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喜歡,我反而會失望。”
提起川久保玲,許多人的印象是她幾十年不變的標誌性短髮、黑色的服裝造型,以及她的各類帶有“叛逆精神”的設計。
這顆來自波蘭設計師Filip Pagowski所繪的心,被川久保玲印在了純色的T恤上。
川久保玲將日式美學中的不對稱和不規則應用到了“小紅心”的設計中,這個圖案幹瞪着眼,邊緣也不齊,古怪中透露出些許可愛。這顆小紅心屬於川久保玲品牌王國中的PLAY系列,風靡全球,被摹仿無數。
不只是服飾,川久保玲也曾設計過傢俱。
1983年到1993年,為了更好地烘托出服飾,川久保玲一直在為自己的店鋪設計傢俱。這些傢俱被她稱為“次要傢俱”,既不是藝術品,也不是真正的實用傢俱。
它們也沒有名字,只有一串數字表明身份:椅子1號(Chair No. 1),椅子2號(Chair No.2)桌子32號(Table No.32)......
椅子2號(Chair No.2)
川久保玲設計這些傢俱也只是為了烘托環境的氣氛。“我一直以來都想為我的服裝打造完整的環境,傢俱是當中理所當然的重要一環。”
和她的服飾與傢俱一樣,川久保玲本身成為了時尚界的叛逆代表。
“衣服能讓你自由”
1981年,巴黎時裝界被一個陌生的服裝設計師揚起軒然大波。那是來自川久保玲的設計——寬鬆的、不對稱的、充滿破洞的黑色服裝,很快在國際上引起了激烈的評論熱潮。
那時,大部分設計師將時裝設計聚焦在女性身體的曲線魅力上,重視服裝與身體的比例更傾向表達性感、優雅等性別氣質。
Yves Saint Laurent SS91
在這樣的氛圍中,川久保玲的設計顯得格格不入,甚至被媒體評論為“來自廣島的報復”。人們不禁好奇,是什麼樣的人設計出了這樣離經叛道的服裝?
是一個“酷”女人——往外炸開的Bob髮型,不規則剪貼樣式的黑色皮夾克,再加上不平整的黑色長裙。
川久保玲的亮相讓人們瞭解到:原來黑色也可以擁有如此強烈的表達性。
但“黑色至上”、“解構主義”……這些概括性的描述並沒有給川久保玲造成阻礙,她不斷探索着更具有革命性的理念和設計。
川久保玲在1973年成立品牌“Comme des Garons”(法語,意為“像個男孩”)開始,她就走上了革新穿衣方式的道路,在邊界之間探索設計與人體的聯繫。
1996年,一個名為“Dress meets Body”的發佈會引發了巨大爭議:服裝裏縫製了凸出的不對稱填充物,看起來就像是模特身上長出的瘤塊。
川久保玲用設計再次刷新了人們對身體與服飾關係的認識。
一方面,她讓服飾的輪廓成為了身體的延伸;另一方面,服飾也改變了身體的內涵,重塑身體,注入新的力量。
對川久保玲來説,時尚流行並不重要,設計的力量在於表達:
穿衣是人對自我的表達,我希望他們去思考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人們需要偶爾穿些不一樣的衣服,它讓你意識到你的存在,並能重申與社會的關係,當你穿上抗世的衣服,你就能感受到自己勇氣的增長,衣服能讓你自由。
“永遠不想失去反叛的能力”
在寬大無序的設計遭到質疑時,川久保玲説:
我不主張展現女性曲線,更覺得女人無須靠“性感”來取悦男人。因而從不認為女性應該用優美的身段,從男人的滿意中確定自己的價值和幸福。
這樣的性別觀在川久保玲為歌劇《奧蘭多(Orlando)》製作的舞台服裝中,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這部劇目的原著是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創作的長篇小説,講述的是主人公曆經四百年曆史,在男性與女性身份之間流轉的傳奇故事。
主人公未婚妻,透過一層層的花卉和薄紗向外凝視。
主人公男性化身的服裝,擁有多隻手臂。
充滿想象力與表現力的其他服裝。
與伍爾夫的性別觀相似,川久保玲也同樣認為:“精神上,男人女人沒有差別,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人。”
在接受採訪時,川久保玲回憶道:
我年輕時,大學畢業的女生去做跟男生一樣的工作是很不尋常的,當然,女生的薪水也不會跟男生一樣,我反抗這點,我永遠不想失去反叛的能力,我對此感到不滿,甚至憤怒,因為這些都成了我的能量。
也許,正是這種源源不斷的反叛力量造就了川久保玲服裝帝國的影響力。在品牌成立的四十多年間,川久保玲開發出了多條產品線,開創了快閃店等銷售模式,將藝術與商業創造性地結合在一起。川久保玲曾評價自己並不是一個藝術家,更像是一位藝術家商人(artist-businesswoman)。
身着 CDG 2012 秋季高級成衣的 Lady GaGa
巨大的影響力讓川久保玲與山本耀司、三宅一生並列,成為日本時尚界最重要的設計師之一。然而,川久保玲似乎總與大眾流行保持着一定距離,拒絕成為被理解的對象。
“模糊藝術和時尚的邊界”
2017年,時尚大會Met Gala以川久保玲為主題舉辦大展。她是紐約大都會展覽歷史上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在世設計師,也是首位來自亞洲的設計師。
在展覽中,人們回顧了川久保玲職業生涯中那些毫無束縛的標誌性作品。對材料的分離、拼貼、重組,她的創造沒有定式,有的只是對常規的不斷打破。
被問及為什麼選擇川久保玲為主題,大都會博物館副主任 Carrie Rebora Barratt表示:“川久保玲用形似雕塑的作品,模糊了藝術和時尚的邊界,讓我們重新思考時尚在現代文化中的定位。”
在邊界之間不斷反叛,開闢屬於自己的立場——這是川久保玲設計的魅力所在。從時尚界的破壞者到創造力的引領者,川久保玲一次次衝擊着時尚界的法則。
在Met Gala舉行前後,川久保玲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主策展人安德魯·博爾頓(Andrew Bolton)進行了討論,少有地提及了她對時裝藝術的看法。這些對話和思考被整理成文字,與川久保玲歷年來的採訪集合一起被收錄進了這本書。
點擊查看詳情 微店
這本書由川久保玲本人蔘與製作並授權。除了將近10萬字的文字,我們在書中還可以看到包括時裝攝影、手繪圖稿、畫像作品等200多張珍貴的影像圖片,瞭解川久保玲建立品牌風格的每一個細節。
隨書贈送由Paolo Roversi拍攝的海報,這位被稱作“為時裝注入生命”的攝影師,將川久保玲的“二維”與“看不見的衣服”系列捕捉為瞬時的影像。
同時,隨書贈送川久保玲手繪作品環保袋(限量款),數量有限,先購先得。
袋子一側採用川久保玲典型的“破洞”設計元素;另一側是川久保玲2014年春夏“不做衣服”系列的手稿。
在邊界之間,川久保玲對時尚的“破壞”還在繼續,製造屬於她的反叛流行。
參考資料:
https://www.vogue.com/fashion-shows/spring-2021-menswear/comme-des-garcons-homme-plus
https://www.nytimes.com/2019/12/08/style/rei-kawakubo-orlando-vienna-opera.htm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452568
https://www.vogue.com/fashion-shows/fall-2020-ready-to-wear/comme-des-garcons
https://models.com/mdx/rei-kawakubocomme-des-garcons-art-of-the-in-between/
http://a1043.com/en/item/garcons-furniture-the-furniture-of-rei-kawaku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