡子的發明有賴於人類的靈感,在原始時代,人們便學會了利用清水反射的原理,映照出自己的形象。至商周時期,隨着青銅冶煉技術的不斷進步,青銅鏡也開始出現,並且在逐步的演化中,映射的人像也越來越清晰。至1843年,德國科學家發明了水銀鏡子,並從此掀起了鏡子界的一次重大革命,青銅鏡開始被逐漸淘汰,最終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在山西省太原市太谷縣地區,有一座距今400年曆史的民居豪宅,它便是“曹家三多堂”,亦被稱作是“曹家大院”,是由明末清初時富商曹三喜所建的宅邸。曹家是當地著名的豪紳,宅邸之內同樣也是雕樑畫棟,到處都透露着豪奢之氣,它曾與山西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並稱於世,被譽為是“民間故宮”。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家大院中,收藏着許多的珍寶器物,都是曹三喜及其後人一手添置的寶貝,包括“翡燒雞”、“翠白菜”、“百壽大屏風”、“《清明上河圖》仿品”等,如今無一不是人間至寶。當然,在民間人士的口中,曹家三多堂內最具有傳奇性色彩的寶物,當屬一面“魔鏡”,它便是螺鈿鑲嵌貝殼鏡。

螺鈿鑲嵌貝殼鏡,是一個面積約半平方米的大銅鏡,鏡子表面光滑細膩,映射出的人像也異常清晰。在這面特殊銅鏡的邊緣鏡框部分,鑲嵌着許多漂亮的貝殼,它們以各自不同的形狀,組成了各種有趣的圖案,最精華的部分,還呈現着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福、祿、喜”花樣文字。這一裝飾手法,正是被稱為“我國古代裝飾瑰寶”的螺鈿裝飾技術。

不過話説回來,螺鈿鑲嵌貝殼鏡如果只是簡單的裝飾精美,自然難以進入到珍品的行列,況且在人們的口中,它又是一面“魔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當地人稱,螺鈿鑲嵌貝殼鏡的神奇之處,便在於它鏡框部分上的“福、祿、喜”三字。一旦有人站在鏡子面前,從不同的角度望向三個字,往往會看到三種不同的顏色,也恰恰是這三種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着三種不同的寓意。

一般來説,如果第一眼所看到的鏡框的顏色是紅色,則代表“祿星普照”,代表着自己即將官運亨通,在事業上前程似錦有所作為。如果第一眼看到鏡框的顏色是黃色,則表明“福星高照”,這是黃金鋪地的前兆,象徵自己必然要大發橫財。假如第一眼看到鏡框的顏色是粉色,則説明“喜事臨頭”,自己即將交到桃花運,有一件大喜事馬上要來到。

根據上述所言,我們會對螺鈿鑲嵌貝殼鏡的“魔力”,有些似曾相識之感。沒錯,從物理學理論角度進行分析,我們也會很容易得出結論,當地人口中的魔鏡,其實只是一種普遍的“反光原理”,即在不同的角度觀看螺鈿鑲嵌貝殼鏡鏡框時,其反射的光線也完全不同,這才令人類的眼睛識別出不同的顏色。至於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意義,也只是後人臆想出來的產物,完全屬於無稽之談。

眾所周知,一般貝殼內側部位,都具有五彩斑斕的光澤,而這一性質往往又不具備任何的規律。我們可以想象,當年製作螺鈿鑲嵌貝殼鏡的工匠們,究竟是以何種的耐心與精力,才能令所有貝殼都呈現“同步反射一體化”的?這無疑是一項傑出而又偉大的藝術工程。

螺鈿裝飾手法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傳統工藝,其技藝之精巧,構思之巧妙,非大匠高才不可得,但隨着機械化的大生產時代的到來,手工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就目前來看,該項工藝在現代社會,需要大力提倡與傳播,只有這樣,華夏的手工藝絕活,才會生生不息,萬世相傳。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