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切分充電樁"蛋糕" 華為勢在必得?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科技

近日,業內曝光的消息顯示,華為將在4月23日推出華為DC直流快速充電模塊,由此切入充電樁領域。

發佈直流充電模塊 搭上"新基建"這艘大船

要説最近最火的經濟熱詞是什麼,一定是"新基建"。

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的充電樁建設則是重中之重。

而毫無徵兆或者早有籌謀的華為,準備切割這塊大蛋糕。

説毫無徵兆,是指華為一向低調。

説早有綢繆,是因為早在十年前,華為便組建了自己的電源部門。

這也符合任正非在《商業的本質》一書中提及的,不要輕易錯過任何一塊鹽鹼地。

早在4月14日,提前十天,華為在其官方微信公號發佈海報,預告其將在4月20日發佈一款"智慧加持、高效穩定"產品,從海報設計看,是一輛正在充電的新能源汽車,畫面由三部分構成,一輛汽車,一個充電樁,一個電源模塊,據此判斷,新產品很可能是充電樁相關的東西。

後據多方瞭解,新品被稱為直流快充模塊,從技術層面講,作為充電樁的核心部件,直流快充模塊是整個充電站穩定可靠的關鍵。

華為官方網站搜索"快充充電模塊",消息非常少,不過在僅有的文章中,是這樣介紹這款產品的:華為直流快充模塊的優勢在於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低噪音,年平均失效率(0.6%)遠低於業界均值(3%~5%),可有效減少充電樁質量問題,降低安全隱患,大幅節省運營商和樁企生命週期運維費用。

簡而言之,華為的直流快充模塊除了技術方面一貫的優勢,還具備低成本特點,這也是華為大舉切入充電樁市場的殺手鐧之一。

市場方面,儘管充電樁保有量經過近幾年迅猛發展,彌補了一定不足,但缺口依然很大。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1.25億輛,公共充電樁(不包括私人充電樁)需求量超千萬台。

華為切入充電樁的邏輯

關於華為造不造車,曾引起業界廣泛關注,直到2019年4月上海國際車展,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宣佈"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做智能網連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時隔一年,2020年4月,華為宣佈進軍充電樁領域。

本質上,2019年4月的發佈,是華為聚焦ICT技術,切入智能汽車。

這一次,2020年4月的發佈,是華為聚焦DC直流快速充電模塊,切入充電樁領域。

為此,華為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佈局了智能電動、智能車雲、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駕駛五大板塊的智能汽車業務。隨後,原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也加盟華為,擔任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副總裁一職,助力華為發展汽車BU。

從大的趨勢説,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連汽車是大勢所趨,市場需求是華為加速佈局的最重要原因,有新能源汽車就得有充電,要充電,就需要發展安全、高效、快充的充電模塊技術。

徐直軍曾強調:"汽車是未來最具顛覆性的行業,智能電動汽車將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

華為切入充電樁領域,與華為進入智能汽車領域的邏輯如出一轍。

在日前結束的華為P40新品發佈會上,華為首次現場演示了華為出行互聯解決方案——HiCar的實機操作畫面。作為世界通訊ICT巨頭的華為,與其他國際巨頭一樣,切入了更多的領域。如車規級AI芯片、自研操作系統、激光雷達、大數據、雲計算、自動駕駛等領域,顯然,如果企業能夠將數字、物理、計算、通信、軟件、生物幾個領域整合在一起,就可以成功顛覆整個行業以及相關的生產、分銷和消費體系。

華為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企業之一。

面向基礎充電設施,華為提供20kW/30kW直流快充模塊,助力充電行業打造提供高效高可靠的充電樁/充電站。據悉,華為直流充電模塊技術將為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提供解決方案,目前已確定與國家電網(北京)、星星充電(常州)、南網電動(深圳)、華商三優(北京)等取得合作關係。

截止目前,華為直流快充模塊已廣泛應用於多家大型電網公司的充電場站中。

深耕數年

2001年,華為將供電部門華為電氣以7.5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艾默生。2009年,華為重組了電力部門,在2010年成立了新能源部門,並在2016年進入充電樁市場。

去年11月,在2019電動出行創新活動上,華為直流快充模塊獲得兩項大獎,為核心充電樁品牌大獎和卓越品質大獎,並得到了中電聯和南網電動的肯定。

今年2月底,華為智能電動(mPower)獲得了德國萊茵TÜV集團頒發的《ISO 26262汽車功能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認證等級達到ASIL D。

這標誌着智能電動產品開發體系——涵蓋需求規劃、設計、實施、集成、驗證、確認、配置、製造等全流程,已滿足汽車行業ASIL D安全級別要求。也加速了華為智能電動的業務落地。

華為4月初發布的2019年年報,接近千億的現金流和鉅額的研發投入,也保障了市場的後續競爭力,對於切分這塊蛋糕,華為勢在必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