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金融野心:做流量還是做生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科技新知
2015年,美團在一條名為《美團金融,火熱招聘》招聘信息中,列出了這樣的描述:美團有信心打造一個千億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
這是王興第一次透露,對於金融業務的野心。
一年之後,王興又提出了著名的“互聯網下半場”理論。在上半場時,有的吃人口紅利,有的靠簡單粗暴的刷流量,用外賣撐起半壁江山的美團,則一直標榜自己乾的則是髒活累活。
就在通過招聘信息透露金融野心的同一年,在美團的營收中,出現了一項與髒活累活風格相差甚大的業務——金融業務。
在此後的四年間,美團的金融業務不僅形成了以“支付+網貸”為發力點的業務模式,包括金融業務在內的其他服務和銷售板塊,在總營收中所佔的比重也從2015年的1.02%,提升到了2019年的16.57%。
金融業務初戰告捷的美團,如今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對於金融業務,是選擇進行單純的變現,還是選擇做難度更大的生態?
低調的金融業務美團做金融業務,與做外賣業務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後者無論是高舉高打的補貼還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騎手,都在為美團外賣打着廣告。美團的金融業務則十分低調,僅有的幾次被關注,也不是因為什麼好事。
今年5月26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公佈了,5份案涉美團小貸的執行裁定書。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的5份裁定書顯示,焦作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發放貸款業務的機構或以發放貸款為日常業務活動。
本案中,美團小貸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融資業務平台,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美團小貸的申請依法應予駁回。
根據“某企業信息查詢平台”顯示,重慶美團小貸,其運營主體重慶美團三快的控股股東是美團財富,後者的法人正是美團聯合創始人穆榮均,而重慶美團三快的法人則是美團副總裁彭千。由此可見,涉案的美團小貸,正是美團旗下金融業務中的一環。
儘管美團隨後表示,法院裁判認定的事實存在嚴重錯誤,並已提起上訴。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美團小貸第一次被牽涉到類似事件當中。就在不久前的1月份,焦作市中級法院也曾審理過同類案件,結果也相同:美團小貸從事的相關業務被認定為不合法。
除了被法院認定為非法外,在新浪旗下的投訴平台“黑貓”以及聚投訴上,均存在大量關於美團小貸的投訴,投訴的內容多是侵犯用户個人隱私、暴力催收。
美團低調佈局的金融業務,也在多次的“被曝光”之後,被外界所注意。
實際上,如果從2015年那條透露出要將金融業務做到千億規模的招聘啓事算起,美團的金融業務已經低調潛行了五年。在這五年之中,這項業務收穫的不只是焦作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以及網友的投訴,還有不斷增長的成績。
雖然美團在招股書和財報中,對這項業務都着墨甚少,只有寥寥數語,但還是透露了一些信息。
在財報中,金融業務的數據被合併到了其他服務和銷售板塊中。根據iFid數據顯示在最初的2015年,這部分的營收為4100萬,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僅有1.02%。
此後四年,包括金融業務在內的其他服務和銷售板塊,營收規模和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都逐漸走高。
2016年到2019年這部分業務的營收分別為2.9億、12億、88億、161億,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2.25%、3.59%、13.53%、16.57%。如果以營收佔比計,這部分業務已成為美團的第三大業務。
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由於深受疫情影響,美團來自佣金、在線營銷服務的收入都出現了下滑,僅有來自小貸業務的利息收入,與上一個季度相比實現了7.27%增長。
從這五年多的發展來看,雖然其他服務與銷售板塊的營收和佔比都在不斷擴大,但隱藏在其中的金融業務,與提出的“千億規模”的規模,仍然相去甚遠。
金融業務的一點兩面美團雖然在誕生之初,就趕上了“千團大戰”,生存局面不容樂觀,但其實也因此而因禍得福。同樣入局O2O的百度,其入局理由,更多是其自身還沒有通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船票。
初出茅廬的美團,從誕生起就站在了通往未來的賽道上。在經過了合併大眾點評,以及在外賣領域甩開勁敵餓了麼、百度外賣之後,美團徹底在移動互聯網這艘大船上底站穩了腳。
誕生於2013年的互聯網金融,以其巨大的想象力,和業內出現了一批上市公司的盛況,向世人宣示了,互聯網金融將是互聯網企業通往金融市場的門票。
美團創始人、CEO王興,就曾在媒體溝通會直言不諱的表示:美團有做互聯網金融的機會,做互聯網金融會更有基礎。
王興不僅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6年9月26日,美團斥資13億收購錢袋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同年11月,美團出資成立了重慶三快小貸公司,藉此拿下了小貸牌照;同年12月,吉林億聯銀行成立,王興控制的吉林三快公司持其總股本的28.5%,美團獲得了民營銀行牌照。
2018年2月,美團100%控股的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被原保監會批准開展保險經紀業務。
至此,美團的金融業務,集齊了網絡小貸、第三方支付、保險經紀三張牌照,完成了從無證經營到持證上崗的轉變。
美團的金融業務不僅是在營收中的佔比越來越高,其業務模式也走過了從零到一的探索階段,確立了切入金融行業的姿勢。
美團選擇了支付和網絡小貸作為切入口,這兩方面涵蓋了B端以及C端的客户。
其中的支付業務,既服務B端,也服務C端。
面向B端的主要是為商户提供包括智能POS 終端、小美盒子和美團二維碼在內的一系列數字化賦能工具。
具體路線則包括,自己下場以及投資併購。
自營方面比較有的代表性的則是“快驢”,商家不僅用快驢進貨,還可以用它進行財務對賬、經營分析、商品管理等。2018年10月,美團又將“快驢”升級為事業部,足見美團對這項業務的重視。
投資併購方面,美團有兩個大動作。在2018年3月,領投了餐飲服務商奧琦瑋的2億元C輪融資。奧琦瑋在隨後的5月,收購了另一家由美團參投過的餐飲服務商天子星。同月,美團全資收購了餐飲SaaS服務商屏芯科技。
在個人用户方面,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美團,為用户提供了包括美團支付、微信支付、銀聯等其他第三方支付方式,以及信用卡及借記卡或網上銀行賬户轉賬。
網絡小貸同樣可以用於B端和C端,模式則是現金貸。
美團在這方面推出了“美團生意貸”。在宣傳上還打出了無擔保無抵押無手續費,隨借隨還等賣點。
在個人用户方面,除了體驗最明顯的在線支付環節,美團還曾上線了類似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的“美團生活費”。
“美團生活費”額度的大小,由美團根據用户信用狀況自動生成,借款可以分3、6、12進行分期還款。
從美團迄今為止的動作來看,美團的金融業務可總結為一點兩面。其中的點指的是,美團藉助自身的優勢和經驗,打造面向C端、B端的供應鏈;面指的是,覆蓋了C端和B端的,支付和網絡小貸這兩張網。
通過一點兩面,美團的金融業務如果發展順利,就會由對消費者、商家的服務擴展至對二者的供應鏈,形成從服務到供應的閉環。
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實際上,儘管美團已經上市,市值過千億,但美團眼前的局面其實與此前,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變化,美團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以戰養戰。
如今的戰局,正在從單點走向全局,美團在外賣領域曾經的對手餓了麼,已經與支付寶一道升級為本地生活服務平台,阿里與美團的競爭也逐漸明面化。
相似的局面,不僅出現在了本地生活領域。
2018年,美團在南京和上海試點了網約車服務,與滴滴正面交戰;同年4月完成了對摩拜的收購,正是進入競爭激烈的共享單車行業;2020年,美團又重啓了共享充電寶業務…
梳理美團發展的新業務,會發現美團的新業務有兩個鮮明的特點。
首先它很少是業內第一個做某項業務的企業,團購、外賣都是如此;其次,美團所選的行業競爭壓力都很大。
細究起來,美團金融業務的壓力遠比外賣、出行業務要大。原因在於,與外賣、出行行業整體格局已定相比,互聯網金融行業不僅格局未定,美團所涉足的每一個細分行業都有着實力雄厚的對手。
在支付方面,除了最鮮明的要與已經佈局數年且處於領先地位的微信支付、支付寶爭奪個人用户外,美團還要和二者在商家方面進行競爭,尤其是將本地生活上升到戰略高度的阿里。
在美團通過快驢為商家做供應鏈,收購屏芯科技,入股奧琦瑋的同時,阿里也收購了累計服務超50萬門店的業內頭部“客如雲”;騰訊系的微盟則通過收購“雅座”,切入了餐飲行業。
現金貸業務同樣如此,除了一批已經上市的相關公司,其他巨頭也已經紛紛入局了金融行業。其中,滴滴上線了“滴水貸”,騰訊的微粒貸,阿里的花唄、借唄,字節跳動也上線了“放心借”…
在美團內部,不斷增長的小貸業務,也為美團帶來了一些壓力。根據美團招股書顯示,僅在上市之前,小貸業務的應收貸款就有近21億元。
由此可見,在金融業務方面,美團再次踏入了同一條河流。
然而,即便是競爭對手多,且不乏實力不俗者,金融業務恐怕也是美團不得不做的業務。
原因在於,儘管美團已是外賣行業的第一名,在酒旅行業的發展也很好,但迄今為止美團的營收仍然要靠流量。
也就是説,美團現在仍然只是平台,而非生態。阿里利用餓了麼,進可攻本地生活,退可守外賣,便是生態企業相對於平台企業,存在優勢的最好例證。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規模,不僅值得美團去做,其現狀也讓美團,有希望打造一個由本地生活延伸出去的金融生態。
因此,如果美團做金融業務的目的,只是想單純的增加變現渠道的話,那難度不大,收穫也會不少。
但從美團,在支付方面選擇個人用户和商家兩手抓的策略來看,想必美團並不想繼續做單純的流量變現生意。只是,想要打造自己的金融生態,雖然收穫遠非流量變現可比,但難度同樣亦非流量變現可比。
美團的金融“野心”能否實現,還需要時間去檢驗。