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者,家之隆者”——趣解漢字“父”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休閒

“父者,家之隆者。”父親是家裏的頂樑柱,偉岸挺拔,撐起了興旺幸福的一片天。

在“父”的字形裏,有沒有與父親這個身份匹配的深沉博大的內涵呢?最初的字形,呈現的是一隻手把持着類似石斧或骨針的豎形器物,可理解為手持工具勞作。“父”的本義該是“斧”的指稱。

在遠古蠻荒時代,能使用工具從事狩獵、耕田等生產勞動,具有開創性意義,這樣的男子往往特別受尊重。現代如馬雲,有“馬爸爸”之稱,這一尊稱,恰恰出自和工具有關的創造性勞動。如果沒有淘寶等網絡零售平台的發明,馬雲會受到大眾如父親般的欽敬嗎?

隨着“父”的人格和精神的符號意義日益顯現,其作為工具的本義反而淡化了。於是,“父”的工具特徵通過添加砍削工具“斤”,定型為“斧”。但是,同源同宗的聲形,仍然把這兩個字關聯起來,傳遞出力量、勇敢、奉獻的象徵意義。

巧合的是,握持器具之形,又與家長手棍棒類持戒具教訓體罰子女相似,“父”與“攵”在字形上同構,進一步豐富了自身的義涵。“教”和“改”等,都是舊式理念引導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結果。所以,就有“父,矩也。家長率教者”之説。父親是家裏立規矩的人,同時,起着率先垂範的榜樣作用。為人之父,又要辛勤勞作、上班掙錢,還要承擔教育子女的職責,真不好當呢!但是,“父愛如山”,正是有了父愛,人間才會擁有寬廣、博大、深沉、厚重、敦實之愛。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父子戮力耕鋤,不蕪田園,温暖如斯、親切如斯,人間夫復何求?

還有一種解讀,認為“父”最初是指古代解開紐襻結釦的錐子,往往在成年禮上掛在年滿二十歲的青年身上,表明已經成人。由此也可將成人稱為“父”,如農父、漁父等。可是,“父”作為辛勤勞作、勇敢奉獻並受人尊敬的大丈夫形象又在哪裏呢?如果説成年男人,那個男子束髮並戴髮簪的“夫”,才是其代表。“父”與“夫”相通,再加上美男子“甫”,都指成年男子,但“父”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血脈韌性、精神內涵,不能只是年長而已。

“父者子之天也。”在子女的眼裏,“父”是多麼崇高偉岸、厚重可靠,堪稱人生首任導師!今天我們怎樣做父親?想想“父”字所呈現的深長意味——擔當、理性、果敢、硬朗、冷峻、寬厚、自律、進取、樂觀、包容、堅定,該有所感悟吧。(沙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