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經理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的核心:“用心聽,但不要照着做”為起點,本文以「抖音」的”剛剛播放的視頻“功能為主要分析對象,淺談一下「需求」與「產品」的關係。
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一書中,在開篇關於產品經理的敍述中,就早早地點出了產品經理的思維以及做事方法的核心:”用心聽,但不要照着做“。這句話看似自相矛盾,但是實際上卻是息息相關的。
這句話的前半句在於:用心聽用户的需求,真切的瞭解甚至感受用户目前的痛點;後半句在於:瞭解用户的真實痛點後,需要跳出用户提出的解決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用户的問題。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老生常談的關於福特造車的故事。
「需求」與「產品」的關係但是本文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談一下,關於「解決用户根本問題」與「產品的核心定位」的關係。即:「需求」與「產品」的關係。
“剛剛播放”功能在抖音目前的版本中(v11.0.0),有着關於”剛剛播放“功能的AB測試。部分版本的客户端中,當用户查看作者主頁的時候,會在作品標籤頁中在剛剛播放的視頻上增加遮罩,並且有明顯的「剛剛播放」四個字來提示用户:
而有的版本則沒有:
我認為該功能還沒有完全上線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兩點考慮:
表面上,這個功能的作用點在於:當用户刷到有強上下文聯繫的UGC時,能夠更加方便快捷進入內容生產者的主頁查看其上下文關聯的其他作品。對於弱關聯以及無關聯的作品時,顯得可有可無。
但究其根本原因:該功能從根本上違背了抖音目前關於流量領域的戰略目標。
根本原因在《騰訊的背水一戰》一文中,點出了目前移動互聯網生存戰中的關鍵點:流量。
移動互聯網的戰場是流量爭奪的戰場,誰搶到了流量誰就有了話語權。
重點是,大家發現,這短視頻搶的,就是你即時通訊的時間。在用户時長這塊,短視頻已經馬上要對即時通訊完成反超了。
頭條系的決心其實也容易理解,因為頭條和騰訊一樣,走的都是“kill time”的路線,即通過佔據用户時間和流量為基礎來向其他業務蔓延。
——引用自《騰訊的背水一戰》
目前頭條的綜合新聞、抖音的短視頻與騰訊的即時通訊、遊戲,都是屬於幫助用户消磨時間的路線,每個用户擁有的碎片化時間是有限的,那麼如何搶佔用户時間時間就是關鍵了。
類比分析再説回「剛剛播放」這個功能,該功能能夠極大的方便部分用户,給用户節約大量時間。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就暴露出來了,那就是很可能導致用户在內容生產者的作品頁停留時間大大縮短。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商場在規劃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將 電影院、KTV設置在頂層或是次頂,而且還會在內部設置很複雜的扶梯路線,就是為了:通過增加顧客達到目的地的空間成本,達到延長顧客在商場滯留時間的目的。
假設內容生產者的作品頁是商場,那「剛剛播放」就是顧客的明確目的,當顧客很明確的找到地方並完成消費後,就可以離開了。
誠然,一個商場有目的型業態的確有可能給其帶來流量,但是也有可能適得其反,決定性在於顧客進入商場的目的到底是“看電影”還是閒逛,是否趕時間。
「剛剛播放」本身也屬於這種目的性比較明確的引流點,當用户很明確的找到「剛剛播放」的視頻並且看完上下文後,很可能就離開了。有極大的可能會縮短用户在內容生產者的作品頁的滯留時間。
這與抖音目前關於優質UGC作者的流量扶持計劃是背道而馳的,最重要的是與佔據 更多的市場流量 背道而馳。在視頻作者損失扶持流量的同時,應用本身也可能因為用户提前完成目標縮短時間,而減少了用户在自身APP上花費的時間,與上文引用中提到的“kill time”相沖突。
當用户在自家APP上花費的時間減小時,勢必會導致其在其他消磨時間的方式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從而損失流量。違背了自己目前的戰略目標。
抖音——字節跳動的當家花旦,作為目前短視頻領域的top1,在這個稍微不努力就會被趕超的互聯網時代,保住已有的流量佔有率以及繼續穩步提升則是重中之重。如果由於一個並不是每個用户都很常用的「剛剛播放」功能而導致流量的下滑,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進行足夠長時間的灰度測試,獲取足夠的數據,就成了關鍵的一步。一個功能再人性化,也不能輕易的上線。產品經理用心聽到了用户的聲音,在考慮解決用户真實訴求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產品核心的定位:如果某個需求而背離產品定位,導致整個產品的死亡,那麼便可以判斷其為不合理的需求了。
總結一個需求提出的首要目的,是解決用户問題。而一個產品,是圍繞一個用户的核心問題,而附加了其他的功能。不同需求間一定會存在衝突,但是一定不能違背一個產品的初衷。如何做好平衡,合理分配資源使產品成熟並且推出去獲得用户認可,是產品經理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因此一定要謹記產品思維以及做事方法的核心 ”用心聽,但不要照着做“。抓住核心功能,明確產品與各需求的主次,才能創造一個受歡迎的產品。
最後,也希望字節跳動能沿着既定的目標繼續前行。
作者:Libry,3年開發經驗,學習如何轉型產品經理中,微信:z1308022747,歡迎各位加我交流產品問題,希望大神指點~
本文由 @Libry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