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女“手辦”爆火,這項被國人遺忘的傳統藝術,卻驚豔世界
中國美女“手辦”爆火,這項被國人遺忘的傳統藝術,卻驚豔世界
隨着模型文化的風靡,人們痴迷收藏世界各地的手辦。
其實千年之前,中國早已有了自己的“手辦”。稱之為麪塑。
南宋的《東京夢華錄》中
就有記載捏麪人這項藝術,
“以油麪糖蜜造如笑靨兒”。
不似我們以為街邊的卡通小人,
真正精湛的麪塑作品,
其做工精細與文化交融深度令人乍舌。
名著《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
一襲羅裙的古典仕女形象,
通過麪塑師的雙手,
可以將其演繹得姿態綽約,
顧盼生輝。
林黛玉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嫺靜似嬌花照水,
行動如弱柳扶風。”
薛寶釵“唇不點而紅,
眉不畫版翠,
臉若銀盆,眼如水杏。”
秦可卿“畫梁春盡落香塵。”
史湘雲一身綺羅,
卻“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王熙鳳“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起笑先聞。”
妙玉“氣質如蘭,
才華馥比仙。”
賈探春“削肩細腰,
俊眼修眉,顧盼神飛。”
賈惜春“把這韶華打滅,
覓那清淡天和。”
賈迎春“腮凝新荔,
鼻膩鵝脂,温柔沉默,
觀度之可親。”
賈元春“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李紈“氣昂昂,頭戴簪纓,光閃閃,胸懸金印。”
巧姐紅樓弱女,命途多舛。
作者劉吉程憑藉《金陵十二釵》
曾經獲得2009年,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劉吉程熱愛製作仕女,他手下的麪塑仕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環肥燕瘦,眉目如畫。動作神態,栩栩如生。
捏製仕女麪塑,製作流程非常繁瑣,要經歷調色、和麪、蒸熟揉勻。
人物開臉,以及身體、服裝的造型。
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開臉,十分考驗技術。
成熟的師傅用工具三下五除二即可壓出臉,仕女的面眸靈動,活靈活現。
都説文化是交織的藝術,
手工藝總文學相輔相成。
劉吉程為了製作仕女,
平時會翻看史書瞭解人物命運,
揣摩人物性格,
融合到麪塑作品的面部神態中。
千人千面,他製作的每一個仕女長得都不一樣。
為了使麪塑形態逼真,
仕女的髮簪、首飾,
全部都是買來金銀、寶石,
按照真實首飾模樣打造的迷你版。
衣裳布料不論是紗質、棉麻、
絲綢還是裘皮
都能將質感刻畫的惟妙惟肖。
而服飾也按真正的穿衣順序,
一層一層穿在仕女身上。
有種“羅衣何飄搖,
輕裾隨風還”的意味。
他塑造的《貴妃醉酒》,姿態妖嬈。
《簪花仕女圖》,完美復刻了中國盛唐歷史。
劉吉程的作品中,仕女們在屏風小扇之後,雲髻峨峨,翩若驚鴻。
麪塑其實是劉吉程祖傳的手藝。曾因家庭條件的限制,一度失傳。
偶然一次他看見周恩來總理接見民間藝術家,那些震撼人心的民俗作品燃起了他靈魂深處的熱愛。
在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糧食緊缺,沒有面他就用泥巴練習,沒有錢他就四處做工。
他悄悄把夢想揣在心裏,等到有機會的那一天。
窮過、苦過,卻將夢演繹得愈發炙熱。將心中的温柔與愛意,毫無保留地傾注到麪塑中。
目前他創作的東方精靈系列作品,正在籌備出書。
通過這個系列,劉吉程希望用藝術重拾童真。
比如樹林裏棲息着,保護自然生生不息的樹林精靈。
鞋櫃裏有技藝高超的鞋櫃精靈。
守護孩子小小睡意,會講故事的牀頭婆婆。
活靈活現的風格,跳躍的調色,將麪塑傾注無限柔情。
他想用這系列的作品呼籲人們保護自然,倡導生命平等。
作為東方藝術瑰寶之一,劉吉程曾隨着國家一帶一路去到波蘭、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國家。比起剪紙、刺繡,麪塑藝術是中國獨有的。
細緻的刻畫,藴含歷史底藴的造型,“東方雕刻”讓外國藝術家驚歎不已。
劉吉程這一生,一路追逐,一路遭遇,滿地都是六便士的時代,他卻獨獨抬頭看見了月亮。
生活無法泯滅藏在心中的熱愛,希望我們也能忠於自己想走的路,並對自己人生的選擇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