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雲總裁周伯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與2018年相比,現在的京東從規模、使命和定位都產生了比較大的迭代。
兩年的時間裏,京東將雲、AI、IoT三大事業部進行整合,設立了京東雲與AI事業部,並對外啓用了京東智聯雲品牌——技術在京東內部從過去的散亂各處開始聚合統一,再加之高層人事變動,京東技術對於外界而言從體系到管理層都發生了一系列肉眼可見的變遷。
時間回到兩年前,那時周伯文和他的團隊還在北辰世紀中心二層的“納什空間”裏,周伯文履新京東不久,負責從零創建京東AI平台與研究部。當時周伯文的辦公室狹小、侷促,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就幾乎把辦公室填滿了,他卻自言抱持着創業者心態,正在做着創業的事。
轉眼兩年過去了,如今京東集團的技術團隊總人數已經飆升至兩萬人餘人,周伯文和他的團隊也搬到了更加寬敞的國家會議中心寫字樓,這也意味着“創業”進入了新的時期。
周伯文作為京東智聯雲的掌舵人,對京東技術體系的變化擁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表示:我們的核心是要面向客户進行價值創造,對外輸出價值與服務,所謂客户,既包括京東集團自己的客户,也有to B的客户。圍繞不同客户,我們也在推出一系列不同的計劃。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雲總裁周伯文
京東產業互聯網之路的發展,有着很重要的兩大因素:一是複合型技術輸出,二是產業互聯網改造。
2019年,產業互聯網方興未艾,新興技術開始大規模融入製造、零售、教育、醫療等行業的生產環節中,AI、IoT、區塊鏈、雲計算……
面對行業蓬勃發展的大趨勢,阿里依託阿里雲的算法算力、百度聚焦人工智能、騰訊強調C2B的“連接能力”、華為依託智能數據中心佈局數字化轉型,都開始從消費互聯網切入。但是與此不同,京東的“大本營”在智能供應鏈和開放物流,面對產業互聯網時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由於京東長久以來深耕零售供應鏈系統建設,京東找到了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絕佳的契合點位置,從消費者端到上游供應鏈,從消費者洞察到產業痛點獲知,全鏈路的把控使得京東有了觸達產業互聯網的機會。
同時,京東有不同行業和不同類型的客户,要去思考進行怎樣的技術投入,才能給從大中型企業到中小微企業這些不同的客户創造價值。也正是基於客户需求的這個出發點,複合型的技術輸出成為必要。
“客户大部分會跟我們溝通説,擁有一個場景或痛點,需要得到解決,但他們通常不會關心這個場景是需要AI技術或是IoT技術,還是雲計算。”周伯文表示。
因此,技術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京東智聯雲誕生的邏輯,也形成了京東的特色。比如近日京東接連發布針對中小微企業的“京東新動力計劃”,面向大中型企業客户的“京東新動能計劃”,以及助力中國品牌的“京東新國品計劃”,很明顯的京東“一攬子打包輸出”。
周伯文同時強調,客户需要創造端到端的價值,京東智聯雲有這個基因和行業Know-how,還有零售、物流、數科等兄弟們的支持,因此京東對許多行業的服務是深刻的,而非僅僅提供一個IT基礎設施。
周伯文還説,產業互聯網説白了就三個問題,第一是客户在哪裏,產品如何觸達客户與有效銷售;第二是產品的形態是什麼,如何圍繞用户羣去做產品的持續創新;第三是如何通過數字化方式提升各個環節的生產、協同效率。
正是由於對行業的深刻理解,京東在走產業互聯網之路時,更加契合客户需求點;京東智聯雲則在通過技術手段,找尋上述問題的答案。
京東智聯雲將在產業互聯網進行首個嘗試。通過對消費羣體進行人工智能畫像分析,並深入生產車間內部與生產廠商進行溝通,京東將於今年6·18期間與某冰箱廠商合作推出一款全人工智能設計的冰箱。
這款全人工智能冰箱的設計研發和生產,是大量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綜合的創新與應用。溝通的方式是數據化的,京東智聯雲上的SaaS服務,可以讓企業裏的工程師、設計者在一個實時可交互界面上不斷地迭代,並直接看到模擬的產品形態、對應的消費者評價預測、甚至銷售量的區域分佈。此後生產商可根據最優匹配模型進行生產,甚至未來隨着柔性生產鏈的引入,每個參數均可動態調配,形成全自動化流程。
技術的作用令決策告別了過去長期經驗形成的“拍腦門生意”,可以更加數據化、數字化,並能預見未來的反饋。
“一旦成功了,大家就會發現,產業互聯網的時代真正到來了,企業也將更有動力改造自己的生產線,讓柔性和數字化製造滲透到自己的供應鏈條內。”周伯文認為當前京東的產業互聯網改造道路仍有很大的探索和發展空間,京東技術持續產業數字化的探索就是每一個技術和產業結合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