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90家公司 小米10週年之際:CEO和我們説了些悄悄話
“從13個人的小公司走到今天,一碗小米粥至今依然滾燙沸騰。”小米10週年前夕,雷軍在抖音如此感慨。
10年間,小米完成了上市,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年營收超過2000億元,市值超過3700億港元。
10年間,它也深深地打入創投圈:以手機為核心,佈局了手機周邊、智能硬件和生活用品三大圈層。它們被稱為“小米生態鏈”。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累計直接或間接參投的企業超過290家,後者累計創造的SKU數量約4000。
過去7年,小米出錢又出力,把已經驗證成功的小米模式,嘗試複製到各形各色的創業公司中。
小米10週年之際。從創業者角度,我們應該怎樣評估小米生態鏈?
6年佈局超290家生態鏈企業
雷軍的人生可以説是一路開掛。17歲考入武漢大學,2年修完所有學分;20歲掙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28歲被武漢大學聘為名譽教授;38歲辭去CEO職務,此時金山已成功上市。
但不為人知的是,上市後的三四年的時光裏,雷軍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凡事只約今天和明天,從不約第三天的事情。
直到進入40歲不惑之年,雷軍突然覺得這樣的生活不能過一輩子。那會兒他已經實現財務自由,“這點最大的優勢就是,我不會為了錢去做什麼事情。”
2010年4月,小米成立。次年8月,小米1手機正式發佈。2013年7月31日,紅米手機誕生。創業第8年,小米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創業第9年,小米成為了世界五百強企業。
10年內,這家公司年營收超過2000億元,覆蓋手機、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筆記本,以及由生態企業和合作企業提供的智能硬件產品。
自2013年底,雷軍注意到智能硬件和IoT趨勢,決定用小米手機成功的經驗複製100個小米,提前佈局IoT,打造生態鏈企業。目的是希望繞開當時BAT的正面競爭,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圈,互相交融,又各自繁衍。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這些“吃奶的孩子”也逐漸長大。
從整體上看,目前小米生態鏈企業大部分為智能硬件,主要包含手機周邊、出行、可穿戴、智能家居生活用品等。
據國金證券數據顯示,小米生態鏈企業提供了超過4000個SKU,是目前全球聯網設備最多的AIoT平台。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生態鏈參與企業已超過290家。
其中,華米科技在2018年2月8日上市,成為小米生態鏈首家在美上市企業。華米科技的主要產品為小米手環,憑藉着超高性價比和小米流量,這款手環曾發佈3個月銷量過百萬。到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手環總出貨量已經突破了4000萬隻,佔據全球市場第一。
2018年9月25日,雲米科技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被稱為“家庭物聯網第一股 ”。雲米誕生於2014年,是一家專注智能家電研發、製造、銷售的全屋互聯網家電企業。
像這樣的上市企業,以及正在為上市做準備的企業,在小米生態鏈中還有不少。
戰略投資+滲透小米方法論
簡而言之,小米生態鏈企業是指接受過小米投資,一般佔股20%~25%,還能保持獨立運營的公司。小米雖然不控股,但是旗下生態鏈企業的定位、產品設計、品控、採購、銷售等都有較深的小米烙印。
“我覺得首先要下這樣一個結論,小米生態鏈模式還是相當成功的。”在採訪剛開始,金史密斯品牌的創始人景志峯就對鉛筆道表示。
談起當初金史密斯之所以被小米看中,景志峯認為最重要是公司的產品力。
一方面,金史密斯的走步機產品可以對摺收納,非常節省空間,根本不用考慮家裏是否放得下。
另一方面,大家目前使用跑步機的頻率在每小時6公里以下,這個頻率以上的功能基本上是浪費了,低速的話就相當於走路。走步機能讓消費者的使用門檻降低,“很多消費者都是穿着睡衣、敷着面膜在上面完成一些基本的運動量”。
2015年底,金史密斯公司接受小米的投資,併成為生態鏈中的一環。
起初的2年,小米團隊派專人與金史密斯團隊對接,並將小米產品方法論滲透到公司的產品打造過程中。
“當每次我們覺得做得不錯時,小米團隊還是能指出一些微小的問題。我們調整一版,2~3天后會再與對方對接,然後又會被挑出問題。”景志峯迴憶。
等到後來產品打磨成熟後,他也沒着急去量產。而是前前後後小批量生產過4次,每次量產十幾台,讓米粉做內測,與消費者保持緊密互動,再對產品進行調整。
關於小米對產品的高要求,秒秒測創始人梁於陽也非常有感觸。
秒秒測旗下產品涉及To C端的醫療器械體温計、温濕度計,以及To B端的冷鏈温度監測設備。與其他與大白電集成的温濕度計不同,秒秒測的藍牙温濕度計可以精確到局部地區,如書房的桌位,卧室寶寶牀所在的一角、花盆附近,用户可以通過智能家庭設備時刻關注温濕度,並作出温度、濕度的調整。
小米投資部當時向梁於陽表示,小米是戰略投資,會派多批專業人才過來幫助秒秒測進行產品打磨。
“這是要向我收費嗎?”梁於陽坦言,內心確實這樣嘀咕過,“要是一邊投資我,一邊還要我賺我的錢,那對我來説多不划算。”
後來他發現,是他多想了,小米後期的幫助全部是免費提供。
他介紹,在產品的概念設計、工業設計、結構設計、軟件設計、電路設計、交互設計、模具設計、供應鏈建立、生產質量管控、產品發佈、出貨、售後等環節,基本上每個環節小米都會派專人對接協助。
在參與研發與生產的同時,小米還會要求秒秒測把短板彌補起來,搭建團隊。在梁於陽看來,這是因為,“小米品牌,產品質量不能出簍子,所以每一步都要緊盯,但團隊也要建設起來。小米教了方法,帶你完成一兩個產品後,創業團隊成長起來,去實踐,這才是孵化的意義。”
除此之外,小米主張極致性價比,薄利多銷。為了賦能生態鏈企業,小米還會幫生態企業集中採購。小米生態鏈可以共享小米的優質供應商,在幫助生態鏈公司選擇供應商的過程中積累供應商數據,小米也逐漸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供應商名單。
“對於智能硬件產品而言,很多元器件都是通用的,小米生態鏈中有很多企業都需要。這時,小米會集中採購,價格優勢就會特別明顯,更有利於我們打造高性價比的產品。”梁於陽表示。
同時,小米生態鏈系統內部也會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即生態鏈公司可能會出現供應鏈上下游的情況。
小米的生態紅利:共享供應鏈
除了類似孵化器的模式,對於小米生態鏈的這些初創企業來説,小米的品牌勢能和渠道優勢,也是它們最看重的,這些能幫助它們快速打開銷量。有人説,小米開一家小米之家能帶動生態鏈上幾十個公司一起享受渠道的紅利,開一家店一百家公司賺錢。
“我們本來是眾籌14天,然後時間沒到就關停了。”12天銷售了6000多台,眾籌10194000元,遠超團隊預期。當時公司的產能還在爬坡階段,景志峯擔心繼續無法達到供貨量,就提前關停。
2018年雙11,這是金史密斯的第一次盛典,24小時銷量突破1800萬元。目前,金史密斯已經入駐京東、天貓、國美、蘇寧、小米等線上渠道,線下,已經入駐了1000多家小米之家自營和授權店。
對於小米生態鏈企業而言,共享小米的渠道有兩個好處:快速週轉和大數據。
一方面,小米會利用大數據每個月為企業提供生產預測,企業能實現即時生產,而不需要再大量備貨,以訂單為生產規模導向,這樣就能大幅度提高人員和設備的效率。
另一方面,生態鏈的公司不用擔心流動資金的週轉問題。小米在收到生態鏈的產品入倉以後就會支付給生態鏈公司第一筆貨款,用以覆蓋生態鏈公司的生產成本和運輸費用。等到小米賣出產品後會將毛利分成作為第二筆貨款打給生態鏈公司。
“小米的竹林理論也能為小米生態添色。”梁於陽補充道。
竹林理論是指,一根竹子並不強大,但若是竹子匯聚成林,就能撐起一片天空。小米生態鏈會使得小米系CEO僅僅綁定在一起,抱團取暖。
大家信息互通,能夠避免踩坑。一旦新品上市,各生態鏈公司都積極轉發,共同營銷。
“有點感覺像羣毆,就是兄弟之間特別講義氣。”梁於陽笑着説。他的第二代產品米家温濕度計Pro上線後,小米系CEO都在幫忙轉發,57個小時賣了30萬支。
功過是非
雖然小米生態已經凝聚成一股繩,但中間也不乏問題,外界對小米生態鏈的整體評價還是褒中有貶。
一位小米系創業者就向鉛筆道透露,小米生態鏈內部是鼓勵競爭的,小米投了A企業,也會去投與A企業類似的B企業,為的就是保持內部競爭,優勝劣汰。
再者他認為,小米強調的極致性價比並不能得到每位創業者的認同。當生態鏈公司逐漸長大,也有能力推出自有品牌,提升產品利潤空間時,它們會逐漸擺脱小米的烙印。
“生態這東西,往簡單了説就是,在你這兒能掙到錢,或者比在別人那兒更容易掙到錢。生態鏈這個事情,他那麼一説,你這麼一聽,拿來説估值講故事的東西,和用户沒什麼關係。”這是一位知乎用户對於“如何評價小米生態鏈”的回答。
在他看來,他相信平台上合作伙伴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平台本身有促進作用。但是所謂的“生態鏈”上的合作伙伴,都取決於用户基數,一旦用户基數沒了,大部分的合作伙伴都會跑到別的“生態鏈”中去。“就像原來那些大的手遊廠商,專門給Symbian製作遊戲首發,Nokia不行了,不一樣跑到iOS來?誰會和市場過不去?”
此外,近年來,由於小米生態鏈的快速擴張,所覆蓋的產品領域越來越廣,小米對於生態鏈旗下企業的品控管理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作為有較高自由度的生態鏈下屬企業,時不時會生產出一些莫名其妙、宣傳奇葩的產品,還不時出現諸如外觀“借鑑”,誇大參數,品控隨緣的問題。這些生態鏈中出現的問題對於消費者而言,毫無疑問都是要小米來背鍋。
對於小米而言,第一個十年征程剛剛結束,等待着小米的,還有下一個十年。對於小米生態鏈而言,想要做好小米3700億市值之外的這道“護城河”,讓小米坐上生態鏈的順風車,實現裂變式發展,還需要更多是10年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