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合鄉:發展特色民宿,“旅遊+扶貧”美了鄉村富了百姓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户端6月29日訊(通訊員 鄭嫣敏)依山傍水,青磚黑瓦,鵝卵小路,竹林花海。曲徑通幽的世外桃源,忘卻凡塵的人間秘境。這就是武陵源區協合鄉高端民宿客棧羣的美麗縮影。
協合鄉協合村大庸秘境客棧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協合鄉曾經的真實寫照。協合鄉毗鄰武陵源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核心區,自然景色優美,總是瀰漫着化不開的水墨色,這裏重巒疊嶂,竹海蒼茫,雲霧繚繞,山嵐縹緲,有水皆清,萬壑鳥鳴……但是協合鄉作為農業窮鄉,由於產業單一,這塊氤氲着山水氣的旅遊勝地一度陷入發展困境。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3480元,6個村(居)中,有4個是貧困村,貧困人口1777人,佔總人口的20%。
好風景帶來好光景
最近幾年,協合鄉把發展特色民宿作為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主要載體、重要出路,將美麗鄉村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人文與田園有機結合,打造了梓山漫居、水木瀟湘、水湧金江、大庸秘境等一批高端特色民宿品牌,通過旅遊扶貧助力百姓致富奔小康,形成了“旅遊 扶貧”發展新格局。2016年,協合鄉已實現整鄉脱貧,到2020年未脱貧户僅6户14人。如今協合鄉源源不斷吸引着四面八方遊客在竹林懷抱、雲海盛着山巒的自然景緻中徜徉,在精緻的民宿中度過時髦有趣的避世時光。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的農民們,搭上了民宿經濟發展的快車,在家門口拿起工資,找到了脱貧致富的新良方。目前協合鄉轄區內有22家高端民宿客棧,牀位427個,民宿客棧帶動直接或間接參與旅遊服務人員近400人,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180餘個,增收500餘萬元,租賃羣眾房屋20餘棟,為當地羣眾提供房屋租金收入64萬元。
協合鄉龍尾巴居委會梓山漫居客棧
錯位多元,發展旅遊目的地
民宿經濟發展起來了,但在協合鄉政府的發展規劃中,鄉村旅遊,不應只是開幾家客棧、幾家農家樂,要想讓客人體驗到田園生活,就是要從最初的“農家樂”和鄉村田園風光向鄉村觀光、休閒、度假的複合型功能轉變。
而在開發過程中要抓住村落獨有的靈魂,並找到合適的呈現方式,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才是關鍵所在。為此,協合鄉因地制宜,將六個村居分成兩個片區,即以龍尾巴、插旗峪、黃家坪為核心的片區,定義為國際慢村,發展高端休閒民宿旅遊;以楊家坪、李家崗、協合為核心的片區,定義為田園風光、民俗文化、農耕體驗為主的田園綜合體,發展鄉村旅遊、親子游、紅色遊、工會遊。兩個片區,各具特色,錯位發展。最終形成片區集聚、差異發展、互相關聯、優勢互補的鄉村旅遊發展體系,同時有效避免同質惡性競爭,提升鄉村農户經濟收入水平。
果園變成採摘園
此外,協合鄉政府還鼓勵和引導村民以民宿為依託,積極開發其他相關業態,因地制宜,進行多元化發展,讓民宿業與其他業態實現高效結合,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旅遊中,進而惠及低收入人羣,實現“旅遊 扶貧”的綜合效益。“僅僅依靠農業收入,羣眾只能解決温飽問題,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羣眾有經濟頭腦,在鄉村旅遊發展中做點生意,提高收入。只有堅定農旅融合、文旅融合,只有將農業融合到旅遊發展中,農業才能煥發活力,同樣也只有將旅遊融合到農業發展中,旅遊才有底藴、才有亮點,同時還要融合文化發展、融合產業發展,才能算真正的鄉村旅遊。”協合鄉黨委書記介紹道。
“旅遊 扶貧”,成就更好的家鄉
一頭連着綠水青山,一頭連着脱貧攻堅。靠着“旅遊 扶貧”思路,依託特色民宿發展,協合鄉不斷完善鄉村旅遊配套功能設施,在促進美麗鄉村建設、鞏固脱貧攻堅成果上起着積極作用。為了讓遊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協合鄉通過抓環境整治、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抓家家户户美麗庭院建設和花園、果園、菜園、花園“四園”打造,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做到環境優美、乾淨整潔,提升了鄉村旅遊目的地美譽度;通過美化村莊佈局,進行房屋風貌改造,延續土家族小青瓦、坡屋頂、外挑檐、淺灰牆的土家族風格,讓村落房屋儼然,依山就水,規劃有序;通過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成立美麗先鋒模範銀行,發展文化夜市,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開展治陋習的“四禁”活動,陶冶村民性情、改善鄉村氣質,用淳樸的民風,濃厚的鄉情,讓遊客忘記時光,記住鄉愁,流連忘返。
協合鄉楊家坪村文化夜市
如今,協合鄉特色民宿和鄉村旅遊正在成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支撐,也吸引一些有志於家鄉建設的青年人返鄉創業。依託這些年輕人,貧困村的果園變採摘園,鄉村老屋變特色“民宿”,美麗鄉村資源被盤活。對於以後的發展,協合鄉將堅定發展鄉村旅遊這一條道路走到底,全面激活美麗鄉村資源,促進農村、農業、脱貧攻堅與旅遊融合發展,讓百姓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奔向富裕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