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圓明園大水法年底實現"掌上觀展"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休閒

遠瀛觀、大水法是圓明園的標誌性建築。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遊客不能近距離觀看。到今年底,遊客就可以在網上游覽了,同樣能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圓明園首次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啓石刻文物數字化存檔工作。以三維掃描、攝影測量和全景攝影等手段,對遠瀛觀和大水法遺址開展全面記錄。

圓明園西洋樓內的遠瀛觀是乾隆時期一組歐式宮殿,全部用漢白玉建造,石質和雕花都十分精良;大水法緊靠遠瀛觀高台之南,是以石龕式為背景的一組噴泉,前下方的橢圓形菊花式噴水池內有“十狗逐鹿”噴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級噴水塔,一齊開放時猶如山洪暴發、震耳欲聾。不幸的是,這兩組建築均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此後經過多次劫難,目前僅存殘垣斷壁。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負責人陳輝表示,文物也有生命週期,尤其裸露在户外的石刻文物,經常遭受風吹雨淋、暴曬,很容易風化受損。

為了給遠瀛觀、大水法兩處遺址留下歷史影像,記錄歷史痕跡,從而更好地展示和研究,圓明園管理處首次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通過數字技術讓遠瀛觀、大水法“活”起來,拉近觀眾與文物的距離。“目前正在進行數據採集和處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工程師尚勁宇説,通過此次對圓明園遠瀛觀、大水法的全景拍攝和三維數據重建,最終形成虛擬三維影像。“由於不能使用無人機拍攝,數據採集工作全部在地面上完成,因此採集時間由兩天延長至兩週。不過,這也提升了數據精細化程度,使最終呈現出的三維影像更逼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官效果。” 圓明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到今年底,觀眾就可通過手機或電腦“掌上觀展”。

近年來,圓明園管理處對修復文物、庫藏文物、迴歸文物數字化掃描工作一直在持續開展,其成果進入圓明園文物數據庫和紋樣庫。目前,圓明園官方微信推出線上展覽,展出的瓷器、玉器、銅器以及石刻等118件數字化文物即是該項工作的成果。在特殊時期,持續為公眾提供足不出户的文物“雲觀賞”體驗。下一步,圓明園還將建立高水平的文物修復醫院,持續推進文物修復工作。(記者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