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理寺日誌》籌備續集 你關心的國漫動態來了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休閒


1905電影網專稿 “就這?”、“咋沒了”、“太突然了”……番劇《大理寺日誌》第一季經歷了3個月的播出週期,豆瓣評分保持在8.6分,而平台評分僅比開播時的9.9分下降了0.1分。


大部分的“差評”,更多是來自觀眾對於劇集戛然而止的結尾的“不滿”。


這個成績對於動畫出品方——好傳動畫的創始人尚遊而言,終於鬆了一口氣。


比起3年前公司出品的《大護法》,《大理寺日誌》不止獲得了好口碑,還在更大的市場中,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這個成績讓他對後續的動畫作品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目標。
 
      在《大理寺日誌》第一季完結之際,好傳動畫同時發佈了《朔風——破陣子》的預告。觀眾看完這部極具古風氣質的動畫,發出來的評論都傳遞出來一個字,“牛”!
 


      與之同時,我們還發現電影版《大理寺日誌》也出現在了光線傳媒的年報中。


      除了這些作品之外,好傳動畫在《大護法》上映之際,就曾官宣的三部曲又將何時和觀眾見面?

      在這裏,我們都會為大家帶來了第一手消息。
 

“採訪結束,就回去做《大理寺日誌2》”


“我作為導演只能保證片子的下限。”《大理寺日誌》導演槐佳佳不斷地自謙着。


但實際上,他是經過了整個團隊內部的“比稿”過程後,才被選擇成為了這部動畫番劇的導演。準確地説,不是他選擇了《大理寺日誌》,而是《大理寺日誌》選擇了他。


他把自己視作“網生一代”,非科班畢業的他,抱着對動畫的熱情,一直在動畫公司做“代工”,熬了13年才做出屬於自己的原創作品。



      他正是當下動畫界的一個縮影,《大魚海棠》的導演張春和梁旋如此,《哪吒》的導演餃子亦是如此。


      互聯網時代的機遇和市場的運作,給了這批80後的動畫人無限機會。

      正因如此,他們更明白機會的不容易。《大理寺日誌》從2015年啓動,中間經歷了實地採風、故事改編、原畫設計等過程,終於時隔5年後交出作品。


      事實上,一開始內部是計劃做一個更快更短的泡麪番(一集時間很短的動畫,通常在三分鐘到六分鐘左右不等)。

      可是,沒想到整個團隊越做越興奮,互相不想給對方拖後腿,從時間,甚至到後期成本都變得不可控。於是,有了現在觀眾見到的這個效果。

      播出過程中,團隊不斷根據觀眾的反饋,對整體內容和後續的畫作反覆進行修改和潤色。直到最後一集上線,團隊才真正宣佈殺青。


      雖然上線後,“太短”成了觀眾最不滿足的地方。事實上,團隊給出的第一版結局,時長長達40分鐘。“必須刪,不能這麼任性。”尚遊看完之後,還是很果斷地給出了修改要求。“第二季的時候,計劃單集時長會長一點。”他給出了承諾,“爭取每集20分鐘。”


      收官之後,尚遊給大家放了一週的小長假。休假結束後,團隊就將立馬投入到第二季的動畫製作中。因為有了前期很好的基礎,所以很多人物設計製作等環節,進度都會比前作更快。

      “如果不涉及出長安城的話,第二季計劃明年年底會上線。”尚遊給出了觀眾“催更”的回覆。但一旁的槐佳佳導演可不淡定,急着攔下這個承諾,“先別説大話,原著後面有很多出城的場景。”


      和《大理寺日誌2》同步製作的,還有電影版《大理寺日誌》。

      尚遊告訴我們,“番劇《大理寺日誌》是一個有主線的故事,比如講述為什麼李餅會變成一隻貓,為什麼武則天是劇裏這樣的傲嬌小公主。但是電影可能會是跳脱出主線的一個完整故事,講述破案的故事。它不會只是服務劇迷和漫迷,而是面向更大眾的作品。”


      “就像是《唐探》系列,是一個輕鬆破案的故事。”導演槐佳佳也向我們進一步透露了電影版的內容。

      “《大護法2》會有的,在等合適的時間”

      在尚遊看來,團隊對《大理寺的日誌》的熱情是被《大護法》逼出來的。

      《大護法》上映之後,評論呈兩極狀態。喜歡它的觀眾,認為這部作品的內涵是當時動畫市場中少有表現的;但不喜歡的觀眾,直言不知道這部作品在説什麼。


      而最刺痛團隊的評論,就是當時有人説《大護法》的每一幀都是簡單粗線條的製作水準。所以在創作《大理寺日誌》的時候,大家卯足力氣畫,希望能借此向觀眾證明,團隊能做出品質極佳的中國動畫。


      對於好傳動畫而言,《大護法》如同一座里程碑。當初總投資1000多萬的動畫電影《大護法》,在上映後拿下了8760萬票房,這讓好傳動畫第一次有了大眾層面的聲量。同時,這也讓這個做動畫代工出身的團隊,堅定了做原創動畫的信心。


      作為出品人,尚遊則在《大護法》的案例中,反思了更多關於市場的問題。

      “團隊並不僅希望在文藝片上越做越遠,而是能站在商業化的道路上,站在人民羣眾的角度上,做一些調整。《大理寺日誌》就是很明確是一個類型,但它同樣涉及了我們的中華歷史文化。”


      有了這些經驗,《大護法2》會比前作有些不同,“我們肯定會保留那種獨特的作者性,但在製作工藝和情節安排上,會做一些調整,希望是普通人都能看懂的一個故事。”

      至於《大護法2》什麼時候能和觀眾見面,“可能還需要等一等,等到團隊找到像《大理寺日誌》這樣,一股自上而下的力量的時候。

      “《朔風》會是中國動畫從沒有過的內容”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大理寺日誌》開集的一句話,也是劇集想表達的主題。這句話對於好傳動畫本身而言,亦是如此。


      7月3日,《大理寺日誌》最後一集上線的同時,官方也發佈了《朔風》的預告。這部作品的導演正是負責《大理寺日誌》打戲原畫的鄭午導演。

      這部作品還在創作中,但是預告發布之後,大家迫不及待地要把“牛”打滿公屏。尚遊希望未來這會是一部普通人都會喜歡的作品。


      作品改編自網絡小説《朔風飛揚》,和《大理寺日誌》一樣,都是發生在盛唐時期的故事。

      這部作品將主要是描述西域都護府的邊塞風情,從預告也能看到,裏面涵蓋了戰爭、愛情等元素。

      但是這個故事對於觀眾而言,或許又是一種挑戰。《哪吒》表達了一種人定勝天的可能,但是在《朔風》中,尚遊想表現的反而是失敗。


      “在現實社會中,大家更有可能面對失敗,甚至失敗是一種常態。《朔風》想講的就是怎麼去面對失敗,在這個過程中,作品中每個角色的命運都有一個相應的變化。”他希望觀眾能在這種狀態中找到共情,湧起那股熱血之情。

      “想做出的東西,讓我們更有文化自信”

      不管是發生在盛唐時期的《大理寺日誌》《朔風》,還是架空背景的《大護法》《霧山五行》,好傳動畫都以極具特色的古風風格呈現在觀眾面前。


      細看近年來的動畫市場,從《大聖歸來》到《哪吒》,動畫人都把眼光朝向了有歷史背景的故事。

      在導演槐佳佳看來,這些其實都是屬於中國動畫人的“一口氣”。

      90年代初,國內電視台開始不斷播放其他國家的動畫,也影響了90後那代追去二次元的人。


      事實上,這種情況反向影響了槐佳佳這代80後導演,他們的童年是看着上海美影廠動畫長大的。雖然那批作品並不算太多,但都印象深刻。“所以到了我們自己做動畫的時候,特別想找回一口氣,證明自己,證明中國動畫。”

   

      當這羣導演開始從自己的歷史文化中尋求靈感的時候,他們更希望能把那股民族自豪感放進作品裏。這種文化是其他國家都沒有的,甚至都無法被模仿。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大家一直討論着“國漫崛起”的話題。我們也看到,《姜子牙》原計劃的上映前,被市場放在了票房預期的第一梯隊。   

 

      對於中國動畫產業而言,這一切永遠只是過程,而且沒有終點。


      畢竟,這羣動畫人提起畫筆,把中國故事呈現出來的時候,不單只是在追去好看,更希望讓觀眾看到的是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